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工作6年 我眼中真實的非洲是什麼樣子?

在非洲工作6年 我眼中真實的非洲是什麼樣子?

提起非洲,估計你腦子裡會出現如下畫面:貧窮、落後、戰亂、種族仇殺、艾滋病、國際救援、兵變、獨裁……

但這只是媒體為博眼球、尋爆點、引關注,報道中的非洲。

本文由一位在非洲工作超6年,足跡遍佈非洲十餘個國家的國人,對非洲的客觀認知和描述,還原一個真實的非洲,探索非洲市場新商機。

非洲印象

非洲佔全球陸地面積的20.4%,人口11億。自大航海時代後,非洲陸續淪落為葡萄牙/西班牙/法國/英國等國家的殖民地,併成為其全球貿易中的重要一環——原材料的供應地及商品的傾銷地。

這也造成了今日非洲的大致格局:

臨地中海的北非國家大多說阿拉伯語,也通用法語,以信仰穆斯林為主;

中非和西非的大多數國家因多為法國曾經的殖民地,以說法語為主;

中南非很多國家曾經是英國殖民地,以說英語為主,

撒哈拉以南的中南非洲跟隨歐洲以信仰基督教為主。當然還有某些地方說葡萄牙/西班牙語,以及當地的語言(類似土著語言)。

非洲國家經濟結構非常單一,幾乎沒有現代工業和製造業,經濟以石油/礦產為代表的能源經濟、可可/橡膠/咖啡豆為主的農業經濟及近數十年發展起來的旅遊業為主,並用這些產品的出口外匯換取普通民眾需要的食品/日用品等輕工業產品及機械設備等。

實際的非洲

除了撒哈拉區域乾旱外,中南西非洲大多數地區都雨量充沛、土地肥沃、資源豐富。只是在個別地區/個別時期才出現暴亂、種族屠殺、戰爭等,大多數時期還是很穩定和安全的,所以媒體的報道並不全面。

在非洲工作6年 我眼中真實的非洲是什麼樣子?

充滿生機的非洲

非洲給人的整體感覺,就像來到了中國的地級市或縣城,顯得嘈雜無序、缺乏規劃、鬧哄哄,彷彿置身八九十年代的中國:基礎設施落後、建築低矮破舊、生產技術落後……但充滿生機。

在非洲工作6年 我眼中真實的非洲是什麼樣子?

遍佈非洲的中國人

到了非洲你會感慨:滿眼盡是中國人!

去非洲的中國人大致有幾類:

第一是國內企業外派非洲的銷售/售後/技術人員。這些年,國內企業產能過剩、競爭激烈、利潤低薄,這兩年國內生產型行業大面積壓縮產能和裁員,大家紛紛來非洲開拓市場。

第二類是來非洲做生意的中國人,如開廠、開餐館、開酒店及做商貿等,客戶以中國人為主。 他們中有的來此做生意已超十年,隨著自己對當地的熟悉,就把身邊的親友陸續介紹過來。但隨著國內收入的增加,他們在非洲的收入就不像以前顯得那麼暴利了。

第三類是中國過去的基建工人。中國政府對非洲許多國家有醫院/學校/體育設施等援建項目,中國的工礦/石油企業在當地開發能源基地等,因好管理、肯吃苦、不鬧事,所以就僱傭了不少中國人。 中國人生活在非洲 因為大量中國人的存在,在比較聚集的地方如尼日利亞拉各斯等城市還出現了簡體字的中文報紙和網站/論壇,中國人也通過這些媒體瞭解當地新聞、商業信息、社交聯繫等。

在非洲工作6年 我眼中真實的非洲是什麼樣子?

當然更多的中國人還是通過下載國內的主流新聞APP客戶端來獲取資訊,跟非洲人用WhatAPP即時聊天工具不同的是,當地中國人之間以微信為主。

因為中國人在各行各業的大量存在,中國人到非洲工作/生活/食宿幾乎沒有障礙。比如住宿,酒店按天計算的費用包含住宿和餐飲,一般以美元計價,當然你也可以支付人民幣,按照當天的匯率,直接用手機銀行轉入對方的賬號即可。如果需要當地貨幣,你也可以找酒店老闆兌換,只是計算有些麻煩:先換算成美元,再換算成當地貨幣。

因為住酒店的多為外派當地的中國人,所以大家在吃飯的時候總能聽到說著各地口音的普通話,到了國外見到同胞也就格外親近。

非洲雖然比較落後,但飲食安全,農藥殘留化學劑藥較少,包括蔬菜、水果、肉類、食用油等,味道更天然。也因為工業落後,這裡保留了難得的青山綠水、藍天白雲,這跟國內霧霾重重,整天灰濛濛的天氣形成了鮮明對比,有時候甚至會喜歡上這片非洲土地。

非洲這些年能源原材料出口換來的大量外匯,中國產品的價廉物美(現在非洲看到了越來越多made in vietnam的商品),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淘金非洲。

在非洲工作6年 我眼中真實的非洲是什麼樣子?

思考:非洲為什麼落後

跟同樣獨立超半個世紀的東亞國家比起來,非洲為什麼落後?

被殖民,大量財富被洗劫、經濟結構原始單一等並不是主要原因。

優良的制度/政府公共服務決定著一個國家的財富水平。在非洲國家,政府普遍執政/管理/公共服務意識較差比較差,官員貪腐、辦事低效、法治落後阻礙著財富的創造。 包括部分當地非洲人,除了少數人善於長遠規劃並注重子女教育外,大多數的人無儲蓄意識,一拿到工資先迅速揮霍完畢;自制力較差,生孩子無節制,並未想過好好教育並培育成人才。 因教育落後所以缺乏生產技能,因缺乏文明的開化所以缺乏商業上的契約精神,而這又影響到一個國家創造社會財富(商品和服務)的內外部環境,也就無法發展高附加值工業和提高生產率,以致陷入經濟結構單一、依賴出口初級產品的泥淖。

【後記】每次在非洲,我都感慨中國人的勤奮,正是如此勤勞苦幹的人民才創造了今天的經濟成就,創造更多的奇蹟。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