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研:「一米線」形同虛設是對文明的踐踏

在銀行、醫院、辦證中心等公共服務場所,均設有“一米線”,目的是為了保護個人隱私,兼顧維護公用秩序、保持公眾距離的作用,讓前來辦業務的市民在線外自覺排隊。然而,記者近日走訪海口汽車西站、汽車東站、醫院、辦證中心發現,沒有遵守原則站在“一米線”外排隊的現象普遍存在。(8月19日《海南特區報》)

“一米線”,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我國的部分銀行開始引入這種“國際慣例”,並逐漸推廣到其他服務領域。但關於“一米線”形同虛設的議論從來沒有間斷過。近日一篇《銀行醫院“一米線”形同虛設》再一次讓“一米線”走進大家視野,銀行、醫院、辦證中心等公共服務場所的“一米線”內擠滿了人,更有甚者直接踩在“一米線”上。

“一米線”顧名思義就是辦理業務的人和上一個排隊等候的人相隔一米,一米的距離能夠在最大程度上保護個人隱私,這也是“一米線”的主要作用。除了保護個人隱私以外,“一米線”還兼有維護公共秩序,保持公眾距離的作用。沒有其他排隊的人干擾,同時也加快了工作人員的辦事效率,所以說“一米線”的作用非同小可。

和前一段時間風靡全球的“小黃車”一樣,“一米線”就好比一張無形的答卷,考驗著辦事群眾的道德素質和文明程度。站在線外的每一個人都是答卷人,同時又充當其他人的閱卷人。當你自覺站在線外,其他的人將會在背後默默豎起大拇指;而當你越過“一米線”,當其不存在時,凸顯的則是個人的素質低下,更是對道德文明的踐踏。

言及於此,筆者認為“一米線”不僅僅是醫院、銀行辦事窗口前一條看得見、摸得著的線,更是我們心中一把丈量道德文明的標尺。醫院、銀行在勸阻人們回到“一米線”以外的同時,每個人更應該把這條道德文明的標尺永遠印在心中。最後,筆者在這裡呼籲大家,不要踐踏文明,請在“一米線”外等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