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報丨讓低收入農戶和村集體共同受益

2018-08-21 07:14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肖淙文 縣委報道組 姜偉鋒

浙江日报丨让低收入农户和村集体共同受益

最近,江山市清湖街道清泉村的農產品冷庫建設基地熱鬧非凡,一臺臺製冷設備正在進行安裝調試,預計月底即可運行。“現在每天在這兒做雜工能賺130元,以後還能靠它分紅呢。”農戶周洪達說,這座他親手參與建起的冷庫,還讓他得了一個“股東”的新身份。

做“股東”,拿“分紅”,為低收入農戶提供就業崗位,這是江山探索的精準扶貧新模式。“以往我們的扶貧資金分配多用於村級基礎設施建設,無差別的平均分配、到村不到戶的情況較多,導致扶貧轉化效率低、精準性差。”江山市扶貧辦主任徐娟芳說,新模式將扶貧資金作為“股金”,村級項目由低收入農戶“入股”,村集體實施,家庭農場主或新型家庭主體承包,最終實現村集體與低收入農戶共同受益。

清泉村是江山的扶貧重點村,也是知名的電商淘寶村,村民從事農副產品生產銷售,對冷庫、倉儲等中轉站需求較大。“以前都是出去租別人的冷庫,價格高又不方便。”清泉村黨委書記吳香華說,去年12月,村裡將農產品冷庫建設基地項目上報給扶貧辦,由專家現場實地勘察、綜合考慮後批准實施,項目資金的90%由扶貧專項資金撥付。項目運行後的收入,70%分配給當年的低收入農戶,30%將用於村集體改善村民生產生活條件。

吳香華算了一筆賬,清泉村目前有低收入農戶120戶373人,按照項目周邊的冷庫運營狀況,清泉村冷庫的年租金可達約40萬元,每戶每年即可分紅2333元。“單純一個項目就能帶來2000多元收入,再加上村裡其他的項目和政策補貼,他們的日子好過多了。”吳香華說,8月底江山的獼猴桃就將成熟,正趕上冷庫落成出租,這筆錢馬上就能送到低收入農戶手中。

在石門鎮金爐村,石斑魚繁殖基地項目已經開始運行,5萬元的工程租金在年底就可進行分紅。低收入農戶還可通過該項目免費申領1萬尾市場價達6000元的魚苗,並獲得專業技術指導。“石斑魚平均15個月能長成,如果養得好,1萬尾魚可收入2萬多元。”金爐村黨總支書記範安福說,屆時村裡將向低收入農戶統一收購,幫助他們解決銷售渠道。

據瞭解,2017年以來,江山已實施產業項目51個,總投資5731.42萬元,其中扶貧專項資金佔90%。32個低收入農戶集中村年增收達6萬元以上,覆蓋低收入農戶4683戶7073人。“項目壽命一般都在20年以上,可確保低收入農戶能實實在在地享受到長期穩定的收益。”徐娟芳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