爲什麼陳景潤名氣那麼大,卻很少有人知道他具體做了什麼貢獻?

徜徉在空氣中


題主在問題的描述中就犯了很多人經常犯的一個錯誤,題主在問題中寫了“1+1=2”。的確有不少人以為陳景潤要證明1+1為什麼要等於2,可是那根本不是陳景潤做的工作。陳景潤要證明的是哥德巴赫猜想,而且他並沒有給予最後的證明,他只是證明了大偶數可以等於一個質數及兩個質數的乘積之和,其中前面的那一個質數表示為1,後面的兩個質數的乘積表示為2,之和即為1+2。陳景潤證明到了1+2,真正的哥德巴赫猜想是要證明大於2的偶數可以表示為兩個質數之和,即1+1,注意只是1+1,而非1+1=2。

陳景潤的1+2被認為是目前最接近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陳景潤的證明最早是在60年代完成,之後進行了完善於1973年發表在《中國科學》上。1978年,徐遲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在《人民文學》上一經刊出立即讓全國人知道了陳景潤,知道了他是一位世界上有名的大數學家。至今還能感受到徐遲的那篇報告文學所產生的威力,有一大批人四處聲稱自己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這種現象就是自1978年開始的。

陳景潤在公眾的心目中名氣比較大,這離不開徐遲的那篇報告文學。剛剛經歷了浩劫的中國需要復興,被打成臭老九的人需要翻身,一批標杆人物就是在那樣的環境下樹立起來的。陳景潤式的標杆人物在推動國人對科學家的尊敬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很多八十年代出生的人,其理想往往就是成為一名科學家。

陳景潤畢竟是成就在一窮二白時期的中國,那時國內的科技水平是非常的落後。和國內的推崇比起來,陳景潤在國外沒有國內這樣的名氣。

哥德巴赫猜想屬於數論上的問題,數論在物理、技術方面的應用要較其他數學分支少一些,目前誰也說不清陳景潤的1+2在現代技術領域能有什麼用。在基礎科學不怎麼被理解被重視的情況下,認為陳景潤的研究很“神秘”也不過是一件比較尋常的事情。

有時候人類遇到新的科學問題時才會從數學中翻閱新的處理工具,愛因斯坦為了建立廣義相對論才開始學習黎曼幾何,廣義相對論建立後才讓黎曼幾何有了重大的應用。我們不敢肯定陳景潤的研究以後會有多大的應用價值,但追尋數字之間的關係,追尋宇宙的真理必定是人類永不停息的工作。


刁博


哥德巴赫猜想的來由

關於哥德巴赫猜想,就要從德國數學家哥德巴赫說起,當時正值數學發展的繁榮時期,而數學家的交流更是非常常見的。

作為數學界的知名數學家,哥德巴赫跟另一非常著名的數學家歐拉關係非常好,兩人保持了三十多年的書信往來,不斷地交流對數學不同的看法。

而就在1742年6月7日給歐拉的信中,哥德巴赫提出了以下的猜想: 

(a) 任何一個>=6之偶數,都可以表示成兩個奇質數之和。 

(b) 任何一個>=9之奇數,都可以表示成三個奇質數之和。這就是所謂的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在信中是這樣寫道的:“我的問題是這樣的:
隨便取某一個奇數,比如77,可以把它寫成三個素數之和;
77=53+17+7;
再任取一個奇數,比如461:
461=449+7+5,
也是三個素數之和,461還可以寫成257+199+5,仍然是三個素數之和。

這樣,我發現:任何大於9的奇數都是三個素數之和。但這怎樣證明呢?雖然做過的每一次試驗都得到了上述結果,但是不可能把所有的奇數都拿來檢驗,需要的是一般的證明,而不是個別的檢驗。

歐拉在收到信後,對於哥德巴赫提出的猜想,深感興趣,便開始花很多時間投入在此猜想上。原本以為很簡單的猜想,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證明後,發現這個猜想並沒有那麼簡單。

於是在同年6月30日,歐拉回信說:“這個命題看來是正確的”。但是他也給不出嚴格的證明。

同時歐拉在回信中又提出了此一猜想可以有另一個等價的版本:任何一個大於2的偶數都是兩個素數之和,但是這個命題他也沒能給予證明。

就這樣,哥德巴赫猜想正式形成,數學界開始對哥德巴赫猜想進行深度探索。


陳景潤(最接近哥德巴赫猜想的男人)

1953年,陳景潤從廈門大學數學系畢業。在畢業後,他選擇了留在學校,當一名圖書館管理員,除此之外,還未數學系學生批改作業工作。就在這樣身兼數職的情況下,陳景潤依舊沒放下他對數學的喜愛。

為了能夠讀懂國外的數學專著,陳景潤還自學了英語、俄語、德語、法語、日語、意大利語和西班牙語。

在陳景潤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時候,他發現歷史上的數學家在證明哥德巴赫猜想時,主要運用的是篩法和圓法。在陳景潤之前的很多數學家都用篩法和圓法證明了“2+3”、“1+4”、“1+3”等等的結論。

於是陳景潤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時,改進了篩法,所以陳景潤在研究中,得出了“1+2”理論結果,即陳景潤證明了任何一個大偶數都可以寫成一個素數加上另一個可以寫成兩個素數乘積的數的和。

於是,陳景潤在上世紀70年代發表的《大偶數表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2個素數的乘積之和》論文,讓他成為在迄今為止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數學家中,得出的最為接近哥德巴赫猜想結果的數學家。

等到《大偶數表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2個素數的乘積之和》一面世,立馬掀起國際數學界的軒然大波,因為他們都知道,陳景潤這一證明成果,又朝著證實哥德巴赫猜想往前邁進了一大步。

英國著名數學家哈伯斯特聽了為之一震。哈伯斯特與李希特合作撰寫的《篩法》一書正在付印。他馬上託人從香港找到了陳景潤論文的複印件,給《篩法》一書又增加了新的一章——《陳氏定理》。他在這一章的首頁寫道:“我們本章的目的是為了證明陳景潤下面的驚人定理,我們是在前十章已經付印時才注意到這一結果的;從篩法的任何方面來說,它都是光輝的頂點。”


超級數學建模


怎麼會沒人知道呢?

現代數學發展的很多成果連專業人士都說不清,但陳景潤的成果還是廣為人知的。陳景潤在哥德巴赫猜想上的求證上的取得巨大貢獻,證明了1+2,因為這個猜想十分有名加上學過初中數學的人就能看懂這個猜想本身(相關求證過程比猜想本身複雜得多,猜想至今未被證明),所以陳景潤才名聲很大。至於他在證明過程中到底用了什麼數學知識和方法,這些方法究竟對數學研究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這些關鍵問題確實知道的人不多。不單數學,科學研究到今天的程度,要想搞清楚一個科學家的成果,尤其是科學尖端成果以及這個成果的意義還真不是我們普通人能做到的。相比來講陳景潤最著名的成果還是非常好理解的。

陳景潤的陳氏定理“大偶數表為一個素數與不超過兩個素數乘積之和”(即1+2)

至今未被證明但超級計算機驗證可能正確的哥德巴赫猜想:任一大於2的偶數都可寫成兩個質數之和(也被稱作1+1)

行走記談


這主要因為他名氣大和不知道他是具體做了什麼貢獻,是輿論界起到了絕定性作用。名氣大主要因為中國與論一提到中國科學家們,就常常會帶上了陳景潤的名子,但很少有講陳景潤具體做了什麼貢獻及它的意義與價值。

就是有的文章講到陳景潤是在研究1十2為什麼等於3,又叫什麼巴士赫猜想。對此很多人是不是不會感到有興趣,覺得就研究個1十2能等於3這破玩意有什麼,想有什麼用,不是製造飛機大炮,會不會認為這不是什麼高科技的東西,難能吸引人們眼球,常常有人看過後很容易會忽略而過,不記得。

記得這是最近手機文章裡報道,陳景潤出名他是因為那個時候江青給他這個問題有提示和批示,才引起人們對他的關注重視。他才出了名,要不然會不會沒有拿他研究那東西,當什麼有意義有價值來認識他重視他,甚至也有可能會不會把他當成科學家呢?會不會人們根本就會不認識他重視他,在人們聽覺和記意中陳景潤這人消失呢?

現在的人們都在向錢看,向人們的自然性能上看。是不是呢?一個小草民不敢肯定的說,特別輿論者,為了利益利潤,知名度,閱讀量,再也有可能小編想多報道陳景潤這樣的事,他本身科學知識水平也沒那麼高吧?能瞭解知道到這樣事也會很少。

為此我認為,現在就造成了文藝界在中國能百花齊放,其它方面被它壓止而不被人們說注意看到吧了。不是嗎?就拿有很多小說廣告為例,為了吸引住人們的眼球用人的自然本性吸引觀眾讀者,用美女和一些低級下流語言吸引人們視野讀覺。

但我認同,人的愛美的本性是大自然給每個人的自然規律本性,人人常常是無法抗拒的。實事求是的說,美女誰不愛誰不喜歡。但草民只能有求求輿論宣傳,能不能把宣傳給大眾的東西,特別能讓不超過16歲成年人、看見一切低級下流語言統統給關閉封殺住,宣傳就可定為犯罪。多多宣傳科學家,英雄人物,先進事蹟,正能量一切東西,在盡力不讓不夠年齡人看到,可用一個專區讓人們順便任意看,不論他有多黃,這些都是人知常情的東西,漏一半蓋一半我個人認為更不佳。

以上只是個人認知認為不一定正確,如不正確可用正當的語言辦法批評指責。

在這我再多說點,希望輿論界能幫助宣傳我那,它也只使我“如何實現城市立體交通網路,高鐵化、高鐵不停也可上下人與貨”理論設計發明一環節。如能那個城市實現它,那個城市將徹底解決交通擁堵問題,還能開創城市交通速度新世紀,這是人類必然方向與趨勢!


林林134404942劉傑


陳景潤教授在1966年發表《大偶數表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二個素數的乘積之和》論文後就已經在數學界嶄露頭角。真正走入大眾視野,為我們所熟知是在1978年作家徐遲發表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之後。



作為普通人來講,我們關注陳景潤多是因為他研究成果的在數論上的重要地位,說的直白一點,有點類似於明星效應。大家都知道他是數學家,知道多一點的,能說出來他的陳氏定理。全民關注陳景潤,跟現在追星的性質差不多。不過,這並不影響陳景潤在數論上做出的巨大貢獻和歷史功績。一百年後,我們可能不記得現在最紅的明星是誰,但是一百年後,陳景潤對數論的貢獻卻仍然值得討論。



知乎有人用劉慈欣的《朝聞道》來描述陳景潤,其實在學術圈子裡面,那種殉道者一樣純粹的理想主義者是很少很少的,但是陳景潤絕對應該算一個。和他比起來,今天的我們都應該感到慚愧。

現在我們在重新回顧一下陳景潤教授的生平,認真學習一下陳景潤在數論上的巨大成就。



陳景潤主要研究解析數論,1966年發表《大偶數表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二個素數的乘積之和》(簡記為(1,2)或(1+2)),成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而他所發表的成果也被稱之為陳氏定理。這項工作還使他與王元、潘承洞在1982年共同獲得中國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1978年,陳景潤用哥德巴赫猜想(1 + 2)相同的篩法證明了,有無窮對自然數m,p,其中p是素數,m是一個2-殆素數,兩者之間只相差2。也就是說,證明了孿生素數猜想中的(2 - 1)。著作有《初等數論》等。

世界級的數學大師、美國學者安德烈·韋伊曾這樣稱讚他:“陳景潤的每一項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馬拉雅山山巔上行走。”


我是土木君,歡迎大家關注並留言繼續討論!


考研每日解讀


名氣大小和別人知道他的具體貢獻是什麼沒有必然聯繫,反之也成立,就是人們都知道這件事很重要,但卻不知道誰解決的一樣!中國人民都知道毛主席,但又有多少人能具體說清楚毛的貢獻呢。人們都知道有高鐵,汽車飛機很方便,又有多少人知道是誰讓飛機上了天,誰發明了車輪,誰發明了高速內燃機……


子非子子


其實陳景潤,和他做的關於哥德巴赫猜想的工作,無論在整個社會,或者在數學領域都不是非常重要的,貢獻也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沒有多少人知道他的工作,完全不奇怪。應該承認陳景潤的名聲和當時的輿論需要以及宣傳的目的密切相關,就是人為樹立的勞模,而徐遲那篇報告文學功不可沒。

實際上,哥德巴赫猜想只是一個公認的數學難題,對於數學,甚至對於數論,都不是什麼至關重要的基礎猜想,簡單說來,就是對不對都無關緊要,不會有什麼影響。而為了解決這個難題,也始終沒能產生開創性的新的數學方法,所以,幾乎整個數學界對它的興趣和熱情都很低。對於數學來說,陳景潤的工作遠沒有陳省身、丘成桐甚至後期之秀的田剛等突出和重要。不要說局外人,數學界除了正在做哥德巴赫猜想的人之外,大概沒幾個人關心陳景潤的貢獻。


zcjing


這是陳景潤論文原文的某一頁的截圖,沒有人知道他具體做了什麼的原因就不用說了吧。。。


數學救火隊長


為什麼陳景潤名氣那麼大?卻很少有人知道他具體做了什麼貢獻?我在這裡說一下我的看法。


我們知道,陳景潤是一個著名的科研工作者,著名的數學專家,中科院院士。我們對他了解最多的就是哥德巴赫猜想。

一個國家的科技發展離不開數學,數學是一個國家科技發展的基礎。很多人認為數學只是一個學科是錯誤的。數學具有廣泛的應用。科研、醫學、軍事等各個領域,都有它的應用。陳景潤就是這樣一個在背後默默無聞工作著的人。一個為我們現代化發展打基礎的人。數學是一個很抽象學科。所以我們很多人並不知道他具體做了什麼貢獻。但這並不妨礙他是一個偉大的人。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一體化教育


特定時期造就的特定“英雄”!中國當年沒有一個像樣的科學英雄,於是“挖空心思”找出來這麼一個。陳景潤的研究沒有任何現實意義,也不會創造任何社會價值,完全是一種數學愛好。歷史是不會記住這個具有中國特色的“數學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