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晚上爲什麼要「打更」?

打更是古代的一種計時報時制度,最早始於先秦,成熟於漢朝。但是最初實行打更的是達官貴人等上層階級的一個專屬待遇,到了元朝才逐漸傳入民間。那古代晚上為什麼要打更呢?

古代晚上為什麼要“打更”?

大家都知道很早古人就發明了利用太陽的照射角度來測定時間的日晷,但是這個方法在沒有陽光的晚上便無法使用,於是人就發明了滴水計時的方法,這種計時雖然可以在沒有陽光的情況下計時,但是進入寒冷的天氣時水便容易結冰導致計時不準確,隨後經過改進便發明了沙漏計時。沙漏雖然能實現全天候計時,但是也不是人人都用得起,就算用得起,晚上人們誰會去盯著這個看呢,於是打更這個職業就應運而生了。

古代晚上為什麼要“打更”?

打更這個職業在古代是非常辛苦的,因為整夜都不能睡覺,要守著計時設備,到點就必須去負責的區域進行打更報時。大家從很多影視作品中都能看到打更的場景,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打更其實是看似簡單其實是很有講究的一件事情,一般打更需要打更五次,從落更(一更)打到五更。每次打更的方法都不一樣:

打落更(即晚上七點)時,一慢一快,連打三次,聲音如“咚!——咚!”,“咚!——咚!”,“咚!——咚!”;

打二更(晚上九點),打一下又一下,連打多次,聲音如“咚!咚!”。“咚!咚!”;

打三更(晚上十一點)時,要一慢兩快,聲音如“咚!——咚!咚!”;

打四更(凌晨一點)時,要一慢三快,聲音如“咚——咚!咚!咚”;

打五更(凌晨三點)時,一慢四快,聲音臺“咚——咚!咚!咚!咚!”

古人一般是早睡早起的,一日之計在於晨,一般聽到更夫打到五更的時候大家就開始起床,在皇宮五更天的時候皇帝就要準備上早朝了。

古代晚上為什麼要“打更”?

打更在後來慢慢賦予其他的一些職責和作用,比如打更和衙門建立合作機制,更夫在打更的時候兼有巡邏職責。在封建迷信的古代,打更還被賦予的驅鬼的作用。隨著鐘錶等計時工具的普及,打更這種職業也慢慢退出了歷史舞臺。打更人中也不乏有名人物,如孫中山先生的父親就參曾經是打更的,可他卻培養出孫中山這樣傑出的人物。在孫中山南洋紀念館裡,至今還保存著其父打更的物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