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訪

家访

我一直固執地認為,家訪在學生教育、尤其是在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是其它教育方式方法所不能也無法取代的。所以,從教36年來,我一直堅持著家訪,無論是過去邁開“11路”走著去,還是後來騎上單車跑,抑或是再後來通過打電話,直至今天利用微信強大的功能坐在辦公室裡進行“家訪”……我都不忘初心,永遠堅定地走在家訪的路上。

家访

剛走上講臺那會,我會在學生放學後,跟學生一起步行去家訪。我事先摸清住在同一個村子裡的學生情況,根據學生數,安排一到兩天的時間,並定好先去誰家再去誰家的先後順序,有的放矢地進行家訪。記得當時經濟條件落後,但鄉親們都很淳樸。你去家訪,家長是會留你吃飯的,而且你所享受到的絕不比貴賓待遇差。誰家來了老師,誰家就覺得有面子。當然要把家裡最好的東西拿出來犒勞老師。說個笑話,那段時間,我因為家訪竟愛上了糖水蛋。糖水蛋吃完,我舔著甜甜的嘴唇,摸黑回家。到家後,把當天的家訪情況做好筆記。記得當初這樣的家訪筆記,我應該有厚厚的五六本呢。

時間走進上世紀90年代末本世紀初,我用一年多的積蓄買了臺單車。於是,我的家訪就變得輕鬆多了。放學後,我騎著單車往問題學生家趕,往往學生還沒到家,我就先到了。記得2000年春季剛開學那會,班上有一個學生不知什麼原因開學三天了還沒到校報到。下午放學後,我找了另一個課任老師陪同,我倆一起騎車到十多公里外的那位同學家裡做家訪。通過了解得知,該名同學沒有按時報名是因為家裡暫時拿不出報名費。我當即表態,學費我先給墊上,什麼時候有就什麼時候還。家長對我的做法很是感激,執意要留我倆吃飯。我倆要走,家長竟說我們看不起他,嫌他家窮。無奈,我倆只好留下來。晚上,桌子上的菜很豐盛,學生的父親又從門口的小店賒了一斤散裝酒。我倆都不勝酒力,喝了幾小酒杯子白酒,藉著幾分酒勁,我倆騎車往回跑。那一夜,成了我永遠難忘的記憶。也不知什麼原因,我倆順著去時走過的路,可就是回不了學校。一整個晚上,我倆都在山林裡轉悠。天放亮時,我們才將車騎到一個同事家門口。同事的妻子給我們做了碗熱氣騰騰的糯米元宵。吃完後,我們才緩過神來。到學校後,把昨夜發生的事跟同事們說後,他們都講我們那是“鬼瞎障”了。

無論是邁開“11路”,還是騎著單車,那時的家訪是實地家訪,是深入學生家裡的家訪。今天,隨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家訪的形式發生了變化。我們可以不費周折坐在辦公室裡就可以做家訪。發現學生有問題了,一個電話,一條信息,甚至一個微信,都可以把該做的家訪做完做好。就像前天,我發現班上的小菲同學有點不對勁,我就趕緊跟小菲家長微信聯繫上,把小菲的在校表現第一時間告訴他們,並希望能夠得到家長的配合共同做好小菲的思想教育工作。如此便捷高效的家訪簡直就是分分鐘就能搞掂的事,讓人不由得感嘆科技的強大力量和社會的滄桑鉅變。

於我,家訪永遠在路上。今天,家訪,變的只是形式,不變的永遠是初心。

家访

為紀念改革開放四十週年,“銅陵社科苑”微信公眾號在廈門富爾貴酒業有限公司的支持下,自2018年6月至9月開展“走進銅陵看成就.富小貴杯”有獎徵文活動,希望廣大網友積極參與,本次大賽獎金與獎品均由廈門富爾貴酒業有限公司支持。具體詳情請見:“銅陵社科苑”微信號徵文啦!

家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