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间没钱吃饭怎么办?针对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国外是这样做的

上学期间没钱吃饭怎么办?针对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国外是这样做的

编者按:不论哪个国家,都存在低收入家庭,这些家庭中的孩子,在学校因为支付不起餐费,心灵避免不了被羞辱,比如看到别的学生吃上丰富的饭菜,自己却吃的非常普通,甚至还要通过劳动,如帮助食堂兼职来换取免费的午餐......这样的事情不仅对学生的心灵造成伤害,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对此一些国家针对性的提出午餐补助。

全文约1500字,读完约需3分钟。

迈克尔·帕迪利亚是在寄养家庭长大的孩子,如今是新墨西哥州议会民主党参议员。在孩提时代,每逢学校午餐时间,他就要去食堂擦桌子,在后厨工作,或者给其他学生配餐打饭。他做这些只是为了在饭点后换取一份营养稍差的免费午餐。他回忆说:“当时我并没有觉得耻辱,但确实意识到自己和其他孩子相比处境悬殊。”

上学期间没钱吃饭怎么办?针对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国外是这样做的

尽管美国政府一直向最贫困的学生提供午餐补助,但一些符合条件的家庭并没有申请;还有些家庭为了支付学校餐费发愁,却不符合申请条件。这些家庭的孩子经常会在学校食堂里遭遇各式各样的羞辱:食堂员工可能强迫他们以劳动换取食物,给他们身上贴上付不起餐费的标签,把他们的午餐当众扔进垃圾桶,或者不给他们热餐,只用冷三明治打发他们。

不过,这些情况可能会改变了。2017年4月,新墨西哥成为首个禁止“午餐羞辱”的州,该州70%的学生会接受不同程度的午餐补助。在两党支持下,州政府通过了《学生免受饥饿权利法案》,要求该州所有参与“国家学校午餐计划”的学校向学生的法定监护人提供午餐补助申请。该法案还要求:学校行政部门帮助家长完成申请,并跟进符合条件却未申请,或拖欠五顿以上午餐费的家庭;如果有必要,校方可自行完成申请。(译者注:1946年启动的美国“国家学校午餐计划”是一个联邦资助的项目,在超过十万所学校和幼儿保健机构 实施。参加学校午餐计划的学区和学校均有来自政府的现金补贴,学校必须向符合条件的学生提供营养均衡的降价或免费午餐)

“我们是一个信用社会,我们应当通过信用来处理债务。”新墨西哥州“苹果籽”执行总监珍妮弗·拉莫说道。这家反贫困组织帮助起草了该法案。“我们要让孩子们吃饱,给他们营养,而不是羞辱他们。账单可以以后再处理。孩子们的在校时光不应被这些打扰。”

上学期间没钱吃饭怎么办?针对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国外是这样做的

2017年5月,民主、共和两党的议员一起向美国国会提出了一项类似的法案——《反午餐羞辱法案》。提案人之一是来自新墨西哥州的民主党议员米歇尔·路汉·格里沙姆。他在一份声明中说:“任何学生都不应当因为父母付不起餐费而在同学面前遭到羞辱。但是,全美有近一半的学区存在不同形式的‘午餐羞辱’。” 目前,加利福尼亚、得克萨斯和纽约等州也在考虑立法禁止“午餐羞辱”。

这些法案的主要目标是将责任从学生转移到他们的监护人身上。“不少学校都有拖欠餐费的情况,这确实使得学校的营养项目运作艰难。”克里斯朵·菲兹西蒙斯说。她是致力于消除饥饿的美国非营利组织—“食物研究与行动中心”学校及校外项目的主任。“我们理解学校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我们强烈认为,相关工作应当着眼于父母,而非孩子。”包括食物研究与行动中心在内的很多机构在推动立法者关注“午餐羞辱”的问题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些机构仍在呼吁消除让孩子们对学校缺乏归属感的各种障碍。

由格里沙姆等议员共同提出的《反午餐羞辱法案》并不是唯一一项在全美范围规范学校应该如何保证低收入学生午餐的举措。2010年,美国国会通过《儿童健康与免受饥饿法案》,增加联邦政府对午餐项目的拨款,让低收入学生可以更好地获取有营养的食品。然而,该法案并未明确各学区开始执行的期限。直到2016年,美国农业部才有所动作,要求学校就餐费拖欠款问题制定出具体政策。这就引起舆论对“午餐羞辱”问题的更多关注。

上学期间没钱吃饭怎么办?针对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国外是这样做的

和2010年国会的法案一样,新墨西哥州的新法也不仅仅依靠严格的时间表来付诸实施,而是更多地依赖信誉准则以及来自非营利组织和媒体的持续施压。

帕迪利亚议员认为:“媒体的关注推动了相关信息的传播。我们也对所有学校项目进行内部公共教育审计,提高公信力。”柯尔斯滕·托比是“革新食品”的联合创始人,这是一家在全美范围内为学校提供营养午餐的食品公司。她评论说,无论是新墨西哥州的法案还是未来可能通过的类似法案,最终还都是要依靠各州去付诸实施:“我的经验是,州政府各代理机构应通过审计、文书审批等机制,大力监督、贯彻学校午餐指南。”

根除“午餐羞辱”并不能消灭贫困家庭在支付孩子开支上面临的诸多挑战。但是,这么做可以使得孩子们不会因为家庭状况而受到惩罚,或许还能让学校真正成为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友善之地。

上学期间没钱吃饭怎么办?针对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国外是这样做的

本文刊于《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03;

作者:段思齐,(Noel Duan) 常驻旧金山湾区和纽约市的作家、编辑和研究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