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喜歡上學習,學習是一門藝術

如何讓孩子喜歡上學習,學習是一門藝術

有一種孩子,叫做“別人家的孩子”:他們品學兼優,乖巧可愛,體諒父母……作為家長,你是否想過,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總是比自己的孩子優秀,“別人家的父母”到底是怎麼做的呢?

今天,葉子老師特別分享一位考上清華學霸寫的文章,文章從多個角度分析了父母對她的影響,關於分數、關於習慣、關於青春期的問題……希望對各位家長有所幫助。

1.關於分數

從小學開始,爸爸媽媽對我就是這樣要求的,只要學習態度好,考試考多少分都不會怪我,所以,我考試對分數沒什麼壓力,所以很少有發揮失常的時候,成績也差不到哪去。

我的經驗就是:像考試一樣認真做作業,像做作業一樣地輕鬆考試。初中了,媽媽重新告訴我:考試,只要考出你的真實水平,就可以。

比如,某次考試,你的真實水平是90分,你考了90分,就很好。如果,因為某種原因,你只考了70分,那爸爸媽媽就會為你遺憾,因為你的努力付出沒有得到對等的回報。在我們家,分數引起的反應基本上是波瀾不驚的,考100分也好,80分也好,沒什麼太大的反響。

人生處處是考場,從容面對,考出自己真實水平就好。在我們家,物質也不與分數、成績掛鉤。

物質上的東西,能給生活帶來便利,而爸爸媽媽的經濟能承受的,就會給我買,與成績沒關係。爸爸媽媽認為,那種掛鉤很容易培養孩子的功利思想,而偏離了學習和生活的本質。我身上不缺零用錢,錢包裡有一張銀行卡備用,家裡的小盒子裡,爸爸媽媽也常放了幾百元零錢備用。 爸爸媽媽的理念是,在當今充滿誘惑的時代,孩子不缺錢、不缺愛,到外面走彎路的概率就要小很多。

2.享受生活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有能力創造幸福生活,享受生活。

我們覺得,享受生活,不要說等你長大以後,而是從今天開始,從現在開始。 有一次,一位奶奶對我說,你父母對你這麼好,你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報答你的父母。

媽媽更正了這種說法,對我說:對父母的報答不是很高的分數,而是從現在開始,好好活著,每一天。

所以,學習只是我生活重要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交朋友、看電影、打扮漂亮、和小狗狗玩、適當上網玩遊戲、放鬆去鄉下陪伴疼愛我的奶奶、外婆外公、聊有好感的男生等等這些讓我的生活很豐富,也讓我的生活充滿了愛,生命之火激情燃燒。 媽媽說,她從我的每一篇作文中,都感覺到了我對愛的理解。

3.關於讀書

閱讀經典,是學好語文的關鍵。也是理解人生的重要途徑。

在閱讀的時候,並不一定感覺到明顯效果,但寫起作文來,筆下的文采彷彿不是自己的,涓涓流出。這就是文化的薰陶,在不知不覺中融入到了閱讀者的生命。

建議大家不要讀那種快餐書籍,比如各種雜誌、童話故事、如何成功速成等等,要讀經典的的世界名著。可能剛開始讀,會找不著感覺,但讀上兩三本,就會找到節奏。

有一次,媽媽問我:你閱讀名著時,感受到愉悅了嗎?我說,感受到了!那一刻,媽媽很欣慰。因為,愉悅,是最高層次的享受。 從階段性的作用上講,閱讀經典可以使語文成績提高十分左右,這十分左右對於中考來說,是多麼重要。

4.關於獨立

從小,爸爸媽媽就有意識地培養我的獨立性。因為,孩子不可能一輩子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 尊重孩子的選擇,這是最重要的。因為,人生很多事情不是隻有一個選擇,可以有很多選擇,每一種選擇都有一定的道理。不要用家長心中的選擇去評價孩子。

比如:我五歲的時候,天氣很熱,從幼兒園出來,很渴,想要喝飲料。媽媽給錢給我,讓我自己去買。我害羞,因為從未嘗試過,害怕,就不肯自己去。 媽媽告訴我,現在你有兩個選擇,一是自己去買,然後喝。一是自己不去買,那就忍著,回家再喝水。我猶豫了一下,選擇了不去買,忍著。媽媽覺得這也是一種選擇,就尊重我,也不評價我。

小學時,放學下雨了,媽媽也不會主動送傘。她知道,我總會想辦法的,比如,和同學共用,比如在教室裡先做作業,比如去超市裡避雨,順便逛一逛超市。因為,我曾對媽媽說過,你女兒沒你想象的那麼蠢,總會想到辦法。

再比如:現在我買衣服,媽媽只負責出錢。上次,和同學一起去買地攤貨,25元買了一件襯衣,穿到學校來了,媽媽說也還漂亮,但建議我把那些線頭剪一下,別讓人一眼就看出地攤貨。第二次,我又去買了一件,拿回來就覺得小了。媽媽也沒評價我,建議我送給一個比我矮一點的朋友了。

這都是我的選擇,爸爸媽媽都尊重我。不作負面評價。就是這樣,我一路思考,爸爸媽媽一路尊重,我漸漸長大了,遇事不逃避,學會思考,有自己的主見。

5.關於粗心

經常聽見有家長這樣說自己的孩子,我家孩子這次錯的題目好多都知道做,就是粗心啊。

在這裡,我想談一談我們家的觀點。從五年級起,媽媽就告訴我:粗心,就是能力差,學得不紮實的表現!

任何時候,都不要說是因為粗心沒考好。也請家長不要再為孩子找這個推脫責任的藉口。細心、沉穩、腳踏實地是必備的能力,如果具備了這些能力,偶爾丟一兩分,可以理解,超過兩分,就是能力還欠缺,學得不紮實。

這個觀點,媽媽五年級開始和我交流,我也漸漸認同。所以,我正常情況下能考高分,成績穩定,這個觀點應該起了很大的作用。

6.關於能力

家長要放手,在可控的範圍下儘量放手。 比如,做一件事,孩子去做,可能只能打30分,你不滿意,罵他,甚至代替他做了,當時事情的效果可以打90分。

但請家長注意,這90分,永遠是你的90分,孩子仍然是0分。 如果,你讓他做,用他不反感的方式指點一下,這一次可能只是30分,下一次就有可能是60分,再下一次,可能就是95分,甚至比你做得更好。 所以,家長要學習聰明地示弱,把機會讓給孩子,並及時鼓勵肯定孩子。爸爸媽媽終將老去,要學會把舞臺適時地讓給孩子,讓他們發揮。

我們只有在一次次的實踐、思考中,不斷長大,獨立,然後超越父母。

7.關於賞識與批評

中華民族是個謙遜的民族。

在教育孩子方面,卻容易走入一個誤區。不注意賞識孩子的優點,而過份強調孩子的錯誤。

當我做得對的時候,爸爸媽媽會及時肯定我,表揚我。 媽媽平時在同朋友談話時,談到孩子的時候,她會充分肯定孩子身上的優點。我們偶爾聽到,表面會裝得不在意,實際上,我們很在意,得到肯定的這些優點,我們會繼續堅持,越來越好。會按照父母描述的那樣優秀的樣子去校準自己的言行。

當孩子出現錯誤的時候,就事論事地分析。不哆嗦,不翻舊賬。正確面對事情,改正就好。事情過了,繼續過美好的生活,不要把負面情緒過分強調和延伸。 最錯誤的方式是,在公眾面前訓斥孩子,丟孩子的臉。家長們,請呵護孩子脆弱的自尊!當然,是人就會有缺點,我也有一些缺點,就不在這裡說了,呵呵。

孩子是船,家長是帆,帆會指引船兒去Ta想去的地方。而一個好的引導者,一定不是把自己放在絕對無誤的權威的位置上,對孩子指手畫腳,不是直接替孩子去做決定,而是努力去體諒孩子成長的艱難,理解他心中的障礙,把路指給他看。

如何讓孩子喜歡上學習,學習是一門藝術

孩子上了高中,學習更加緊張,相應的,睡眠時間就要受到壓縮。之前,有家長在後臺跟葉子老師說,孩子晚上覺不夠睡,第二天上課就不好,回家不會做作業,只能繼續熬夜補白天的課……如此惡性循環,不僅成績下滑,孩子精神也越來越差。

那麼,上了高中後,家長應該怎樣幫助孩子合理安排作息,讓孩子在睡得少的條件下,還能睡得好呢?今天葉子老師就給大家一些關於睡眠的建議:

1.如果孩子是十一點半睡,六點起,非常好,請繼續保持。

有規律的作息可以讓身體適應一種模式,無論是在入睡、起床、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時候,都能快速地進入狀態。

可以的話,請不要改變這樣的作息,不過可以讓孩子進一步更加嚴格地劃分醒著時候的時間,固定的時間做固定的事,出於同樣的道理。這樣的作息堅持時間越長,休息得越好,醒的時候也更有精神。

2.如果發現要進一步縮短睡眠時間的話,請儘量不要再推遲入睡時間了。

熬夜真的傷身體,只要是十二點過後入睡的,一般睡眠質量會比較差,第二天早上起不來,第二天晚上想重新調整作息早睡,大腦卻因為前一天晚睡而很興奮,於是惡性循環,要混混沌沌兩三天,人為刻意調整,補大量睡眠才能恢復熬夜前的狀態。有的時候多熬夜幾天,身體會受不了,若是在換季時,就很容易咳嗽、感冒,甚至發燒。

當然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是不一樣的,說不定也有熬夜第二天活蹦亂跳跟沒事人一樣的,但在比較緊張的高三,還是不要冒這個險了。

若一定要縮短睡眠的,請早起,不要晚睡。

早起最困難的就在“起”,一旦下了床,基本最困難的環節就渡過了,一開始會很糊塗,但是過半個小時就好了,而且神智清爽,對身體也沒有什麼大負擔。

3.學會睡短覺。

一個高考成績600+的學霸說:”我不會(注意不是不敢)在課堂上打盹,估計是因為注意力集中變成習慣了。但是我在一兩個困極了課間幾秒入睡,十分鐘打鈴就醒。

那種睡了短短十分鐘整個人煥然一新的感覺會讓你精神百倍地投入到新的學習中。

4.適當的鍛鍊也可以幫助提神。

我見過一些睡得很少,但是面色紅潤,有多少作業、考試都能打雞血一樣完成的孩子,都保持長期的鍛鍊,主要方式是籃球和長跑。

勞逸結合這種事情,想必無需多言。

5.告訴孩子:請找到你的動力,想明白你這麼辛苦拼命地學是為了什麼。

這個聽上去非常玄乎,但是在調節整個備考季節的心態、提高學習效率、甚至幫孩子分清楚哪些是必須做的事情,哪些是可以省掉的事情上,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光有目標是沒有用的,真正理解為什麼這個目標值得這麼辛苦地奮鬥,才是關鍵。

當然想清楚這件事的前提是,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問問孩子:

你是要上一個好的大學?

什麼是你所謂的好的大學?

它具備哪些條件?

符合這些條件的有哪些學校?

分數線是多少?

請通過這樣的思考,幫孩子明確目標。然後,請進一步讓孩子想想:

為什麼要上這樣的大學?

為了父母的期待嗎?

為了對得起自己以前的努力嗎?

為了投資未來麼?

比方說孩子選擇了第一項,讓他自己再深入一步:為什麼實現父母的期待對我來說那麼重要呢?因為我感謝他們給予我的一切,帶我來到這個世界,所以我想用我的努力讓他們為我自豪麼?

這些問題,因人而異,答案沒有對錯。

但是,讓孩子給自己一個奮鬥的理由,一個自己認同的理由,會帶來持久的、莫大的動力。

而當我們有足夠大的動力時,我們對成功的渴望,就會超出我們對累、困、苦、挫折、甚至失敗的可能的恐懼。

通俗地來講,奮鬥的理由,是正能量的來源。

6.茶和咖啡因人而異。

至於物質提神, 像茶和咖啡,這種見仁見智的事情沒人能準確分析它們對神經系統的正副作用。但還是建議不要過量飲用,而且不要在入睡前的幾小時裡飲用,以免影響睡眠質量。

7.最後一點,讓孩子找到最合適自己的節奏,不要盲目跟風。

別人說他一兩點才睡,你沒法驗證也不要去求證,你12點前必須睡下,第二天精神抖擻才是真的厲害。不用看別人,先把自己想明白。跟風很累,而且你永遠也跟不住。人間正道是自知。

正常來說,青少年每天應該保持8小時睡眠,即使在高中學習比較緊張的情況下,也不能少於6個小時,否則會嚴重影響第二天的狀態。

而且,學習時間的延長不一定帶來學習成績的提高,把白天的時間充分利用起來,提高學習效率,效果可比夜裡點燈熬油好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