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書五經看不懂怎麼辦?

老許


四書五經是儒家典籍的統稱,本來就有難易程度之分。

四書五經中應該先學習四書,後學習五經,四書和五經也有學習先後順序。

四書學習順序:《大學》《論語》《孟子》《中庸》。



五經學習順序:《詩經》《周禮》《尚書》《春秋》《周易》。


而其中最簡易的《大學》,也是需要一定的文言文功底,所以在看四書五經之前,需要先夯實基礎。

建議先學一學王力的《古代漢語》,再買一本《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先花三到六個月的時間將自己基礎打牢靠。




然後在學習《大學》《論語》《孟子》《詩經》,至少需要一年;

然後再學習《中庸》《周禮》,至少需要一年;

再學習《春秋》《尚書》,至少需要一年;

最後再學習《周易》,先學習一年吧,反正多久都看不懂;

這是按照難易程度來安排的學習進度。

其實四書五經並不能全部概括儒家典籍,真正的儒家典籍有十三本,統稱為十三經,分別為《易經》、《書經》、《詩經》、《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谷粱傳》、《論語》、《孝經》、《爾雅》、《孟子》。

這還不算一些例外的儒家典籍,比如《荀子》、《大戴禮記》、《孔子家語》等等。

但是咱們普通人又不是專業學者專家,大概的瞭解一下傳統文化就行,四書五經這些儒家典籍就已經足夠了。


陳子帥菌讀文史曰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這是說:熟練。

首先是:認識。更新認識。

其次則是:落實。實踐檢驗。

這兩個詞語的組合接近於:王陽明的:知行合一。

怎麼來更新增進認識呢?

這就要讀懂意思。

怎麼來讀懂意思呢?

如果從基本的閱讀方式來看。要一個詞語一個詞語的解讀。就是把一句話,一個段落,分解為一個個單個的詞語。你要能夠把它們,分別出主謂賓,主語,謂語,賓語。分出名詞,動詞,代詞,形容詞。明白一句話的結構。

可以這樣:

主語,謂語,賓語。把它們用不同的線劃出來。把一句話的最重要的詞語,用碳素筆劃出來。可以劃圈,圈起來。這就是你能夠自己《句讀》了。如果你做不到。那你可以買一本《文白註譯》的《論語》《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左氏傳》。可以借用譯者的句讀。看夠看熟白話文的意思。再回來看文言文。由於你記得大部分的含義。那麼你就能區分文言文句子段落的每個詞語。並且能通順的讀出來。念一遍。你能通順的念一遍。就能夠通順的念五遍十遍。

如果你能做到理解單個的詞語含義。那麼你不一定能夠通順的理解一句話的含義。就是你不一定能夠理解一個段落的含義。這怎麼辦呢?

可以這樣:

你可以分一下《段》《篇》《章》。把句子的含義簡要概括一下。簡單記一下。目的是你能夠把一個段落的含義概括出來。把幾個自然段的含義概括出來。寫出這個章節的《中心思想》。

你如果能寫出每個片段《章節》的中心思想。

你就能夠自己畫出來這個《篇章》的《表達結構圖》,你能夠寫出《結構圖》。這就是整篇文章的提綱。如果你的提綱和作者的《目錄提綱》不一樣。你也可以自己擬寫一個對這篇文章的《理解提綱》。

如果這篇文章,讓你感興趣。

你可以通過《結構圖》,把它組建構成一個《整體》。這個《整體》就是把《篇章》的整體,畫出一個《系統圖》。就是通過把零散的《結構圖》整合了一下。就組建成《整體的》整個的《系統圖》。

這個你提取出來的《系統圖》,如果不同於你的《常識》。你可以寫出自己的《意見》,作為《讀書筆記》《讀書札記》。

可以增進你對本書的理解。也可以增進改進你的人生觀,知識結構。

如果你對這個你自己擬寫的《結構系統圖》不滿意。你可以自行修改。比如可以。1.按照文章的內涵的層次。2.列舉出全面的要素。3.按照意思的推導進行演繹,演繹出線程圖。4.把句子段落的精華列出清單方便你的下一次閱讀。5.如果這篇文章非常豐富。你就能夠列出表格,6.就能把全部信息歸納收納到範疇集合裡面進去。

可以這樣畫出來:

1.熟練熟讀,是就整個流程過程而言的。熟練就是對流程過程的深刻理解。

2.讀書過程,分為《更新認識》和《實踐檢驗》兩個部分。缺少《實踐檢驗》的部分,對於讀經典是不完善的,因為經典的價值在於改造人生。如果是小說散文則不然。純屬娛樂。

3.《認識部分》,可以1.先句讀2.段篇章3.含義,中心思想4.結構圖5.整合6.系統圖7.修整調整8.內化和理解。

4.系統圖是閱讀的終點站。可以內含有1.提綱目錄2.結構圖3.流程圖4.精華清單5.演繹和歸納,整理為表格和範疇和集合的收納。

5.內化。能夠內化的一般有個人的知識系統。有一套自己的般數(班數)。中國人的知識系統,高級的有《周易》系統。也有《太玄》,《連山》《歸藏》《奇門遁甲》《太乙數》《六壬》《黃老》《老莊》系統。這些高級知識,現在很少有人懂。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我也不知從哪個地方能得到這樣的知識。


用戶9329881090272


程子說:“只剩讀著,便自意足。學者須是玩味,若以語言解著,意便不足”

經典要靠心靈的感悟與正聞熏習獲得。若是以邏輯去思辨,就墮為平庸。

那麼如何感悟、熏習智慧呢?讀著,經典中的文句就自動鑽進心靈當中,萃於面,盎於背,心靈受到經典的滋潤,“活潑潑地”。那時便是人與天地同在之時!不去思辨,開啟右腦,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直到智慧如清泉,潺潺出心田。

靜定生慧,致虛極,守靜篤;先不要看註解,渙散了,用志不分,乃凝開神。智慧的語言,常常在心中打轉,所謂口而誦,心而惟,這些經典語言不斷清洗我們的不良的習氣,從內心開始,開啟我們的光明和高尚,作用於外,開啟我們光明的前途。內聖而外王

讀久了後,日漸觸類旁通,日漸滿腹經綸,至於理解,三歲有三歲的理解,十歲、二十歲……乃至八十歲都有各自不同階段的理解,只有讀熟了,才能增加以後被指點和評價的機會。

當這些書都讀熟了,中國的書就沒有不能讀的了,《資治通鑑》《左傳》就都可以當做課外書讀了,那中國書就沒有讀不了的了。這樣就會越來越喜歡讀書,直接作用就是閱讀能力提升,進而理解力提升,為未來學各種具體學科和專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十年寒窗,一心只讀聖賢書;一朝成名後不管從政、從商、眾醫……就都有了學問和德性的基礎,這正如耶魯大學校長所言:“真正的教育,不傳授任何知識與學問,卻能令人勝任任何學科和職業。”

同時日日與聖賢對話,逐漸涵養了一個人遠大的志向,走向更遠更廣闊天地的心量、胸懷。


孔老學堂與現代教育


四書五經是四書、五經的合稱,泛指儒家經典著作。 四書指的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五部。

一般人看不懂很正常,術業有專攻,隔行如隔山。如果你真想看懂四書五經,那就報考中文專業,考研考博,學成以後,你不僅能讀懂,還能教學生。

現代社會分工太細,每個人不可能都是百科全書,學好自己的專業就行了,不懂的知識太多太多,大可不必妄自菲薄。


順其自然天命不可違9


四書五經的語言表達體系,以及文字。跟我們現在的普通話是兩個體系。

用直接讀的方法,四書還勉強。五經你讀1萬年也沒有用的。

古人,四書五經有工具:文字音韻訓詁,不從這裡入手。你永遠讀不懂。

近百年來的文言文教育,大家都學文言文。結果是一輩子看不懂文言文。

不已經是很好的證明了嗎?

但說出來大家也不會去做。

一不知道怎麼做。

二大家都想投機。


東萊國學


先看一書,選擇其中一本,最好帶白話翻譯對照的。


4eyes_slj


可以先看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孝經。看完這些以後,應該就能看懂四書了。看完4書以後應該就能看懂五經了。和上學一樣,上完小學再上中學,上完中學再上大學,飯要一口一口的吃,事要一步一步的來。你一上來就學四書五經。當然看不懂。


靈機先生講諸子百家


四書五經,看不懂,沒別看,也沒有必要看。建議您還是讀讀世界名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