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弟子端木賜何以成爲一代儒商?看看他的交涉水平就知道了

現在,我們經常稱有學問的商人叫儒商,子貢(即端木賜)是由孔子親自教育出來的商人,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最為名副其實的儒商了。那麼子貢這位史上最正宗的儒商,究竟和別的商人有什麼區別呢?

孔子弟子端木賜何以成為一代儒商?看看他的交涉水平就知道了

有一個故事,很好地反映了子貢這個儒商的水平。在這個故事當中,子貢為了保護魯國的利益,站在國際關係的高度,充分顯示了他作為國際貿易商人的卓越才幹,把商業營銷技巧發揮到了淋漓盡致的地步,成功挑起了好幾個國家的連環戰爭,改變了春秋後期的國際政治格局。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齊國有一個掌權的大夫,叫田常,幾次向齊國國君要求增加自己的封地,都沒有得到滿足,就陰謀在齊國發動叛亂,但是他又害怕國內的大臣高氏、國氏、鮑氏、晏氏等反對,就調集齊國的軍隊,準備攻打比較弱小的魯國,企圖通過對外戰爭取得勝利,抬高自己在齊國的地位,以便叛亂能夠成功。

大家知道,孔子就是魯國人。所以孔子聽到這個消息後非常焦急,就把眾弟子找來,說:“魯國,是我的祖國。祖國的危難到了這種地步,你們有誰能夠挺身而出啊?”子路說:“我去!”孔子搖了搖頭。緊接著,子張、子石等也請求前去,孔子都不答應。這時候,子貢站了出來。孔子看了他一眼,點點頭說:“嗯,你去是可以的。”

孔子弟子端木賜何以成為一代儒商?看看他的交涉水平就知道了

於是,子貢臨危受命,擔當了挽救魯國的重任。

子貢是怎做的呢?

1)

子貢根本不在魯國待著。他先是跑到了齊國,求見田常,對田常說:“聽說你要討伐魯國,這種想法可是大錯特錯了!”田常忙問:“為什麼?”子貢說:“魯國是很難對付的。魯國國都的城牆,又矮又薄,魯國的護城河又窄又淺,魯國的君主又愚蠢又不仁義,魯國的大臣又虛偽又無能,魯國的老百姓也都還怕打仗。這樣的國家是不可能把他打敗的。你應該到南方打吳國,那個吳國,城牆又高又厚,護城河又寬又深,軍隊數量很多、裝備精良,大臣又賢明又能幹,這樣的國家最容易打了!”

田常一聽,火了,罵道:“你的腦子是不是進水了?你把容易的說成困難的,把困難的說成容易的。我有那麼蠢麼?你究竟是何居心?”

子貢不慌不忙地說:“你別急。我聽說過這樣的話:‘憂內者攻強,憂在外者攻弱

。’內部有憂患的就攻打強大的對手,外部有憂患的就攻打弱小的對手。如今,你的憂患是在內部啊。你幾次要求增加封地,都沒有辦成,不就是因為有些大臣不服嗎?你要打魯國,打敗魯國是很容易的。但是,你考慮過打敗魯國之後會有什麼後果嗎?

田常問:“有什麼後果啊?”

子貢說:“打敗了魯國,齊國雖然有好處,但對於你個人卻很不利。因為,打敗了魯國,齊國的國土會增加,國君會更加得意,大臣們看到打勝仗這麼容易,就會爭權奪利。這叫做‘上驕則恣,臣驕則爭’。這樣一來,你上面有得意忘形的國君,下面有如狼似虎的大臣,別說想辦什麼大事了,只怕要想立足都很困難了。”田常心想確實有道理啊!就問:“那麼打吳國有什麼好處?”子貢說:“打吳國,肯定要失敗的。可是國家失敗了對你來說卻恰恰是最大的好處。因為一旦失敗了,齊國大臣們的力量就會被削弱,君主就會被孤立,那個時候,齊國能依靠的,就只有你了!”

田常聽了很高興。但他還有點顧慮:“齊國的軍隊已經向魯國進發了,轉而去打吳國,師出無名啊。我無緣無故去打吳國,又背定會打敗仗,打敗的責任,不是完全由我一個人承擔嗎?

子貢說:“別擔心,我有辦法。你只管讓軍隊按兵不動,不要打魯國。我去吳國,勸他們救魯而伐齊。這樣一來,你就是被迫防禦,即使打敗了,也沒有任何責任的。”

田常一聽,好啊!就採納了子貢的意見。人啊,有時候就是利令智昏。子貢的這些主意,我們今天聽了,怎麼聽,怎麼覺著彆扭。可是田常聽了,卻覺著太有道理了。原因在於,他滿腦子只考慮自己的私利,絲毫不管能給國家帶來什麼後果。

所以說,極端自私自利的人,一定是低能兒,不管他地位多高、權力多大,都和傻瓜白痴差不多,最容易被人忽悠了。

2)

子貢緊接著就離開齊國,南下到了吳國。這時候,吳國的國王就是著名的夫差。

子貢見到了吳王夫差,說:“我聽說,實行王道的人不滅絕別的國家,實行霸道的人沒有強大的對手。現在齊國正要滅亡魯國,下一步就要來和吳國爭霸了,我很為大王您擔心啊!”

夫差急忙問:“那可怎麼辦呢?”

子貢說:“辦法倒是有,那就是大王出兵,救魯伐齊。救魯,顯名也;伐齊,大利也。道理何在?因為魯國弱小,正面臨滅頂之災。大王出兵相救,此乃扶危濟困之義舉也!天下人哪個不敬仰大王的仁義呢?所以大王肯定能揚美名於天下。齊國雖然強大,但是無端欺負弱國,不得人心,失道寡助,正是打敗它的良機。所以說,救魯伐齊,是‘名存亡魯,實困強齊,智者不疑也’。挽救行將滅亡的魯國,可得美名;削弱強大的齊國,可得實利。這是聰明人堅信不疑的好辦法啊!”

子貢又分析說,北方的強國,主要是齊國和晉國,如果吳國打敗了齊國,一定要乘勝前進,向晉國挑戰。晉國人服氣了,大王您就可以稱霸天下了!

夫差早就有稱霸天下的野心,聽了子貢的一番說辭,非常高興,擊掌說道:“你說得太好了!我早就對齊國飛揚跋扈欺負別人看不下去了!不過,過去被我打敗的越王勾踐,正在臥薪嚐膽,我擔心他會報復。等我先把越國收拾妥了,沒有後顧之憂了,再去教訓齊國,你看怎樣?

子貢說:“越國的力量和魯國差不多,齊國卻比吳國強大。大王如果不趕快動手,齊國就會消滅魯國,力量會更大,同時,大王打著扶危濟困的旗號,卻不敢與齊國交鋒,反而去打弱小的越國,這不是欺軟怕硬嗎?不僅喪失了大好時機,名聲也搞壞了。如果大王有後顧之憂,我可以去越國,讓他們派兵隨大王出征,大王還有什麼可擔心的?”

夫差大喜,派子貢去越國。

孔子弟子端木賜何以成為一代儒商?看看他的交涉水平就知道了

3)

越王勾踐聽說子貢來了,趕緊把道路打掃乾淨,親自到郊外迎接,然後親自駕車把子貢送到“國賓館”。勾踐說:“鄙人這裡可是沒有開化的蠻夷之地啊,先生怎麼屈尊到這裡來了?

子貢說:“我正在勸說吳王救援魯國、討伐齊國,他雖然願意去,但是還有後顧之憂,擔心越國會從後面報復他。他說打算把越國徹底收拾了,再北上。看來,你們越國要有滅頂之災了!”

勾踐說:“我哪裡敢有復仇之心呢?”

子貢冷笑一聲,接著說:“如果沒有復仇之心,卻被別人懷疑,那是很愚蠢的。如果有復仇之心,卻被別人發覺了,那肯定會失敗的。如果事情還沒有發生,就走漏了消息,那就危險了。這可是辦大事之大忌啊!”

勾踐聽了,嚇出一身冷汗,連忙叩頭再拜:“請問先應該怎麼辦好呢?”

子貢說:“吳王為人兇暴,臣民不堪忍受。常年戰爭,士兵百姓怨聲載道。伍子胥是一個賢臣,卻因直言進諫面死。伯嚭(音:匹)是一個自私小人,卻獲得重用。這都是亡國之象。大王如果支持吳王討伐齊國,他就不會擔心你了。他只要一出兵北上無論打敗還是打勝,實力都會受到削弱,你的機會可就來啦!”

4)

子貢隨後又去了晉國,說吳國和齊國要開戰了,吳國一旦取性,一定會來打晉國的,因為晉國是中原霸主,夫差為了稱霸,一定會來打晉國的。勸說晉國做好準備。

這一圈忽悠完了之後,子貢就回到魯國,向孔子覆命,然後坐等時局變化。

勾踐果然按子貢的計策行事,他派文種向夫差獻上一大批寶貝,說大王即將是天下霸主了,越國預祝大王成功,並派去一支幾千人的軍隊,隨從夫差出征。夫差沒有了後顧之憂,果然浩浩蕩蕩來討伐齊國,把齊國派去攻打魯國的軍隊打了個大敗。夫差非常得意,就乘勝向晉國進軍。晉國聽了子貢的話,早有防備,在黃池把大敗夫差。勾踐聞訊,乘機從背後偷襲吳國。夫差得報,慌忙返回,與勾踐廝殺,三戰三敗,被勾踐殺死。從此,勾踐成了東南霸主。

子貢的這一圈忽悠,是我國古代外交史上非常成功的案例。《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說:“子貢一出,存魯,亂齊,破吳,強晉,而霸越。子貢一使,使勢相破,十年之中,五國各有變。”

子貢的一次出使,保全了魯國,使齊國大亂,使吳國滅亡,使晉國強大,使越國稱霸。子貢一次出使,完全打破了各國的形勢格局,十年之中,五個國家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拿我們今天的眼光來看,子貢為了保全魯國,挑起這麼多國家的連環戰爭,是不是不大厚道啊?其實,孟子曾經說過“春秋無義戰”(《孟子,盡心下)春秋的時候,戰事並沒有正義非正義的戰爭。所以,不存在厚道不厚道的問題,從當時的局勢看,這些戰爭的發生,只是早晚的問題。

結語

現在我們可以總結下子貢的交涉技巧和儒商水平了:

國際視野。子貢不是就魯國論魯國,而是把魯國的問題放到國際大背景之下來看。然後,他採用了商業競爭中經常使用的“借刀殺人”的策略,借用自己以外的力量,巧妙地把禍水引到別處,達到自己的目的。

洞察時事。子貢追隨孔子周遊列國十幾年,所到之處,都是與各國的王公貴族打交道,而且,子貢做的是珠寶生意,他的客戶,也肯定多數是有錢有勢的王公貴族。這使得子貢對於各國政治情況有非常清楚的瞭解。實際上,做任何生意,都必須首先了解客戶的需求,適應客戶的需求,也都需要懂得政治情況。政治和經濟是密不可分的。歷史上幾乎所有成功的企業家,都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都具有相當敏銳的政治頭腦。這方面,子貢就是一個代表。

誘之以利。為什麼那麼多的國君,個個都願意相信子貢的意見呢?就是因為子貢對於人的本性有非常深刻的認識人的本性是什麼?利己啊。利己是人與生俱來的一種本能。雖然不少人能夠利他,有毫不利已專門利人的品德,這種人是非常可敬的。但是社會上的多數人是利己的,無利不起早,沒有好處的事不幹。所以,他在遊說各國君主的時候,首先站在他們的立場上,從他們自身利益出發,激發起他們的利已之心,並且巧妙地利用了他們的利己之心。讓他們覺著,按照我的意見辦,就能夠得到最大利益。

名門高足。同樣的話,從不同人嘴裡說出來,它的影響力就大不一樣。子貢是孔子的高徒,這個身份本身就非常有號召力。別看很多諸侯國的君主不採用孔子的主張,也不願意重用孔子,但是對於孔子的道德文章還是非常尊重的。子貢又跟隨孔子學習多年,接受了系統規範的教育,擁有很高的素質和修養,舉止斯文,彬彬有禮,能言善辯,談吐不凡。他的意見所產生的說服力和可信度,自然是一般商人所不能比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