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現在,大家對國學有哪些看法?為什麼感覺學校書本上,關於國學的內容越來越少了呢?

良師樂友


國學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文化傳承,是集思維與智慧之大成。每一部經典都是中華民族不斷開拓人類文明的基石與根本!有了他我中華民族才能永久的屹立在世界之林的豐碑上仰首向前……雖然有時有些短暫的迷失與挫折但更多的是一次又一次地把人類文明帶到更高地層次方面!古語說得好:樸若石似,石與樸像!直正的國學是一塊樸素的玉石等待著我們去開發和利用而不是像某些外來文明我們被其虛假的火熱情形所迷惑最後落得邯鄲學步的地步,什麼也學不會最後反而把自已的根本丟了。重為輕根,靜為躁君。任何時侯我們都要用理智的思想看待任何問題!任何時侯國學都是我們的立國之本,萬物之基,一切事物的根本,不可輕棄!而要像品百年老酒樣不斷地細細品位慢慢開發……。


點點星河


我以為,國學稱之為國學,便註定是一頂必須引起國家國人重視之文化內涵。當下,逐步開始重新而小有國學熱的浪潮。特別在學校的低年級開始關注國學但總體上不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國家要重視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問題,所以要頂層設計,要早點佈局,要長遠考慮。不要讓國學成為經典而入博物館。其次,基層教育部門、學校在可能安排的計劃中強化國學教育,並注重實踐性教育活動的安排!久而久之,國學之文化根本才會傳承有序並因此教育國內飽含對國學的敬畏之心,身心健康,修身養性,國民整體素質提升。

另外,現實生活中的國學教育受到多方因素影響,是熱一陣冷一陣。表現在學校方面,由於教學大綱的任務要完成,由於升學率的潛在壓力,由於來自家長的學業水平的攀比,等等原因,使得學校無法更多時間安排這些課程以及實施其實踐活動。國學教育及其活動,作為課外素質教育的內容,許多培訓機構承接了這方面的任務,讓有興趣的學生自行選擇接受教育。學校認識國學教育的重要性,但處於兩難境地。


藍光的書房


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剛在問12歲的侄子一個問題,問他喜歡什麼知識?

他說:神話故事。

引導這個問題上,這個問題的核心是:
到底什麼是國學?
孩子們到底該學什麼國學?
2500年來,儒釋道三家匯合起來,基本能認為是國學,但是範圍太大,連小朋友和大學生到底該學什麼呢?

國學
儒釋道三家

一、文化主旨
儒家文化:進取文化;
道家文化:規律文化;
佛家文化:奉獻文化。
二、做人標準
儒家文化:仁、義、禮、智、信;
道家文化:領悟道、修養德、求自 然、守本分、淡名利;
佛家文化:諸惡莫做、眾善奉行、遵 守十戒、心靈安定、運用 智慧。
三、人生觀


儒家文化:積極進取、建功立業;
道家文化:順其自然、自我完善;
佛家文化:慈愛眾生、無私奉獻。
四、世界觀
儒家文化:世界是展現才華的舞臺;
道家文化: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天人合一境界;
佛家文化:相由心生,世界就在自己心中;一念之差,便可創 造地獄、極樂。
五、價值觀
儒家文化:在創造物質財富的過程中實現自我價值;
道家文化:以完善的自我帶動和諧的社會;
佛家文化:在為他人獻愛心、為社會作貢獻的過程中實現個人價值最大化。
六、哲學傾向
儒家文化:入世哲學;
道家文化:出世哲學;
佛家文化: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業。
七、物質食糧對精神食糧的比喻
儒家文化:主食(如米飯、饅頭等),不吃就會餓;
道家文化:副食(如各種炒菜、湯羹等),不吃沒滋味;

佛家文化:水果(如:蘋果、香蕉等),不吃不甜蜜。

太龐大了,南懷瑾大師說:世界上有兩種學問不要學,一是佛學,如煙海縹緲,太大了,二曰,周易的占卜之術。這兩種學問普通人不要學,因為太大太多,只有兩種人可以去學,有頂尖聰明的人,而沒讀過書的人。

這是不是說讓孩子們喜歡啥學啥,釋放天性最好,道家思想讓我們遵循規律文化,應該讓孩子喜歡什麼學什麼,因勢利導。順勢而為,有句話說:有一種父母,就像一種鳥,自己明明是斑鳩,卻希望孩子是雄鷹。

姑國學,順其而生最佳。
從來沒有什麼必須,人生活一世,生老病死,怨憎會,求不得,放不下。已經很苦,任何學問應該是教人越來越幸福的能力。
這些是孩子們需要的,而不是借屍還魂的照搬過來,一定要如何如何。

謝謝大家。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2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ffd19e259c7449dca184ededd38aa972\

鼻孔不朝天



王警濱


學習國學最重要的是需要人們有一種無功利的發心,作為一箇中國人深入瞭解自己民族的文化,繼承和弘揚民族的優秀文化是每個國民應有的責任。

學習國學應該成為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激發每個人的學習自覺性和在日常生活中去體驗與應用可能更具現實性和可行性。

對於國學而言,只有真正學進去的人才能感覺到其中的好處和樂趣,而強迫的價值的作用不大。應該有一些人去引領和起到示範帶頭作用。

在學校的國學教育方面,大力提升校長和教師的國學素養可能是第一位的。


弘道


我感覺還是六七十年代的書本教育價值高,不妨迴歸些內容,安祖國的發展,我想不遠的將來,漢語將和當今的英語一樣風靡世界,


天佑大漢


國學就像一鍋好粥,但是裡面有些糟粕和過時不合理的內容,儘管少,像沙子和老鼠屎,這鍋粥還是沒人願意喝。


時間是最大的力量


國學中有一些精華,也有不少糟粕。春秋戰國時,百家爭鳴,思想活躍。諸子百家各有所長。始皇焚書坑儒,漢武獨尊儒術,統一思想。儒家講等級講服從,三綱五常,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與現代有點不協調。另一個是太講權謀,不講規矩,這些都不好。


三元太史


國學是中華文化傳承的基因庫,只有讓更多的人學習、傳播國學,才能推陳出新,讓中華文明以更加嶄新的面貌呈現在世界面前。


無為好靜


新陳代謝乃自然之道。國學之前無國學,國學之後新國學。更替之間需要過程。這有什麼好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