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中国黄金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典范

走出去:中国黄金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典范

7月28日至8月8日,《中国黄金报》记者远赴非洲刚果(布)索瑞米公司,进行深度采访。在采访过程中,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让记者深受震撼,为中国黄金人在海外不辱使命、坚忍不拔的精神感动和鼓舞。从本期开始,《中国黄金报》推出“‘一带一路’建设者之中国黄金集团刚果(布)索瑞米项目系列报道”,记录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在海外开发和“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央企风范。

索瑞米的故事,还得从头开始讲。

走出去:中国黄金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典范

2014年1月13日至14日,中国黄金集团公司2014年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当时,中国黄金集团新一届领导班子刚成立不久,集团发展面临的形势错综复杂、任务长期而艰巨。

在这次会议上,中国黄金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宋鑫(现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向全集团发出了“迎难而上、敢于亮剑”的号召。他说:“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战胜困难的信心、决心和勇气。”

也是在这次会议上,宋鑫提出“十个更加注重”,其中之一便是“更加注重提高国际化水平”。“走出去”、加快国际化步伐,成为中国黄金实现战略决策的“关键一招”。

走出去:中国黄金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典范

▲这次会议召开后不久,2014年2月22日,宋鑫在中国黄金总部为新组建的索瑞米公司团队送行。

索瑞米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郭静清楚记得宋鑫当时的要求:索瑞米项目团队要在思想上有高度、在实践上要勇敢,为集团公司在非洲进行资源开发拓展出一套可借鉴的模式,成为集团海外人才培养的摇篮。

四年半的时间过去,中国黄金人不辱使命,在非洲大陆建起了一座集采、选、冶为一体的现代化矿山企业。

但他们的表现到底如何?索瑞米公司全体中国黄金人等待着检验。

走出去:中国黄金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典范

▲2018年7月28日~8月1日,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刘冰(左一)与集团公司

“全体索瑞米人发扬吃大苦、耐大劳、艰辛创业苦干实干的黄金精神,在荒山中披荆斩棘,白手起家,仅仅用16个月就建起了刚果(布)第一座集采、选、冶于一体的现代化矿山并生产出了刚果(布)的第一块铜板,具有里程碑式的历史意义,为中国黄金‘走出去’提供了样板,更成为中国黄金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典范,成绩应予充分肯定。”在调研座谈会上听取索瑞米公司汇报后,刘冰深情地说。

外部董事们说,索瑞米项目已经成为中国黄金和中央企业“走出去”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面旗帜,成为中国黄金非洲开发的新起点,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

对索瑞米公司来说,这是对他们过去四年半工作的肯定。他们有足够的理由自豪,因为他们的奋斗、他们的付出、他们的勇气与智慧。

陌生的大陆

2014年3月14日凌晨,一架飞机直冲北京的夜空,目的地是遥远的刚果共和国(下称“刚果(布)”)。

这架飞机上有一群中国黄金人,他们来自中国黄金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工作背景,不久前他们之间并不认识。

然而,他们有一点是相同的:带着中国黄金的希望和嘱托,带着中国黄金“走出去”的坚定信念,决心在非洲大陆开辟中国黄金发展的一片新天地。

实际上,中国黄金早已将目光投向非洲大陆。2013年12月18日中国黄金与美国杰拉德公司达成股份购买协议,收购索瑞米投资有限公司65%的股份,杰拉德保留35%的股份。

索瑞米项目位于刚果(布)最南端,距离首都布拉柴维尔以西约230公里,距离港口城市黑角以东约300公里。

飞机上的这群中国黄金人就是要去接收该项目。他们是索瑞米公司总经理郭静、副总经理于勇军、程胜红、晏国龙、张河,以及已经调离索瑞米的陈志勇和郭仲新。

经过20多个小时的飞行,飞机降落刚果(布)第二大城市黑角。

他们来不及欣赏美丽的大西洋,来不及领略非洲的原始壮阔,便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2014年3月17日,中国黄金索瑞米管理团队正式接管索瑞米公司。

对索瑞米来说,开启了新纪元;对中国黄金来说,在非洲大陆有了新起点,海外“走出去”又下一城。

但这里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陌生的,包括气候环境、语言、文化背景、法律法规……

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索瑞米公司董事长姜良友说:“将当时7个以前互不认识、很多没有出过国的人‘扔’到非洲,人生地不熟,信息不畅,却让他们去开展一项全新的具有开拓性的工作,困难可想而知。”

于勇军用“活着”总结当时的状态:对企业的运营模式不了解,对当地欧系法律法规不了解,对当地员工不了解,一切都需要熟悉,一切都需要磨合。

张河坦言,当时的困难之多难以想象,“但我们并没有感到迷茫,并没有意志消沉,而是在远离祖国的地方想方设法克服苦难、解决问题。”

意志的考验

在陌生的环境中,索瑞米人也面临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意志力考验。

疟疾对现在的中国人来说已经非常陌生,但却是奋战在索瑞米项目的中国黄金人始终要面临的威胁。

据统计,建设期间,公司建设管理团队近90%的人员感染过疟疾,参建施工单位人员95%被疟疾和伤寒“击倒”,患病5次以上的人员比例达到三分之一,最高峰当日就诊人数达30余人。

在现场采访那些曾经罹患过疟疾的员工,他们的共同感受是:生不如死。特别是一开始没有青蒿素而只能用奎宁治疗,对身体伤害极大。

除疟疾外,在建设期间另一场“瘟疫”不期而至,那就是埃博拉病毒。当时,有许多外资企业离开了刚果(布),但索瑞米建设者却选择了留下。

“选择逃离可以有一万条理由,但选择留下是因为我们记得集团公司的嘱托和信任,记得我们身上所担负的使命与责任。既然集团公司把索瑞米项目交到我们手上,我们就不能选择放弃,必须有坚持到底并成功的信念。”于勇军说。

实际上,索瑞米项目建设者们面临的困难远不止疾病,还有政治动乱。

北京时间2015年12月31日晚上10点钟,正在北京休假的程胜红接到了来自刚果(布)索瑞米公司的电话。

电话是郭静打来的。他说,中国黄金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的员工常凤山从下午1点钟便联系不上,现在已经过去了两个小时(当地时间下午3点为北京时间晚上10点),很可能被劫持。

他们的猜测是对的。在常凤山他们驾车去刚果(布)首都布拉柴维尔的路上遭遇劫匪抢劫,车上三人一人被打死、一人被打伤(均为刚方人员),常凤山侥幸没有受伤。

这样惊险的故事是在国内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无法想象的,却是海外建设者们不得不面对的。

在建设期间,当地反动武装扬言要进攻索瑞米,索瑞米全体除了加强防卫,建设的工期一天都没拖后。“说不怕那是假的,但工程也不能停下来,在加强防卫、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我们一定要完成任务。”郭静说。

“吃什么?”这个问题也曾长期困扰索瑞米建设者。

在索瑞米公司内刊《刚果河畔》上,程胜红回忆起跟刚开始的那段时光时说:“连续吃了三个月烤鸡,真是吃不下去了。”

一开始由于没有中国厨师,索瑞米的中方员工只能一日三餐吃烤鱼、烤鸡,对他们来说不亚于“炼狱”。

即便有了中国厨师,也由于刚果(布)物资匮乏、蔬菜供应紧张,连续几个月吃不上蔬菜。这种情况直到他们在拥有自己的农场后才有所改变。

面临种种考验,中国黄金人没有被打垮。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集团公司评审、项目基本设计得到集团公司正式批复、取得临时环评批复、首轮贷款到账,一系列紧张有序的工作让索瑞米项目提前半年开工。

2015年4月21日,索瑞米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16个月鏖战

“能和家人过个春节再去吗?”

“不行,索瑞米项目拖不得。”

以上是黑龙江乌拉嘎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原员工米艾和执行董事刘金之间的对话。

米艾没有抱怨。“乌拉嘎就是我的生命,中国黄金就是我的家。”

2014年12月末接到通知,2015年元旦假期刚过,米艾就启程前往刚果(布)索瑞米项目,于1月8日达到老营地、9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10日来到现场。

走出去:中国黄金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典范

▲索瑞米项目建设期间选冶厂远景

当时,晏国龙指着一片山坡对米艾说,“这里以后就是选厂,归你负责了,你还要负责水源、道路、尾矿库和BK采场。”米艾憧憬着即将拔地而起的矿山企业。

几个月后,一场矿山建设大会战打响了。

米艾只是众多建设者中的一个。在当时的施工现场,既有索瑞米员工,也有建设单位中十五冶、中国黄金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设计单位长春黄金设计院、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江西省化学工业设计院。

这是一场志在必得的战役;这更是一场为精品而战的硬仗。所有参战单位都志在必得。

“在建设过程中,除了砖和水泥,其他一切都需要从国内运,仅焊条就从国内运了55吨。”生产运营部经理刘忠军说,“即便缺一个阀门施工也要停下来,也要耽误工期。”

可以说,索瑞米这家集采、选、冶于一体的矿山企业几乎就是从中国搬到西非的。这对现场的物资供应提出了严苛要求。

提前谋划物资需求、制定采购计划、通知设备生产厂家提前订货、确定生产日期、送至指定港口,45天至50天从国内到达黑角……在这场货物运输接力中,只要有一个环节出现错误,就会导致停工待料。但在索瑞米建设过程中,这种情况却从未出现。

合理的工期安排、精密的组织协调、高昂的建设斗志,全体参加单位全身心投入,让索瑞米项目逐渐从蓝图变为现实。

2016年8月21日带负荷联动试车一次性试车成功,经过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干部职工历时16个月的艰辛奋战,项目竣工并投料试生产。

2016年10月5日,这一天已经被索瑞米人、中国黄金人、乃至刚果(布)人铭记:索瑞米公司第一批产品下线,生产了刚果(布)历史上的第一块铜板,同时索瑞米项目也成为中国黄金海外建成并实现生产的第一个项目。

走出去:中国黄金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典范

那一天,许多索瑞米员工在铜板前合影留念,激动与喜悦之情写在他们脸上。

索瑞米项目将永远铭刻在中国黄金“一带一路”建设的丰碑上,将写进刚果(布)国家发展历史中。

现在,在索瑞米公司已经没有了尘土飞扬、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取而代之的是优美的厂区环境、井井有条的生产,以及忙碌而自信的索瑞米人。

在索瑞米公司大门口有四面旗帜迎风飘扬:中国国旗、刚果(布)国旗,中国黄金旗和索瑞米公司旗。很多访客在这里忍不住停下脚步拍一张照片,告诉远方的朋友。

走出去:中国黄金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典范

中国国旗和中国黄金旗能飘扬在这里,充分证明中国黄金有实力、有能力“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将海外项目布局好、建设好、运营好。

索瑞米项目是中国黄金纵浪世界矿业竞争大势,积极践行“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根据集团公司战略发展目标,由中国黄金人演绎的一曲充满勇气与智慧的时代赞歌。

伴随着索瑞米项目工地上的机器轰鸣声,索瑞米从无到有一路走来,一路坎坷,一路执著,一路追逐着梦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