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和古代文學有什麼區別?

愛吃桔子的男人


簡而言之,“廣義的國學”包括“古代文學”,“古代文學”則是“廣義的國學”的一部分。

那麼,“國學”的概念又由何而來?按照學者孫詒讓的考證,“國學”一詞最早見於〈周禮〉之中的“國學者,在國城中王宮左之小學也。”這裡的國學,指的是周朝王宮邊上開辦的貴族子弟的小學,學校之學;與清朝〈國子監〉被稱之為大學的意思相同,不過〈國子監〉並不是皇家子弟,而是經科舉選拔出來的包括庶民子弟在內的國之才俊了。

另外的一個國學的概念則是指的“一國之學”了。而這“一國之學”,又分以儒學為底,以道學為輔的漢學演變而來的治國之道,御民之術;這個宗旨,從梁啟超所列的〈國學目錄〉中〈孔子〉排第一,〈易經〉排第二,〈禮記〉排第三的排列上便可窺一斑而知全豹了。這一“道”一“術”,以先秦以往的諸子百家,黃帝易經為主綱的狹義的“一國之學”以及後來又有所括展的廣義的“一國之學”,便被稱為“狹義的國學”和“廣義的國學”了。對“國學”的研究,自古就有,明清為盛。至於“一國之學”是從什麼時候簡稱為“國學”的,有不同的說法,本人在大約三年前看到的一篇認為清末至近代時期最早專注於國學研究的學者是康有為。文章介紹說早在1882年,即1895年“公車上書”的13年前,1898年“戊戌變法”的16年前,康有為就在儒學的研究上向著國學的範圍延伸了,他在當時的主要的研究內容則是〈宋明理學〉。戊戌變法失敗後,康有為逃亡日本,感受到吸收了西方文化的日本文化對中華文化的衝擊下的壓力,於是提出了弘揚中華的“國學”以昭示中國的文化傳統遠高於日本的文化傳統。為此他列出了包括170多部經典,將之統稱為“國學”,這也是“國學”一詞的由來。其是王國維又把康有為所圈的170多步經典刪減掉30多部,而成為140多部經典,並得到諸多學者的首肯,這便是已知的最早的較為完整的“狹義的國學”的範圍。之所以康有為在清末民初國學漸盛的人物裡較少被人提及,直到紀念辛亥百年之前的一些回顧中華傳統文化的文章中得以重新出現的原因,乃在於辛亥之後北洋時期掀起第二次國學熱的發起和參與者如胡適、梁啟超等人以信奉“立憲”與“共和”者居多,辛亥之前在日本時,孫中山幾次面見康有為,邀請他加入推翻滿清的團體,他都以“不負帝恩”(即光緒對他的信任)為由而據絕,並在維新、立憲、共和三種派別中堅守維新立場被稱之為“保皇派”乃是主要的原因。2015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有關康有為國學方面的課題項目啟動之後,他在國學方面的歷史地位才逐漸地清晰起來。

方才提到第二次國學熱,那麼,第一次國學熱是在哪個時期?就在康有為提出國學概念之後的1906年開始籌備,1910年正式開講的章太炎發起並主持的在日本東京成立的“國學講習社”期間。這個學社以面向旅日僑民,流亡人士,留日學生(魯迅亦在其中)的招生的方式吸收學員,會內分“小學(初級班)”,“大學(高級班)”傳授課程。辦學宗旨、招生簡章等都刊登在〈同盟會〉的機關報〈民報〉上。在〈民報〉上刊登的辦學宗旨說“本社為掀起國學,發揚國光而設。間月發行講義,全年六冊,其內容份為六種,(一)諸子學,(二)文史學”,(三),制度學,(四)內典學,(五)宋明理學,(六)中國歷史 。之所以,2006籌備,2010才開始講課,一是教師的聘任,比如章太炎邀請宋教仁講授〈宋明理學〉,但宋教仁以“宋明理學分好幾個派別,我連都有哪幾個派別都分不清,怎麼能講呢?”而回絕了。章太炎沒有想到 豈止是接受了共和思想的宋教仁,即使是居限於立憲思想的梁啟超在他的〈國學目錄〉裡在提到“宋明理學”的時候也特意提到“清朝的國學研究之所以水平太低 就是因為清朝的國學研究立根於宋明理學。”後來的胡適亦在1929年的一篇文章裡說道“我們當年批判孔孟,彈劾程朱,就是為了自由的思想和懷疑都精神。”宋教仁怎麼會講〈宋明理學〉呢?第二個原因在於講義的印刷,國學經典中的許多漢字日文漢字裡動沒,需要的另行鑄制新字。第三個原因就是同盟會的機關報〈民報〉被查封了一年,機使有了新鑄的漢字也無法印刷講義了。

第三次國學熱是在民國時期,這時的國學的範圍已經由“狹義的國學”被胡適提出的“廣義的國學”所代替。廣義的國學則從先秦以上的經史子集,諸子百家按照胡適所說的“國學就是中國一切過去的優秀文化。”而延伸為以先秦以上的傳統文化為根基,包括兩漢之學,經學,魏晉文學,佛學,經學,宋明理學,唐宋詩詞,元曲,並歷代史學等一套中國特有而完整的文化體系。

那麼,在“狹義的國學”裡,先秦之上的典籍裡就有〈詩經〉,就有〈楚詞〉,章太炎在東京國學講習社親自授課的就有〈楚詞〉,其中包括“離騷”,“九歌”,“天問”。這是不是“古代文學”?再看“廣義的國學”裡有唐詩宋詞,有元曲,有明清小說,這是不是“古代文學”?是吧?所以“古代文學”當然包括在國學裡(當然,“古代文學”也不能涵蓋整個“國學”)。

提到國學,民國時期的學者在“廣義的國學”的基礎上又把國學的範疇擴大到包括歷史、地理、思想、政治、哲學、經學、書畫、音樂、醫學、星相〈天文〉、建築等領域。這些擴展了的部分又與西學漸近的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結合起來配合了胡適等人發起和領導的由白話文運動轉為新文化運動。於是,“廣義的國學”而擴展而來的這部分“新國學”,就不可避免地與與傳統文化而來的“狹義的國學”發生了“新國學”與“舊國學”交鋒,即“舊學”與“新學”的交鋒,錢穆先生當時坦言“我們弘揚國學,就是要對抗西學,因為我們的國學全面的優於西學。”針對這種歷史的侷限下的狀況,不能不佩服作為當時的文壇領袖的胡適的高瞻遠矚,他在提倡新學的同時又在他任所長的“史語所”,即歷史和文學研究所中組織了民國時期的最優秀的教授本著“大膽假設謹慎求證”的原則對各個經典領域從保護和傳承出發進行了深入的考證、甄別、彙總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培養出建國後仍然是文史哲方面的一批專家骨幹,在中華民族文化歷史的傳承和新文化新思想的結合的這個方面做出了具有歷史意義的貢獻。所以本人以為,如果問誰是國學大師?如果胡適不是,那就誰也不是了,儘管他除了一部有關古代哲學的論著以外,並沒有特別突出的學術鉅作。說到這裡,還需要特別提及北大教授季羨林先生,先生一生反對稱他為“國學大師”,但是他晚年所說的“中國文化是中國五十六個民族共同創造的文化,這五十六個民族創造的文化都屬於國學範圍,後來融入到中國文化的外來文化也都屬於國學的範圍。”僅此一段話就足以看出季羨林先生不愧為學貫中西的一代大師,他的“大國學”的概念使我們在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交融中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在保護、傳承我們的國學的時候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固步自封方面能夠得到極大的啟發。

國學的概念淵深海闊,本人不過識得一勺之深淺,如有謬誤,還請指正,就此打住了。


杜新1


一、國學是指諸子百家的學問。他是不包括文學的,內容分為經史子集。結構圖如下:

關於諸子百家,看圖就很清楚了,不再做文字說明。此圖主要是指哲學部分內容,就是經的內容,史部,子部,集部不在圖中。


二、古代文學是指唐詩宋詞元散曲、戲曲,先秦文學,明清小說等散文詩詞歌賦,小說雜記。著名的古代文學叫古典文學。題主所問,一個是指中國古代文學。

按照大學古典文學的教科書內容編排,古代文學詳情如下:只列大致目錄,詳情自行查閱。

1、先秦兩漢文學

《詩經》——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

先秦散文——歷史散文和諸子散文。就大體情況而言,歷史散文主要是敘事的,諸子散文主要是說理的。歷史散文有《春秋》《左傳》《戰國策》《國語》等。

楚辭——戰國時代以屈原為代表的楚國人創作的文學作品。《離騷》為楚辭代表作,就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求索這個,總是兮很多出現,著名離騷體。

屈原除了《離騷》外,還有許多優秀作品,如《九章》《九歌》《天問》等。

漢賦——漢賦其主要特點是鋪陳寫物,不歌而誦,是中國古代特有的一種文學體裁,排比句式很多,鄙人不是很喜歡,這種文體有華而不實之嫌。

2、魏晉南北朝文學

3、唐宋文學:唐詩宋詞。

唐朝:詩歌的鼎盛時期:唐詩。

宋朝:宋詞。

4、元明清文學

元曲——元雜劇與散曲的統稱。

元曲四大家”:關漢卿、白樸、馬致遠、鄭光祖。

明清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四大名著,都是這個時期的作品。桃花扇,長生殿,劇本,也非常有名的哦。

清末文學——中國步入近代後,西方文化思潮湧入中國,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清末的主要文學成就是詩和小說。語言形式受西學影響,已經有了比明以前的語言更具有白話性。

總結,國學更注重哲學和理論經驗總結。文學嘛,反映的內容主要是內心啊,故事啊,之類的文字作品。詩以言志,文以載道,講的即是此意。

有一點要說明的:書畫不屬於國學的主流載體,只是國學的零星藝術表現形式,竊以為可歸於文藝類去。

我是熱愛中華傳統文化和歷史的如是,如是我聞,繼往聖絕學,成智慧人生。喜歡就關注吧!感謝!


如是史社


小哥出品,必屬精品!

要回答這個問題,須得先分清楚國學古代文學所包含的內容!


國學,最早是指國家級學府,如國子監,太學等等,其傳授內容以儒家思想為主!也就是歷史上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到了明清時期,受西方文化的衝擊,國學一詞再度興起,意為我們的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相對應!


在這裡,不得不提清末的很多西方文化推崇者,如戊戌六君子,洋務運動時期的恭親王奕興,李鴻章,張之洞,左宗棠,曾國藩等等,其核心思想就“師夷長技以治夷”“中體為本,西體為用”!還有魏源的《海國圖志》等等,在這些人的大力推廣宣揚下,滿清由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型!

洋務運動分洋務派頑固派,而這些頑固派就是極力捍衛傳統文化的人物!



古代文學,主要是指以詩,詞,歌,賦,史,經為主要文體的文學作品,在我國,古代文學主要有秦漢文學,魏晉南北朝文學,唐代文學,宋遼金文學,元明清文學!而在西方,古代西方文學主要指古希臘文學和羅馬文學!


時至今日,我國的國學所包含的內容更加廣泛,除了我們上面看到的詩,詞,歌,賦,經,史,更包括玄學,哲學,地理,政治,經濟,歷史,繪畫及其他!

可以說,現代的國學,包含了古代文學,其內容更加的廣泛!

謝謝大家!

喜歡的記得點關注哦!


深圳小哥帶你看深圳


謝頭條家的文大小姐。

這個問題很專業,內涵也大,抱庸守拙,姑妄淺談一二。

(一)什麼是國學

①概念:“國學”又稱“漢學”或“中國學”,泛指中華傳統文化與 學術。歷史上狹義上的國學,特指以“國子監”、“大學”為主的官學。從歷史橫向看, “ 西學東漸”之後,相對國外(西方國家)而言,泛指“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學術”。如今我們常說的“國學”,準確來說是張之洞、 魏源等人倡導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裡的“中學”。簡言之,就是東方中國的一切傳統的歷史文化。



②內容體系:以先秦經典及諸子百家學說為根基,涵蓋兩漢經學、 魏晉玄學、 隋唐道學、 宋明理學、 明清實學和同時期的先秦詩賦、 漢賦、 六朝駢文、 唐宋詩詞、 元曲與 明清小說並歷代史學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



③涵蓋範疇。國學包括中國古代的 哲學、 史學、宗教學、 文學、 禮俗學、考據學、 倫理學以及 中醫學、 農學、 術數、 地理、 政治、 經濟及 書畫、 音樂、 建築等諸多方面。 ③國學流派: 國學大體系由各個學派流派之學為支撐,主要學派有儒家、法家、道家、 墨家、兵家、醫學、農家、名家等。



(二)何為中國古代文學

按中國古代文學發展歷史軌跡,中國古代文學包括先秦兩漢文學、魏晉南北朝文學、隋唐五代文學、宋代文學、遼金元文學、明代文學、清代文學等七個歷史階段。

中國古代文學以漢民族文學內容體系為主,也包括其他少數民族的文學體系。 按文學樣式又分為經史子集、詩詞曲賦、散文小說等。

中國古代文學包含於國學,是國學體系中涉及文學的那部分,與國學構成從屬關係。


抱庸齋主


(一)什麼叫國學,一些人云裡霧裡

這些年,從一些媒體上和一些人口頭中,國學是出現頻率很高的一個名詞。

從上世紀初葉,社會精英人士提倡國學,辦起了國學院。後來打倒孔家店的新文化運動風起雲湧,國學一時沉潛了。

魯迅先生的《熱風》裡說:

外國的新事理,卻愈來愈多,愈優勝,“子曰詩云”也愈擠愈苦,愈看愈無用。

先生對當時的描述是很真實的。

最近一些年,國學就像一隻葫蘆,從水下浮出了水面。

真是白雲蒼狗,滄海桑田!

某個熟人平時滿嘴時髦名詞,這次也嚷嚷著小孩要學國學呀!

問他,國學是什麼?

他支支吾吾,說不出個子醜寅卯來,憋的臉都成了豬肝色,才說出孔孟唄。

再問他,就這?

他把手一揮:去去去!別來煩我,我忙著呢!說完這話,就進了棋牌室。

(二)談談國學

國學,簡而言之,就是我國傳統學術文化。這其中包括哲學、歷史學、考古學、文學、語言學等。更簡要地說就是經史子集。

說到經,那可就複雜了。

自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訓解和闡述儒家經典之學,就成為正統。

漢武帝時代,稱《詩》、《書》、《禮》、《易》、《春秋》為儒家五部經典,簡稱五經。

由於漢代提倡“孝治”,又在五經之外添加《孝經》,加上《論語》,成為七經。

北宋和清代康熙朝的七經略有不同。

後來又有九經、十經、十二經、十三經等名目。

為篇幅起見,細說從略。

經史子集的史,包括古代史書以及古代各種體裁的歷史著作。

子,就是諸子百家,從先秦到漢代的各種學派的總稱。

諸子就是指各學派的代表人物。比如儒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墨家的墨子,道家的老子。

百家就是各學派。諸如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小說家等十家。

大致舉出這些。不然,就成了糯米餳糖,越扯越長。

(三)國學包括古代文學

集,就是集部。古代把詩文詞賦列為集部。有總集、別集和選集等名目。如果列舉出來就異常繁雜。

古時的經部和子部是相當於哲學學科,史部相當於歷史學科,集部與文學學科近似。

從上面的敘述來看,國學是包括古代文學在內的。經史子集的集部就包括古代文學。這樣說,大家覺得清楚了嗎?





梅月竹風


它的定義比較廣泛,我國國學包括:中國古代文學,中國醫學,中國玄學,中國戲劇,陰陽學諸子百家各個學術,甚至魔術之類的表演之類民間藝術都包括在內。一句話,只要不是外國傳播進來的所有文化,藝術,手藝都是國學範疇。

中國近代文學,中國佛學雖然有許多中國元素,但因為舶來之跡明顯
,應當不屬於國學範疇。

古代文學則定義比較狹窄,如果是中國古代文學的話,則就是指文言文,五律,七律,長篇行等詩歌,和一些詩詞等。中國古代白話文小說,定義比較難,但從某個方面說,也應該屬於中國古代文學範疇。

中國古代文學只是國學的一部分,不是國學的全部。


東北老農


古代文學是"國學"的組成部分,"國學"不僅指"經史子集"它包含除了"經史子集"外的所創生於本土、本民族的一切知識和文化,包括"文學、美術、音樂、等藝術以及宗教(如"道教")、圖騰崇拜、鬼神文化和玄學;也包括各民族民俗、人文、"吃喝拉撒睡"等等一切創生於本土的一切文化方式。

同時,國學也包含所學習借鑑的外來知識和文化。如:"胡服騎射、佛教之大乘佛法(佛教中國化)等等。

同時,還包括今人所創造的"現代科技和現代生活方式,並非專指"古代祖宗"所創的舊文化、舊傳統。因為咋天的"創造"就是今天的傳統,今天的創新又是明天的傳統。學問,從來都是從無到有、由少到多、由多到強、由粗到精的這麼一個過程。由如莊子所說:吾身有崖、知也無崖、以有崖而投無崖、貽也"。有句對聯是說"學海無崖苦作舟"就是說知識的"無限性"。可見,莊子已認識到了,認識的有限性,而知識的無限性。因而,一定時間和時代,人們的認知是有侷限性的,這也是現代人說的"代差"。

有些人,一說"國學"就是"讀經"、就是"儒家"這是不對的,不全面的、遍面的。也是迂腐而愚蠢的。好的傳統和文化方式當然要繼承,否則我們連"路"都不會走,但垃圾的東西也必須清除,否則臭氣沖天,垃圾遍地,我們還如何健康地呼吸和成長?不怎麼創新去開拓建設美好的未來,去實現中國復興夢?還怎麼邁開前進的步閥與時代同步,與其他先進民族競優?

各位看客,可仔細想想,忽被那些"不死疆屍"吸乾了血,把自已也變成疆屍而不自知。

如有得罪,說聲抱歉!


資料完善度低


國學涵蓋古代文學,古代文學是國學家族的一個成員。

歷史上的國學,指國家級的學府——太學、國子監。近代西學東漸,國學一詞的內涵,轉化為相對於“西學”而言的“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學術”。

國學,是中華文明幾千年的結晶,以中國傳統文化典籍載體,表現中華民族傳統價值觀,及道德倫理的思想體系。



狹義的國學,指以儒家為主體的傳統文化學術。廣義的國學,指中國古代文化學術,以儒家文化為核心,包涵道家等諸子百家思想形態,內容涵蓋先秦諸子百家學說、兩漢經學、隋唐道學、宋明理學、明清實學,乃至中藥、星象、書畫等。文學藝術方面,包括遠古神話、詩經、楚辭、漢賦、先秦散文、六朝駢文、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


中國古代文學,是中華文明的組成部分,指從上古到1919年“五四”以前的中華民族文學。內容包括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宋元明清的文學,包括神話傳說、詩詞歌賦、戲曲、小說、及文學理論等。



國學是拒絕世界文明隔離牆!

國學一詞是既擁呼維新,又反對維新,既擁呼革命,又反對革命,既擁呼憲政,又反對憲政,既積極倡導啟蒙國民,又反對西化,一生投誰叛誰,一生信仰啥,又背叛啥,一生擁呼誰,又反對誰,唯自已心是為是,唯自已一時性起認為是真理,即為真理,最終到死不知信什麼真理,何謂真理,自已即興即為真理,被人稱章瘋子的民粹大家章太炎提倡的傑作,用他自已曾經拼命反對的中國儒釋道,再自已拼命捍衛樹起儒釋道刀槍不入的不杇籬笆,拒死西方之學。

和章太炎一樣的扎籬笆大師是“中華民族“一詞發明者梁啟超,他也是一生幾乎走了和章太炎一摸一樣的路,從維新,到革命,再到從政袁始凱民主政府,再到背叛民主投奔革命黨,再反對洪憲君主,再和漢奸勾結叛亂,背叛中國進行不下去的美式民主,毀掉袁君主洪憲民主,然後心安理得給北大學生講授:西方民主破產。

細查被吹上天的民國大師,一生所走過的路,基本和章太炎,梁啟超一樣,雞血鬧騰到死,不知道他們到底再幹什麼,信仰什麼,為什麼奮鬥,為什麼說康概激昂,到處煽情的話,寫N十萬的垃圾廢文章表達著什麼,見樹是什麼!!!

但見他們個嘴上要別人給自已民主,只能自已壟斷民主,行為上既反對美式民主,又反對君憲民主,把一個國家民主毀光滅淨了,再一頭栽進賣國國民黨獨裁陣營當奴才去了。

正是這幫出國幾天,在國外混幾天,回國以新文化聖人姿態出現,東走西串,上竄下跳,嘴跑火車,屁事不會,折騰中國,毀了中國,亡了中國,而他們個個眼一閉,腿一伸死了,掛了,留下的陰魂亡靈,繼續折騰中國!

通過對比可知,所謂民國人才,唯魯迅外,沒人有資格稱人才!

而且,魯迅也只能紅在民國的北洋政府,離開北洋到革命黨陣營立馬切菜完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