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心理学|技法不重要,表达才重要

还记得去年8 月底,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一些色彩丰富、图案抽象的画作刷屏了。在那个名为《去“小朋友画廊”,用一块钱鼓励他们的天真与天赋》的H5中,共收录了36幅作品,绘画作者都是患有自闭症、脑瘫等特殊人群。画作质量都很不错,赢得千万网友的赞誉。有网友惊呼:原来自闭症儿童并不“傻”,他们简直就是梵高一样的天才!

绘画心理学|技法不重要,表达才重要

事实上,由于受到影视作品、舆论的误导,公众对自闭症患者的认识有限。有研究表明, 全世界每8个儿童中,就有一个出现适应困难的症状。 如果适应困难的儿童的焦虑情绪长期得不到缓解, 他们正在发育的大脑就可能受到永久性损伤。 心理学家发现,造成此类损伤的原因很复杂, 但是治疗方法却没这么复杂,只要让这些儿童通过绘画去表达, 就可以大大缓解症状。

弗洛伊德是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奠基人,他用冰山理论告诉我们,人类除了有意识,还有潜意识,“水下”潜意识的部分才是对我们的行为起决定作用的。他用解梦的手段开启了精神分析的大门,让我们知道,精神病人的梦可以透露出很多潜意识,而潜意识的语言——梦境,是可以解读出心理信息的。

绘画心理学|技法不重要,表达才重要

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梦就是潜意识这个画家描绘的图画,弗洛伊德解开了潜意识的图画语言,也就等于解开了图画的心理语言。 继弗洛伊德之后,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荣格开启了绘画治疗的实践,他尝试绘画曼陀罗图案,从而缓解了自己很多心理症状,积累了大量绘画治疗的经验。

后来英国的儿童心理学家温尼科特在研究儿童的时候,也使用了大量绘画的游戏。比如,他在和儿童交流的时候,会画一条线,让孩子填出一幅画,他发现这些绘画游戏中会透露出很多心理的信息,比如亲子的关系、儿童近期担忧的事情、儿童的心结等。

绘画心理学|技法不重要,表达才重要

进入20世纪的40年代,美国的心理学家对绘画心理学进行了更多探索,也努力让艺术治疗师成为一种职业。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在治疗实践中发现,绘画治疗特别适合未成年人,因此,儿童绘画心理学也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绘画治疗这种非语言的表达性治疗手法,对于不善于用语言表达想法、消极内向、有语言障碍、语言功能发展不足、遭受严重创伤而关闭表达系统的儿童,是非常有效的心理治疗工具。

绘画心理学|技法不重要,表达才重要

詹妮弗·巴格莉是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教授,她通过绘画治疗帮助了印度洋大海啸中目睹家人被海浪卷走的儿童。很多孩子画出他们目睹的场景,狂怒的海水卷走了房屋、树木以及伸出手做最后挣扎的人们。当他们把积压在内心的恐惧画出来以后,精神上的压力会得到大幅的缓解,这个过程就是绘画治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