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爲何你總這般頑皮,我稱呼你皇帝還是「鎮國公」?

明代十六帝中,只有武宗一人是真正以嫡長子身份登臨大位的。惠帝是嫡長孫;成祖排第四;仁宗雖是長子,但不是嫡系。其他的眾多皇帝,大部分不是皇后所生,或者不是長子,只有武宗一人有此殊榮。作為嫡長子繼承皇位,自然會與明朝其他皇帝有所不同,他的不同在於雖然荒誕、昏庸,但真性情,他追求自由,追求人性,是歷史上少見的叛逆皇帝。

朱厚照,為何你總這般頑皮,我稱呼你皇帝還是“鎮國公”?

寵信“八虎”,寵信劉瑾,卻又親手除掉

如果說他昏庸無道,那麼又為什麼要殺死“八虎”,個人看來,只因未曾觸及到武宗的底線,武宗可以允許太監胡鬧,但是不允許你有叛變之心。

在正德五年,寧夏安化王朱寘以誅劉瑾為名反叛。雖然反叛曇花一現,但其檄文中寫滿了劉瑾的罪狀,也是不湊巧,被武宗朱厚照看到了,這時候,明武宗才意識到每天與自己一起玩的劉瑾並不是那麼單純,竟然瞞著自己做了那麼多的事,再不把他除掉,自己就會成為傀儡,大明的江山將落入他人之手。

朱厚照,為何你總這般頑皮,我稱呼你皇帝還是“鎮國公”?

隨著劉瑾對權力的爭奪,“八虎”之間出現了裂痕,“八虎”之一的張永就是被排擠的一位,由於張永參加了平叛,便悄悄蒐集了許多劉瑾的罪證,加上漸感武宗對劉瑾的不滿,於是拿著罪證,告了劉瑾一狀,罪名竟有十七條之多。這一告狀,給了武宗一個剷除劉瑾的機會,劉瑾也因此被殺。

他追求人性,敢於質疑皇權的合法性

在五百年前正德皇帝最後一次上朝時,當著所有大臣的面發出了對這一“政治正確”的質疑,他說:“這皇上的章程是該變一變了,誰的功勞大誰的能耐大,都可以來作皇上。這皇上非得一代一代的往下傳嗎?要是朱家的哪一代子孫是一坨狗屎,你們也要扶著這狗屎做皇上嗎?”在當時看起來這番話大逆不道,一千多年的皇位都是家天下,為什麼到這裡要傳給有才能的人,是不是腦子有病了,不是,武宗不僅沒病,而且還很聰明,小時候便熟悉各項禮儀,那為什麼他會這樣說?我認為和他的性格有關,敢於追求自由,蔑視一切世俗,為什麼要一代代的傳承下去,難道不知道這樣會在某一位皇帝手中亡國嗎,這就是明武宗,一個蔑視一切的皇帝,一位真性情的皇帝。

朱厚照,為何你總這般頑皮,我稱呼你皇帝還是“鎮國公”?

不想當皇帝的大將軍

正德十二年(1517年),武宗來到宣府,到達之後,武宗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親自下詔,冊封自己為“為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後來又嫌封號不夠威武,又加封自己為“鎮國公”,並給自己起了個新名字,“朱壽”。大臣們紛紛上書要求武宗停止這種荒唐的行為,說:

“陛下為什麼放著好好的皇帝不做,偏要屈尊當個將軍呢?”可是不管誰怎麼勸說,武宗不改初衷,非要當個大將軍玩一玩,並且令兵部存檔,戶部發餉。

朱厚照,為何你總這般頑皮,我稱呼你皇帝還是“鎮國公”?

“最後一位親征”的皇帝

正德十二年十月,蒙古王子伯顏叩關來襲。得知這個消息,朱厚照大為興奮,火速回京佈置親征。這時距離土木堡之變不到七十年,大臣們聽到“親征”一詞無不神經過敏,生怕重蹈英宗的覆轍。於是又是一輪又一輪的規勸、教訓,甚至威脅,這些在朱厚照面前都不算什麼,只要能打仗,你們的死活和我沒關係。朱厚照決不願意放過這次出彩的機會,最後以“大將軍朱壽”的名義帶兵出征。

作為懲罰,他沒有給任何一個文官隨駕的榮幸。

朱厚照,為何你總這般頑皮,我稱呼你皇帝還是“鎮國公”?

而據《明武宗實錄》載,雙方大戰幾天,朱厚照親臨前線同敵人戰鬥,說還親手斬敵一人,不過也險象叢生,“乘輿幾陷”。朱厚照親自指揮的這場戰鬥,取得了殺敵十六名,己方傷五百六十三人、亡二十五人的戰績,這應該算是一次慘勝,損失的人太多了,但韃靼軍被打退了。

朱厚照,為何你總這般頑皮,我稱呼你皇帝還是“鎮國公”?

明朝一共四位“親征”的皇帝,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英宗朱祁鎮,武宗朱厚照,武宗之後再無一人親征,整天沉溺皇宮之中,甚至不上朝長達二十多年。

武宗的不拘禮法,蔑視世俗的行為,也讓他榮辱參半,他是被認為昏庸之帝,寵小人,建豹房,宿民居,不上朝;也有的人認為他是性情皇帝,出邊關,勇親征,自封臣,領俸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