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谈会|上海大学拉美研究中心:构建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

 

座谈会|上海大学拉美研究中心:构建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报讯 (记者王晓真)8月16日,上海大学拉美研究中心在京举办“金砖国家如何迎接第二个‘金色十年’座谈会”。多位金砖国家问题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探讨金砖国家未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成立以来,合作基础日益夯实,合作领域逐渐拓展,已经形成以领导人会晤为引领,以安全事务高级代表会议、外长会晤等部长级会议为支撑,在经贸、财政、金融、科技等数十个领域开展务实合作的多层次架构。上海大学特聘教授江时学表示,在合作领域快速增加的同时,金砖国家合作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最重要的是在全球治理中加强合作。金砖国家既有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良好愿望,也有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室主任徐秀军表示,金砖合作已经形成了三个层次的平台:一是金砖五国之间的合作平台;二是南南合作的平台,主要体现在“金砖+”的合作上;三是全球治理的平台,促进与G20机制的对接。金砖国家在全球治理中可发挥多方面的引领作用,包括治理理念、治理模式、治理领域、治理行动等。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周英认为,中国可以为新兴经济体提供改革开放的发展经验,其他金砖国家也可以结合自身优势向全球贡献“金砖智慧”。

在中国的倡议下,南非金砖峰会将“建设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写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次会晤约翰内斯堡宣言》。金砖国家为什么要构建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江时学认为,这与经济全球化时代南南合作的新动力息息相关。在过去的几十年,南南合作的主要形式是贸易、投资及各种形式的援助。如今,发展中国家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因此,南南合作需要获得新的动力,采用新的形式,开拓新的领域,向新的高度挺进。构建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就是一种不可多得的选择。他建议,为了推动构建这样一种新型的伙伴关系,金砖国家近期应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组建金砖国家科学技术研究院;二是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和修改;三是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有所作为。

目前,金砖国家内部仍存在双边合作多、多边合作少等问题。对此,中国人民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黄剑提出,金砖国家应借助“金砖符号”的力量,进一步在政府间形成合作框架,同时发挥企业、市场的推动作用,将“有为的政府”与“有效的市场”相结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室助理研究员沈陈表示,在构建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的过程中,金砖国家应进一步加强内部利益的整合,增强互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