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过后如何防疫防病

洪水过后如何防疫防病

近期,四川全境先后出现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且持续时间长,导致多地河流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随着天气的放晴,水位的降低,洪水也会逐渐退去。而洪水过后,洪灾地区卫生条件差,特别容易引发包括肠道传染病等各种疾病。防疫专家提示,预防各类疾病,做好洪水区域的卫生消毒,防止病从口入很重要。

据介绍,洪水之后三类疾病高发:

1.肠道类传染病。如霍乱、细菌性痢疾、甲型病毒性肝炎、伤寒、副伤寒等。洪水过后,有些动物家禽死亡,尸体被水浸泡之后,动物本身会携带一些病原体,释放出来感染人类。最常见的是肠道传染病,比如细菌性痢疾、霍乱、伤寒等等,都有可能会出现。

2.皮肤类传染病。如湿疹、皮炎、蚊虫叮咬等都是灾区常见的疾病。洪水引发的皮肤病轻者会有手癣、足癣,重者可能会被真菌感染,手足糜烂,溃疡、湿疹、脓胞疮也很常见。专家提示,要尽量减少手足在水中浸泡的时间,如果必须要下水,下水之前,可以在手足上抹一些防水的油,如果在洪水中出来以后,要及时地用清水去清洗。

3.虫媒传染病。常见的有流行性乙型脑炎、鼠疫、莱姆病、疟疾、登革热等危害性较强的传染病,常见的病媒昆虫有蚊子、苍蝇、蟑螂等。由于是夏季时节,老年人会比较高发高血压、糖尿病等。

同时,受洪灾影响,老年人可能会比较焦虑、烦躁、担忧,这时更需要情绪的稳定,避免冠心病、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生。

灾后健康“十要十不要”

只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不喝生水,注意饮用水卫生。

食物要煮熟煮透,不要吃生冷食物。生冷食物容易繁殖细菌,食后易致病。

要吃新鲜的食物,不要吃腐败变质的食物和采食野生的蘑菇。雨后菇,常有毒,不要采食。

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要随地吐痰和大小便。临时居住点要建临时厕所,并采取消毒措施。

要做好环境消毒和灭蝇、灭蚊、灭鼠工作,不要让蚊蝇孳生。灾后环境改变,容易导致蚊蝇孳生。

垃圾、废墟要及时填埋、清理,不要食用淹死的禽、畜肉。

要做好环境消毒工作,不要让脏臭骚扰。尽可能让灾后的生活、工作有个干净卫生的环境。

要防中暑、受凉、蚊虫叮咬,不要贪凉露宿。

生病要及时就医,不要忌医和迷信

发现传染病要及时报告,不要知情不报。洪灾过后易发生肠道传染病,如出现腹泻、发热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治疗,并向当地医疗卫生单位报告,以便及时调查处理。(据《中华医学科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