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天價片酬」,這九家公司憑什麼發聲明?

整治“天價片酬”,這九家公司憑什麼發聲明?

演員的費用不能超過總成本的40%,主要演員片酬不超過總片酬的70%,單集片酬(含稅)不超過100萬元,其總片酬費最高不超過5000萬元。

8月11日,包括三家視頻網站和正午陽光、華策影視在內的九大公司發佈了一個聯合聲明,將“抑制不合理片酬、地質行業不正之風”推向了高潮。

整治“天價片酬”,這九家公司憑什麼發聲明?

今年以來,圍繞著演員高收入的關注不斷,先是有各大流量高片酬被媒體曝光,後有崔永元曬合同給范冰冰、馮小剛引來年度口水,主流媒體先後報道,很快引起了主管部門的注意。

這看似是一場行業自律、行業規範的一次自制活動。但仔細想想,這種聲明根本不是“自”律,而是越俎代庖的“他”律,本身缺乏內在邏輯的合理性。

整治“天價片酬”,這九家公司憑什麼發聲明?

首先,限制片酬最高點,無疑也是限制整體投資最高點,影視劇的蛋糕,乾脆就不要做大了,這本身是一種“計劃”式的發展。

娛樂產業作為市場經濟的一部分,它的利益分配規則,應該是由市場決定的。

中國的娛樂產業發跡於電視劇產業,發展於電視綜藝時代,崛起於“流量小生”時代。從《還珠格格》到《大長今》,從趙薇蘇有朋到李小璐保劍鋒,那時候,火一部劇,火一批人。後來,綜藝造星很快吸引了人們的眼球,選秀明星成為香餑餑,活躍於以雷陣雨為代表的自制劇中。

再後來,娛樂圈進入以EXO中國四子、TFboys為代表的流量時代。娛樂圈出現一批步形成了一張臉撐起一部劇的格局。

縱觀20年發展,你會發現影視劇生產,向來在與時下熱點靠攏,這是市場交換的結果,如今形成的“流量為王”思路,也是與觀眾注意力相匹配的方案。

整治“天價片酬”,這九家公司憑什麼發聲明?

毫無疑問,由於天價片酬確實存在,並且隨之帶來了粗製濫造、五毛特效等不良風氣。這的確是應當治理的要素,但問題出在,這則聲明,是否應當由三家視頻網站和六家影視公司來發?

我想不是。演員的片酬,本就是買賣雙方協定,哪裡是一份聲明說了算?

如果高收入如果影響了社會公平,應當由稅收來調節,而不是由買方發聲明分蛋糕。

其實它們是在乘政策的東風,藉機調整市場規則——提高電視劇投資製作發行方在利益分配上的話語權,降低明星在拍戲中的定價話語權。

短期看,這是利益驅使,長遠看,卻是在作繭自縛,本質上在限制行業做大蛋糕、做大規模。

更何況,明星演出本就是一種付出勞動、天賦、讓渡名譽的綜合性職業行為,這種被利益攸關體制定行業規則的做法,無疑會讓演員對職業本身的榮譽感產生懷疑。

幸運的是,我們在@中國電影導演協會 的官方微博看到了另一種立場的聲明,他們表示,尊重法律、也尊重市場。

整治“天價片酬”,這九家公司憑什麼發聲明?

這也是在整個娛樂圈片酬整治運動中,為數不多地為演員發聲,並呼籲要團結、理性、積極的聲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