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進入阿富汗的瓦罕走廊高清地圖及其現狀

中國進入阿富汗的瓦罕走廊高清地圖及其現狀

瓦罕走廊又稱阿富汗走廊、瓦罕帕米爾,是阿富汗巴達赫尚省至中國新疆的呈東西向的狹長地帶,位於帕米爾高原南端和興都庫什山脈北東段之間的一個山谷。西起阿姆河上游的噴赤河及其支流帕米爾河,東接我國新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整個走廊東西長約300公里,南北最窄處僅15公里,最寬處約75公里。中阿兩國在狹長的瓦罕走廊東端相毗鄰,邊界線只有92公里。

中國進入阿富汗的瓦罕走廊高清地圖及其現狀

中阿之間一年8-9個月大雪封山。歷史上曾為中國領土,是古絲綢之路的一部分,也是華夏文明與印度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東晉高僧法顯、大唐高僧玄奘和西域佛經漢譯創始人安息高都曾經過這裡去印度研究佛法。

中國進入阿富汗的瓦罕走廊高清地圖及其現狀

歷史上,帕米爾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唐朝,中國設置“蔥嶺守捉”,其管轄範圍是整個新疆西部地區,包括帕米爾。乾隆24年(1759年),清朝政府在平定準噶爾部和大小和卓木叛亂後,統一天山南北的廣大地區,鞏固了帕米爾在中國版圖中的法律地位。清朝政府長期在帕米爾地區設官、駐軍鎮守,並一直對帕米爾地區行使有效管轄。 19世紀80年代,俄國在完成對哈薩克、中亞的三個汗國和土庫曼的征服後,進一步積極準備軍事佔領帕米爾高原及其瓦罕走廊。

中國進入阿富汗的瓦罕走廊高清地圖及其現狀

左宗棠收復新疆後曾派少量部隊越過色勒庫爾山脈在帕米爾高原建立了哨所,其中的蘇滿塔什在乾隆時還立過界碑。但當時俄羅斯部隊不斷進入這部分帕米爾高原,中俄軍隊幾次交戰後清軍不敵,退出到色勒庫爾山脈以東,到1893年周邊國家和英俄都看出清兵不可能在色勒庫爾山脈以西立足,於是俄英簽了一個條約把這部分帕米爾高原瓜分了,其中瓦罕走廊就劃給阿富汗作為俄英之間的緩衝區,中國最後只勉強保存了塔敦巴什這一段的帕米爾高原。

中國進入阿富汗的瓦罕走廊高清地圖及其現狀

這就是我國新疆今天與塔吉克斯坦交界以及與阿富汗瓦罕走廊交界的地區。英俄瓜分後清朝提過抗議,但國力不濟,在民國成立前已經丟掉了。 順便說一句,屬於巴基斯坦的洪紮在1894年以前中國也有宗主權。當時洪扎每年向清政府進貢一錢五兩砂金(領回10倍以上的賞賜),在1894年後清朝也退回到喇斯庫穆,形成了今天的中巴邊界。

中國進入阿富汗的瓦罕走廊高清地圖及其現狀

瓦罕走廊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其東、南兩面地勢較高,西、北部地勢較低。

中國進入阿富汗的瓦罕走廊高清地圖及其現狀

瓦罕走廊屬於高寒山區,每年除6、7、8三個月外,均為大雪封山期。中阿接壤的邊境地區基本上是人跡罕至的荒漠高原,地勢複雜,氣候惡劣,不適宜人類生存。該地區是瀕危動物阿富汗雪豹、馬可波羅羊的主要棲息地之一。

中國進入阿富汗的瓦罕走廊高清地圖及其現狀

瓦罕走廊共有居民約10600人,主要居民為塔吉克人,信奉伊斯蘭教,屬於遊牧部落。居民多用瓦罕語。

中國進入阿富汗的瓦罕走廊高清地圖及其現狀

剋剋吐魯克”—在塔吉克語中的意思是“充滿綠色的走廊”,這裡距離中阿邊境只有23公里。邊防連門前有一塊石碑,上面刻著“雞鳴三國”四個字。

中國進入阿富汗的瓦罕走廊高清地圖及其現狀

在海拔4800多米的高原上活動異常痛苦,走路必須放緩節奏,一旦走得稍微快點就有種喘不上氣的感覺,胸口和頭部都會有刺痛感。 透過邊境上鐵絲圍網可以看到,阿富汗一側是無人區,山谷中怪石林立。中阿邊境的2號界碑就靜靜地矗立在南瓦根基達坂上,這塊界碑是根據中阿兩國政府所籤的邊界劃分協議於1964年設立的。界碑的中國一側刻有中國國徽和“中國,1964”的字樣,阿富汗一側是刻有阿拉伯文和當時阿富汗王國的徽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