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死后埋葬在何处?

历史萝卜头


孔子的晚年,比较凄凉。常常是白发人送黑发人,69岁时,儿子孔鲤去世(享年50岁);71岁时,爱徒颜渊去世(只活了40岁);72岁时,最忠心的弟子子路去世(终年62岁),而且死得很惨,据说被乱兵砍成了肉酱。

73岁时,孔子历尽了人世沧桑,已经垂垂老矣。四月的一天,他早起后,拄着拐棍在门外唱歌: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孔子最吃得开、也最有钱的弟子子贡听说后,赶紧跑来看老师。孔子见到子贡后说:“赐!尔来何迟也?”大病七天之后,一代圣人,驾鹤西游!

按照司马迁在《史记》里的说法,孔子去世后,弟子们将他葬在了鲁国都城泗水的北岸(现山东曲阜)。

弟子们

以父丧的规格,为孔子守丧三年,三年后,大家痛哭一场,各奔东西。只有子贡,又在孔子墓前筑室独居,又守了三年丧才离去。

孔子的影响力比较大,许多鲁国人都在他的墓地附近安家。司马迁说有百余户,名之曰“孔里”

后代儒生世世代代的来孔子墓前祭祀,还常常在这里演习孔子所传下来的礼、射等,以此纪念这位伟大的教育家,后来这里成了孔氏的家族墓地,也就是“孔林”

孔子去世后,弟子们将孔子生前使用过的衣服、琴、剑、车等收集起来,盖了个“孔子博物馆”,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孔庙”。

孔子生前,不太得志,只在鲁国短暂的干过一段时间正卿级干部,政治上基本没有施展开来,但死后,大红大紫起来,封公封侯,封圣封王,就差封神了。他的墓碑写的是:大成至圣文宣王

据说,乾隆来到曲阜,拜谒孔子墓,看到这个王字,很不爽

。有聪明的大臣就把王字最后一横用祭台给挡上。现在,你去孔子墓,会发现王字的竖很长,一眼看去,文宣王好像是“文宣干”。

虽然,孔子死后一直给帝王们把思想门,站言论岗,但毕竟天无二日,他们对孔子封王,心里还是多少有点芥蒂吧。


饮水君


孔子是我国的先贤圣人,更是国学文化的始祖,他的学说与思想——“儒家文化”受到了历代后人的膜拜与学习,近几年就连一些外邦国家也兴建了“孔子学院”,从而学习儒家文化。《中庸》、《孝经》、《尚书》,《论语》等,孔子留下的儒家经典学著,无一不深受一代又一代人的学习与研究,可见“儒家文化”影响是多么的广泛重大以及根深蒂固。


孔子死后葬在鲁城北面的泗水岸边,即现在的山东曲阜的“孔林”里。

古语说“人活七十古来稀”,公元前479年4月的一天,大徒弟子贡来见老师,这时已经73岁的孔子,正一个人柱着拐杖依外门前,向外遥遥相望。他对子贡说:“我感觉自己快要不行了”。之后,便领着弟子去选自己死后的埋葬墓地。


孔子认为墓地风水很重要,直接关系到自己后代的兴衰,所以他虽然有病占身,却不辞劳累,几处观看,之后,最终选定曲阜城北的泗水河之滨。

选好墓地之后,没多少天,孔子就仙逝了。弟子们按照他的遗愿,把他葬于他自己生前好的墓地上,并且都为他守孝三年。但那时候,孔子的坟墓还是“墓而不坟”,只是与平常人去世后所埋葬的坟墓大小差不多,并没有高土隆起。远不是我们现在说看到的孔子墓与孔林,这么大这么壮观。


其实,“孔林”自东汉起,以后历朝历代又进行了大型的增建与扩充,到了清朝雍正年间到时候,一定重修过13次了,其中增植树木五次,扩充林地三次风。

如今,孔林已占地达3000余亩,并筑有长达7.5公里的林墙。现在孔林的方圆面积可能,比曲阜城要大得多了。所以每年都有世界各地的人前去祭拜或瞻仰孔圣人。

并且,据考察,孔林中的那条洙水河,却是秦始皇的时候修建的。但是秦始皇修建这条河水的目的,却不是为了孔林的风水好。相反,而是为了破坏孔林的墓地风水。为什么呢?

原来秦始皇嘴痛恨儒家,为了使儒家学书能彻底的消亡,他不但实行了“焚书坑儒”,还故意派人去破坏儒家所派的创始人孔子坟墓的风水宝地。为了达到破坏风水的目的,他派人把孔子墓与孔子的老家以前居住的阙里住宅之间,挖了一条人工大河,故意将两处隔开,认为这样,儒家学派就不能大发展下去了,孔圣人就无法显灵啦,儒学就回慢慢消亡了。

谁知,秦始皇可能没想到,这事却歪打正着---这条河正好该孔林带来了后面有山前面有水的绝好风水,从而使是儒家所派的发展越来越兴旺。

对于这条河,孔子的后人认为:早年孔林缺的就是这条河,而孔子当年在世的时候,就预料到这里会出现一条圣水河。所以秦始皇的坏主意,却促成了千古好事---帮助孔子后人完成了孔林风水的最后一项工程。呵呵,这可能就是俗话说的“人算不如天算”吧。

不过,关于孔子的真正墓地---圣人究竟长眠于何处,坊间却有许多传闻,说孔子去世后,要出门安葬的时候,出现了:四个棺木,四门出殡,四方安葬嗯情况现象。那么,孔子究竟埋葬在哪里?恐怕谁也说不清楚,所以孔圣人的真正墓穴,恐怕永远都是个谜了!

但无论孔子葬在了哪里,他都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一代圣人的学术著作都是盖世的,都是值得我们去深入的学习与研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