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孩子面臨地獄式暑假,誰之過?

暑假補習已經成了孩子的常態。李悅兒生活在河南鄭州,今年“小升初”。不久前,她參加了一所民辦學校的招生考試,試卷中“博物館套餐”和“小魚兒與花無缺”等題型,都是李悅兒完全沒看過的知識。李悅兒參加的這次考試,後來被很多家長髮到微博和朋友圈中,質疑這種連家長都茫然的試卷是不是在“難為”孩子。(7月16日《中國青年報》)

一個學期結束了,學生們迎來了近2個月的快樂暑假,可是小升初孩子一個個卻面臨地獄式暑假,因為新初一分班考試的難度大,他們只能從早學到晚,暑假成了他們不折不扣的“第三學期”。

小升初孩子面臨地獄式暑假,到底誰之過?

有人說,是家長的過。因為是家長給孩子報的名,參加這樣那樣的補習培訓。不少孩子每天清晨6點多出門,結束的時候已經晚上8點了,比平時在學校上學還辛苦,沒有一點兒喘息的機會。可是家長也有一肚子苦水啊,孩子這麼辛苦,他們難道不心疼?可是殘酷的現實擺在眼前:不少中學對新初一學生都要進行分班考試,成績好的學生會被分到“實驗班”,成績一般的孩子就會進入“普通班”。“實驗班”配備的老師和講課進度都跟“普通班”不同。作為家長,誰願意讓自己的孩子進入“普通班”接受“普通”教育呢?

有人說,是學校的過。因為小學階段實施的是均衡化的素質教育,沒有“實驗班”“普通班”一說,就像北京的家長王先生說的:“孩子在小學的時候學習完全沒有壓力,沒有升學考試,學校平時考試也沒有排名,每個孩子都以為自己學得很好。”小學也正常分班,但不是憑考試成績分班,班級與班級之間學生成績沒有明顯的差異,教師的配備也比較均衡,而通過考試分出“實驗班”“普通班”是初中才開始有的,這不是初中學校的過又是誰的過?這麼說,初中學校的領導教師難道不冤嗎?小學沒有分班考試,是因為小學到初中是直升,無需進行選拔性考試,而上了初中以後,學生就會面臨中考的壓力,學生上初一時進行分班考試,是為了將水平相近的學生分在一個班級,避免了好的“吃不飽”、差的“吃不了”的現象,分班有利於教師更有針對性地因材施教,學校的做法何錯之有?

其實,要我說,家長和學校都沒有錯,是整個社會的教育生態出了問題。家長對孩子前途的過分焦慮,根本的原因在於一卷定終身的中考和高考制度設計,在於越來越激烈的崗位競爭壓力,現實就是這麼骨感地擺在眼前:孩子只有上最好的初中,考上最好的高中,才有機會上名牌大學,畢業後找到心儀的工作。在這種教育生態下,哪個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都不敢有絲毫大意。

小學生沒有升學壓力,理論上說小學生無需參加什麼培訓班,可是還是有一些家長“未雨綢繆”,曉得孩子到了初中競爭壓力就會加大,於是他們“先走一步”,早早地讓孩子參加這樣那樣的培訓。報道中提到,北京的家長付先生吐槽,今年小升初想選海淀區一所著名的中學,結果因為孩子小學期間沒有奧數杯賽的成績,最終連考試的機會都沒有得到。這種“血淋淋”的例子必然會被“廣為傳頌”,於是越來越多的孩子進入提前準備的大軍,毫無疑問,小學生原先無憂無慮的快樂時光將會越來越短,可以說,小升初孩子面臨地獄式暑假是誰也無法改變的社會現實。

作者系全國優秀社會科學普及專家,揚州市雜文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揚州市邗江區紀委特聘宣傳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