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爆雷背后:小米的互联网业务挖了怎样的坑?

P2P爆雷背后:小米的互联网业务挖了怎样的坑?

雷军曾拒绝能把“稻草卖成黄金”的面试者,他认为小米不需要坑人的员工,如今,这些P2P却成了坑惨“米粉”的稻草,在这背后,暴露了小米怎样的焦虑?

“第一年参加工作的所有积蓄,小米推荐的P2P,社会给我上了一课。”7月25日,一位年轻的“米粉”在社交媒体上讲述了他的悲惨遭遇,因为投资小米推介的P2P理财产品爆雷,他一年的辛苦所得全打水漂了。

“我们不是投资人,我们是网络诈骗的受害者。” 这是一个小米P2P维权QQ群的公告,在向小米投诉一个多月无果后,部分用户走上维权之路,而他们的维权QQ群、在知乎等平台发表的维权帖一个接一个消失着。

一切,源于小米诱导用户购买的P2P理财产品大量爆雷。“全部的身家都投进去了,现在都雷了,让我以后怎么活?”一位买了小米推介的P2P产品的米粉在微博平台质问雷军等小米高管,“我投了好几个(小米推介的P2P,都雷了。这学费也交的太多了,六七万啊……” 部分损失惨重的忠实“米粉”因此走向小米的对立面,成为“米黑”。

P2P爆雷背后:小米的互联网业务挖了怎样的坑?

▲小米P2P维权QQ群被封停。

7月26日小米关于小米不为此承担连带责任的言论,再次激怒“米粉”。小米的互联网业务才刚看到一丝曙光,就被打回了原形;而这次P2P爆雷,透露出小米的互联网业务本就不甚干净和健康,揭开了小米公司互联网的遮羞布。

“专坑米粉”,小米无责?

“雷军你的小米团队几个意思,秋田财富虚假宣传你们还搞到小米任务里,现在爆雷,你们是帮凶,秋田有毛线的银行存管,出了事你们刚刚还在应用商店下架秋田财富,真是厉害! ”一位投资者直言不讳地在社交平台表达对小米的愤怒。

迄今,小米推荐的小诸葛、金柚、管家金服、秋田财富、小灰熊金服等P2P平台都已经相继爆雷,有媒体报道称小米推荐的P2P平台80%都爆雷了。至于到底倒了多少家,目前尚无确切的数字,不过一位投资者透露,他通过小米投资28家P2P,有18家出了问题。

P2P爆雷背后:小米的互联网业务挖了怎样的坑?

▲近几个月小米推荐的一些理财平台相继爆雷,来自每日经济新闻。

429起投诉,涉及金额4000万元,这是小米方面给出的最新数据,但投资者们组建的维权群人数显然不止这个数,最大的小米P2P维权群人数已经超过1000。

(在这件事情中)可以将其(小米)视作(P2P平台的)共谋者。”谈及小米扮演的角色,互联网评论人士葛甲向无冕财经表示,“(小米)应该承担至少一半责任。”

北京盈科律所主任律师林小建则认为,判断小米是否应该担责需要判断小米所充当的角色:“如果小米作为广告发布平台,履行了广告发布平台必要的审查义务(资质的审核)即可,不能要求广告平台承担理财产品收益风险审核的义务。但是,如果广告发布平台收取了广告费之外,还深度参与并收取了理财产品的收益分成,那么广告平台就应当承担理财产品一定的市场风险。”

事实上,对于这些爆雷的P2P理财产品,小米并不只是展示广告那么简单:不仅没有明显的风险提示,甚至可能故意误导用户

,在“爱家”P2P平台的广告宣传中,小米的推荐广告出现“稳赚计划”四字;小米为另一客户“繁锦财富”打造的广告,在红色背景色中用同样的颜色在不起眼的地方放了“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非小米官方活动” 几个字,不仔细寻找几乎找不到。

P2P爆雷背后:小米的互联网业务挖了怎样的坑?

▲“诡异”的风险提示?

小米还通过VIP任务等方式将自己和这些P2P产品深度捆绑,在“米粉”面前制造了小米为这些平台站台的假象。

据一位小米用户回忆,从今年1月开始,返现金的P2P产品推广频繁出现于小米VIP用户的任务中,这些产品大多打着“米粉专享”、“用户福利”的标签。小米通过VIP任务赠送经验、金币、小米产品等方式将自己与P2P理财产品深度捆绑,比如购买中业兴融的理财产品,送小米MIX2手机等。“这些P2P任务有存钱送手机的,存钱涨积分的,越是相信小米越容易被骗。”一位自认为被骗的“米粉”告诉无冕财经。

P2P爆雷背后:小米的互联网业务挖了怎样的坑?

▲有理财产品备注了“小米活动”字样,图片来自界面新闻。

这让很多用户误以为这是小米自己的产品或者至少觉得可信度高,出于对小米和雷军的信任,投了其中不少P2P理财产品。“我投P2P多年,很慎重,就是因为相信小米,相信所谓米粉福利,米粉专享。”一位“米粉”很愤怒地表示,“相信小米,所以才毫不犹豫的选择投资,我投了小米50多个平台,现在基本雷了。”

在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院江瀚看来,小米在这件事情中扮演着导流的工作,但小米依然应该承担责任,“小米在做这个的时候采用的是联合推广模式,和其他金融公司合作共同来推广这些产品,这些产品如果有问题,小米要承担连带责任。”

但小米似乎并不认为自己应当负责,迄今,小米不曾向用户道歉,也不曾安抚损失惨重的投资者们。

7月24日,小米内部回应称,已全面清查和下架3000多款金融类APP,并不再上架新的P2P平台广告;同时,小米也在尽全力帮助用户向涉事P2P平台追索维权。但很多小米曾经的忠诚用户开始走向小米的对立面,从“米粉”变成“米黑”。

“经过这一个月来小米公司对所推荐P2P受害的米粉视而不见,无动于衷的表现,今天我宣誓,从此之后我将由米粉的身份变为黑米;我宣誓从此之后再也不会购买小米旗下任何产品,我宣誓从此之后再也不会购买小米控股以及雷军投资企业的任何产品;送给大家最后一句话,远离小米,人人有责。” 一位“米粉”以此表达他对小米的不满。

小米互联网的“坑”

“我们不需要骗用户的人”,在小米官方发布的纪录片《一团火》中,雷军强调小米“要做真正令人信任的厂商”。但小米浓墨重彩推荐的P2P平台大量爆雷,愤怒的“米粉”变成“米黑”,扯下了小米的互联网遮羞布。

为了撑高估值,小米曾反复强调自己是家互联网公司,“(小米)既是硬件公司,也是电商公司,还是互联网公司”。上市当天,雷军仍不忘给小米穿上互联网新装。他也曾承诺,“小米硬件综合净利润率永远不会超过5%”。这意味着小米需要从互联网等其他业务上榨取更多的利润,而目前广告是小米互联网业务的现金奶牛,但小米的广告营收一直不好,上市前小米急需把互联网业务的营收做得更好看。

互联网金融广告无疑是增收的捷径,因为监管趋严,难以找到投放渠道的他们愿为广告砸重金。“我从业6年,去年销售手里大把P2P客户,预算最低都2000万元。” 一位经验十分丰富的互联网广告销售人员透露,“但国家去年管控,P2P客户找不到渠道投放,连百度都开不下账户,当时在万达网科变现部门,集团是P2P一刀切的,要求全部下线连万达自己的快钱都误伤了,后来才放宽到陆金所之类。”

但为了给上市铺路,做大互联网业务的蛋糕,小米选择顶风作案,以会员福利的方式帮助P2P平台推广。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自去年7月以来,小米加大对P2P理财产品的广告推广力度,小米用户可以通过“小米运动”APP和小米VIP的每日任务,下载一些P2P理财平台,并得到返产品、返现金之类的优惠。而不止一位“米粉”透露,今年1月以来P2P理财产品频繁出现于小米的VIP任务中。

据小米招股书,小米2015年、2016年、2017年的广告收入分别是18.2亿、38.38亿、56.14亿元,互联网营收占比从未超过10%,但2017年和2018年一季度小米的广告收入出现大幅增长。

小米在招股书中透露,“公司加大与广告代理商的合作,带动广告业务量快速增加”是小米广告收入快速增长的原因之一。2018年第一季度,这个数字是18.74亿元,同比迅猛增长,而这一阶段正是小米大力推广P2P理财广告的时候,也是小米与P2P广告深度捆绑的时候。

P2P爆雷背后:小米的互联网业务挖了怎样的坑?

▲小米的互联网收入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广告收入。

但这项收入并不是那么干净,随着这些客户爆雷,小米境遇空前尴尬。“小米的粉丝或者小米的用户基于对小米的信任,才信任这些互联网金融公司的。而小米对整个标准的把控是不严的,没有做到尽责调查的义务就把这些东西推荐给他的用户,是一种对用户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江瀚对无冕财经表示,

小米坑的是自己的用户。

“另一方面,也透露了小米互联网业务的基本情况,这是好几亿用户的系统啊。”葛甲告诉无冕财经,买小米手机的用户未必会为小米的广告埋单,转化率并不高,“尤其是这种高单价广告。”值得一提的是,小米推荐的P2P平台,几乎没有陆金所这样的大的、正规的互金平台,小米的广告主质量可见一斑。

早在6月底就已经有小米用户陆续向小米投诉,但近一个月过去,这些用户一直没得到满意的答复。葛甲认为,此次爆雷为小米带来了巨大的信誉损失,不止一位“米粉”表示,再也不相信小米的广告了。

7月25日以来,小米P2P投资者们组建的维权QQ群和知乎维权声讨贴相继消失,但他们维权追讨投资款的心愿却一直没变。“生命不息,维权不止。”一位投资者在维权群里说道;同时,不少“米粉”仍在通过微博等社交媒体发声,向雷军等小米高管陈情,向法律和新闻界求助。

| 四问暴风冯鑫 |

| 富士康为变何成A股“吸血机” |

|雷军与她的赌约 | 雷军能圆梦互联网吗 |

| 小米造富悬念 | 乐视高管浮沉录 |

| ofo陷资金链危机传言 | 传音手机“封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