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充:老林沟村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纪实

西充:老林沟村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纪实

​近日,司法部、民政部下文表彰第七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他们在围绕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按照司法部、民政部的安排部署,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扎实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不断健全村级组织,完善民主制度,扎实推进法治建设,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不断深入,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今年,全国涌现出803个村(社区)作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四川省南充市有高坪区龙门街道嘉龙社区、阆中市天林乡五龙村、西充县多扶镇老林沟村三个村(社区)得此殊荣。

西充县多扶镇老林沟村是多扶镇的一个建制村,距镇5公里,距县城8公里,幅员面积1.4平方公里,耕地1082亩,210户498人,是典型的传统农业村落。近年来,该村始终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继续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促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据了解,老林沟村在“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过程中,创造了治村“1335工作法”,即坚持1个大目标,夯实3大基础,坚持基层党支部、社会组织和派出所三方联动,坚持党建、平安建设、法治建设互促,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共融;做好治安巡逻,队伍调解,法律服务三项工作;以此为机会,创建5大平台,开展法治大院坝坝会,学法普法广播会,民主管村议事会,网络乡友会,感恩教育课。

“五大行动”实践经验,获好评

法治教育教学行动。该村对农民加强法治教育是推进农村安定和谐法治的有力保障。改建法治学校,农民夜校,并添置1万余册图书,丰富农民图书馆,完善硬件设施。建设覆盖全村的法治走廊,结合农民和农村实际,及时更换长廊内容,营造了该村法治教育浓厚氛围,坚持每月开展1次模拟法庭、2次法治讲座,2次农民夜校教学活动,长期开放农民图书馆,深受群众欢迎。加大对刑满释放人员的关爱力度,帮助李某、陈某两名人员新建房屋、技能培训、介绍务工、发展产业,李某还成为村里科技致富带头人,起到了社会反响。

积极调解纠纷入户行动。该村还成立了民事纠纷协调小组,将驻村干警、法律顾问、法制指导员落实到人,帮扶到户,公示上墙;建设法治大院2个;针对土地协调、邻里琐事等农村实际,结合“进村入户、问情联心”活动,协调小组及时上门,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村里,先后化解27件,得群众好评。

邻里守望关系行动。该村有一老人高德永,年过70且患有健忘症,多次摔伤,被互助组发现,从而获得及时救助。结合到农村书院建设和群众居住条件,全村210户细分16个互助组,极大促进村民与村民之间互相帮助。同时,互助组还主动加入农民巡逻小分队,加强治安巡逻,确保一方平安。

村规民约自治行动。该村积极开展“四好村”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孝媳妇”“清洁户”“守法户”评比活动,极大的促进乡风文明。

产业发展支持行动。产业兴则村兴,小龙虾是老林沟村的支柱产业之一。该村建有小龙虾养殖基地85亩,采取“企业+专合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吸纳18户贫困户利用产业周转金入股,并参与基地务工,每户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同时,该村还整村推进大力发展晚熟柑橘产业,建设铁皮石斛、油用牡丹等三大奔康产业园,形成该村立村支柱产业。

锦上添花、纵深推进创建工作

近日,该县司法局局长何春一行深入老林沟村检查指导“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先后沿线参观了法治灯廊、法治故事长廊、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大院等相关硬件设施,听取了老林沟村创建活动工作汇报,详细了解了相关硬件设施制作、资料收集等情况。

目前,该村已具备“四有”雏形,即“有创意,有内容,有氛围,有规模”,下一步该村将继续努力,锦上添花,把创建工作落到实处,纵深推进创建工作。

坚持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的信心不动摇,无论是司法局、民政局,还是多扶镇,尤其是老林沟村党支部,都要抓住这一百年难遇的机遇,打造好西充这张法治名片,烙上西充法治印迹,并持续品牌化、本土化,维护好西充的形象。打破资金瓶颈,突破创建框架,力求内容丰富,提升层次感。示范创建工作不要“为打造而打造”,一定要把党的建设、村级治理和健康管理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既要注重突出核心区域法治主题,又要兼顾其它区域“锦上添花”,在提升村民法律素养的同时又能让他们学到一些生活中的常识。

“创建工作困难重重,“全国法治示范村”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发挥榜样表率作用。”该镇镇长王集说道。该镇始终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继续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把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落到实处。(唐敏 易青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