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评优评先量化管理细则,大家有什么看法?

每一年的七月,不仅仅是学生毕业,教师放暑假的季节。七月,还是大多数学校的老师评优评先的时候。

那么,是不是每一个地方的学校的评优评先的标准都一样呢?在评优评先的标准中,有没有不公平公正的可能?请大家认真浏览一下某校的评优评先管理标准,看看最后能够评上先进的都是什么样的老师?

这样的评优评先量化管理细则,大家有什么看法?

评分标准主要分为,一,德。二,勤。三,绩。四,能。四个主要项目,每个项目又有若干小项细则。

这样的评优评先量化管理细则,大家有什么看法?

评分部分标准,主要分为“自评”和“学校评”,评分方式是以量化分数来评。在评分过程中,自评部分大多数老师都是以满分作为自己的自评分数。

这样的评优评先量化管理细则,大家有什么看法?

比如说在德一部分,某位老师给的自评分数都是满分,可是校评给分就不一样了,如果某位学校领导对这位老师有看法,他可能只给这位老师70分,这样就给评分留下一定的余地。

这样的评优评先量化管理细则,大家有什么看法?

该评分标准量化,大体上还是有点公平公正,可是有些项目值得推敲。比如说,这份量化评分标准多数项目有利于管理层的加分。

比如说在勤的任职加分那一项目,校长和主任加分都很高,12分一项,就要比普通任课老师多很多,正因为这样,很多优秀名额其实是学校领导拿去了。

这样的评优评先量化管理细则,大家有什么看法?

还有,绩这一块。很多老师如果没有用钱买论文的话,加分项目也很低。大多数也没有机会去参加比赛,所获的奖项也是很少,所以在评优评先这一块不占优势。

这样的评优评先量化管理细则,大家有什么看法?

不知道这份评优评先的管理制度有什么合理和不合理之处,或者跟其他学校的有没有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都可以在评论栏那里写下你们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