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牙醫潘蛟南仁心仁術造福缺牙老人

民營牙醫潘蛟南仁心仁術造福缺牙老人

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在口腔醫學領域,眾多老人急迫需要什麼?答案其實很簡單——牙齒。而老人的牙齒健康,需要牙醫的醫術和醫德來保證。

潘蛟南從廣西醫科大口腔醫學專業畢業後,立志做一個身懷絕技懸壺濟世的醫生,為此,他放棄畢業留校的機會,選擇到可以多科發展的綜合性三甲醫院口腔科。他對口腔醫學技術非常狂熱,刻苦鑽研,受到領導重視。1992年,醫院派他到北京進修牙齒矯正。直到2001年,作為16年三甲醫院口腔科技術骨幹的潘蛟南發現,自己依然對很多牙病無能為力,特別是看到病人一口牙都掉光了,自己卻不能為他種出一口新的牙齒來,他感覺特別難受。為了學到更高精尖的項目——種牙,2002年,潘蛟南毅然辭掉公職,創辦嶺南牙科,潘蛟南早早定下了行醫理念:技術至上才能患者至上。學習更好的技術,成為嶺南牙科全體員工永恆的主題。

老齡化社會,老人們越來越長壽,自然而然的,缺牙老人越來越多,傳統的拔牙補牙鑲牙已經無法滿足他們對美好生活更高的需求。但當年,廣西能做種植牙的牙醫鳳毛麟角,知道種植牙的百姓也不多,能享受到種植牙益處的人更是稀少。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潘蛟南給自己立下了軍令狀,一定要攻克種植牙的核心技術,讓科學技術造福更多百姓。機會多會眷顧有準備的人,經過多年的瞭解,2005年,潘蛟南終於獲得赴韓國學習高難上頜竇開窗植骨種牙技術的機會,每年往返韓國幾次學習。簽證放鬆後,他將求學範圍擴展到以色列、美國、德國等地,不斷反覆去學習和參加各種種植牙的高級學術交流會,回國後利用帶回來的文字及錄像資料繼續學習。他還買來豬頭骨練習劈開植骨,買來豬腳練習縫合,買來雞蛋練習開窗。他對技術處於痴迷狀態,曾經因為鑽研技術忘了時間忘了吃飯。

功夫不負有心人。2009年,潘蛟南終於取得突破,掌握了上頜竇開窗植骨種牙技術,填補了廣西在種植牙領域的空白,讓許多過去認為種不了牙的病例成功種牙。如今,廣西能做上頜竇開窗植骨種牙手術的牙醫仍然屈指可數。

潘蛟南帶領的嶺南牙科團隊不僅追求技術至上,也在為提高廣大市民的口腔健康意識而努力。自2016年1月以來,本報與嶺南牙科聯手舉辦了幾十場種植牙大講堂。接地氣的解說不但讓數千名南寧老年聽眾明白什麼是種植牙,更幫助他們知道如何辨別虛假廣告和避免過度醫療的傷害。種植牙大講堂如今已成為眾多老人獲取口腔健康知識的重要途徑,也成為廣西一個獨具特色的為更多老年人謀晚年口福生活的知名平臺。(李芸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