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許維鴻:市場低迷 應儘快恢復「T+0」制度激活股市

「解讀」許維鴻:市場低迷 應儘快恢復“T+0”制度激活股市

「解讀」許維鴻:市場低迷 應儘快恢復“T+0”制度激活股市

2018年中國經濟充滿挑戰,股票市場進一步成為經濟的晴雨表,也是很多有識之士期待的供給側改革主戰場。

本文發佈於騰訊財經,作者系盤古智庫學術委員、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許維鴻

「解讀」許維鴻:市場低迷 應儘快恢復“T+0”制度激活股市

2018年中國經濟充滿挑戰,股票市場進一步成為經濟的晴雨表,也是很多有識之士期待的供給側改革主戰場。雖然市場希望8月17日上證指數的2668點收盤低點,能夠成為中長期“雙底反彈”的最後一跌;但是,投資者更應期待A股市場的制度性建設,有效提升藍籌股的流動性,吸引更加多元化的投資者進場。

8月15日晚間,證監會進一步放開了外國人開立A股證券賬戶的權限,修訂了相應規則,決定從下月15日起,在境內工作的外國人、在境外工作的境內上市公司外籍員工,無論是否在中國,都可以開立A股證券賬戶參與交易。這無疑是A股市場國際化、向國際資本市場開放的又一舉措,如果能進一步吸引國際大型股權投資基金來華,將是有效改善中國投資者結構的供給側改革舉措,值得市場正面解讀。

從宏觀背景考慮,A股市場國際化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支點,也是近期緩解人民幣貶值的有效手段。2018年由於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對中國發難,貿易項目下順差減少趨勢,加劇了全球資本市場人民幣貶值的預期,人民幣匯率顯著承壓。中國的A股市場在2015年經歷了非理性的“過山車”行情後,過去三年震盪下行,當前的3000只股票的估值“中位數”處於歷史較低水平、交易量更是處於歷史地位。

中國股市交投清淡,既是股票市場不景氣的結果,也是市場不景氣的原因——以工商銀行為代表的巨型、藍籌股票,是中國經濟狀況的“晴雨表”,日均交易量和換手率如此之低,又怎能具有合理的估值呢?因此,無論是從吸引外資角度,還是從激活藍籌股流動性角度,都應該儘快將A股的交易制度與國際接軌,儘快將國際成熟股票市場通用的“T+0”制度恢復,並輔以相關政策安排,帶動新一輪政策牛市。恢復A股市場早在1993年就推行過的“T+0”交易制度,必然有效為市場帶來“增量”資金——尤其是境內外的機構投資者,其有限的資金不用商業銀行“放槓桿”,就可以多次交易、反覆買賣,在不增加金融整體槓桿率的情況下,有效地提高股票市場的流通性、活躍程度和交易量,可以產生明顯的資金放大效應。

首先,即便是在當前散戶參與熱情不高的情況下,“T+0”交易制度也將優化交易結構,讓中小投資者更關注那些市值大、有業績基礎的股票,進而減少散戶的投資風險,降低其被“割韭菜”的概率。對機構投資者而言,國際市場通行的AI(人工智能)技術,也會在A股找到用武之地——通過程序化的短線交易,提高股市其盈利水平。

在制度建設環境上,相比於四分之一世紀之前的1993年,當前證券交易佣金顯著降低,信息技術保障更是不可同日而語,“T+0”程序化交易技術可以提供更好的資產管理服務。而且,實施“T+0”交易制度,還可為國家帶來更多的印花稅收入、為券商帶來更多的佣金收入,有利於市場交易結構的調整,有利於“多贏”局面的形成。

其次,儘快恢復股指期貨市場的交易制度,配合“T+0”制度的推出,聯通股票現貨市場與股票衍生品市場,降低股指期貨市場的投機色彩。2015年自七月份起,為了平抑市場波動,中金所採取了一系列手段,包括上調交易手續費標準、提高平倉交易手續費、提高股指期貨各合約保證金等,甚至對於非套期保值客戶的單個產品單日開倉交易量超過10手,就認定為異常交易行為。這些市場“非常時期”的非常手段實施三年來,中金所的股指期貨交易萎縮了九成,各主力合約都猶如死水一潭。建議監管當局儘快撤銷非常規監管、恢復市場常態,否則單兵突進的“T+0”制度建設,也將成效“打折”。對於國際範圍內的偏股型投資基金,股指期貨是套期保值的必備工具,特別是中東石油美元和亞洲製造業美元,即便是看好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未來,也需要“T+0”和股指期貨作為避險工具,追求長期穩定收益。如果說美國資金有“政治傾向”,諸如石油美元等不帶政治色彩的國際資本應該是中國資本市場重點吸引的大體量資金。

應持續嚴監管高壓態勢,重點打擊上市公司虛假信息誤導股價的行為。“T+0”制度建設的本意,是提高大市值藍籌股的活躍性,改善中國股票市場的交易結構,提高對國際資本的吸引力。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的A股市場依然是一個以散戶為主的市場,容易受到市場“謠言”的誤導,做出非理性的“追漲殺跌”。因此,應加強兩個交易所的大數據分析能力,對成交量突然放大的股票交易行為密切監視,並對上市公司相關信息披露、市場上的消息傳聞和疑似的“做莊行為”嚴格審查,是“T+0”制度發揮正面作用的基本保障。保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需要長期不懈的監管努力。

第三,提升財經媒體的宣傳能力,科學引導投資者“理性投資+投機”股票市場、而非“炒股票”。“T+0”制度建設目的,是完善市場流動性機制和風險控制機制,建立符合國際化要求的交易規則體系,並非盲目推崇投機交易,對於中小投資者應正確引導。相反,適當的投機行為,是市場流動性的基本要求,並非等同於股民口中的所謂“炒股票”——投機和炒作是完全不同的交易行為。近期個別人認為A股應該借鑑樓市治理“房住不炒”的理念,投資者放棄炒小、炒差、炒短線的行為,迴歸價值投資,A股才會更穩健。這種貌似“偉岸”的觀點,片面否定流動性對股票市場的作用,對於市場良性發展沒有指導意義。對於財經媒體而言,更要科學理性的辨識問題,簡單的所謂“價值和長期投資”的輿論宣傳,是無法再現實中與合理估值兼顧的。另一方面,主流財經媒體不要無論市場狀況如何,都簡單唱多A股,那將是股票分析師無能和不負責任的表現。投資者教育既要遵循股票市場發展規律,也要尊重中國人的文化習慣,要尊重市場有漲有跌的規律,一味唱多隻能損害專業財經媒體的形象。“T+0”制度就是要用活躍交易的方法,發揮股票市場價值發現的功能——既不要低估中國經濟的潛力而放棄藍籌股,也不要過度炒作某些概念“追漲”市場熱點。

第四,要重視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設,用“T+0”和“轉板”制度激活新三板市場。為了應對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必須提升中國經濟自身的創新能力,必須增強中小企業的發展動力、化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由於風險偏好原因,商業銀行體系對中小企業融資無能為力,A股市場的作用也有限,必須依靠以新三板市場和區域股權市場為主力的多層次資本市場。當然,如果僅僅在新三板市場的創新層推出“T+0”制度,提升交易量的作用有限;如果能輔以“轉板”制度,也就是有計劃地將符合條件的新三板掛牌公司轉板到滬深交易所,那樣將極大激發掛牌公司和社會資金的積極性。“T+0”制度活躍A股大市值、藍籌股的交易,最終目的是形成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有序交易、分層投資”的市場格局。畢竟,當前上萬家新三板掛牌公司中,有長期投資價值的企業很多,只要這些企業能高標準、按時披露財務報表等信息,就應該優先被選為進軍主板的股票。

總之,市場低迷倒逼制度建設創新——“T+0”制度建設是激活A股市場的有效手段。當然,為了更好發揮制度作用,從根本上改變市場熊市的根本特徵,必須輔以有效的監管手段和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最終提升上市公司業績質量,助力整體宏觀經濟形勢的改善。■

「解讀」許維鴻:市場低迷 應儘快恢復“T+0”制度激活股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