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文明力量促乡村振兴方正县紧抓乡风文明 打造宜居宜业新乡村

聚文明力量促乡村振兴方正县紧抓乡风文明 打造宜居宜业新乡村​方正镇建国村德礼之家荣誉墙

近年来,黑龙江省方正县以“五德十礼”为工作内容,持续将传统文化之风、先进文化之风、红色文化之风和道德礼仪之风吹进农户家中。以“德礼之家”为阵地,积极开展“文明新风进万家”“文明交通平安行”“十奖十评”等活动,促进了“德礼满方正”活动向纵深推广。
聚文明力量促乡村振兴方正县紧抓乡风文明 打造宜居宜业新乡村​方正镇建国村村训

移风易俗

替乡亲们守住了钱袋子“我们的理事会主要是解决大吃大喝,铺张浪费,老百姓承受不了的问题。”在方正镇建国村“德礼之家”,年近七旬的建国村理事会理事长王治明,回忆起自己年轻时婚礼大家送盆送碗直到现在随礼金额成为了农户家里的负担时,十分感慨。

王治明介绍,后来村里成立了理事会,让我当会长。从2016年到现在,现在看还挺好,刚开始大伙不太认可,觉得面子上过不去,后来我们村干部和理事会家里人办事带头就这么办,随礼最大是五十,有这么个意思就行。

免费为村民提供场所及相应设施,村民办红白事不用出村包席,后来村民看都挺实惠的。涉及到红白事婚丧嫁娶,标准都是六个菜八个菜的,谁吃多少盛多少,还不浪费。成立那年就办了三次,2017年七八次,今年现在已经办了四次。现在一次婚宴咱们节省的金额就是5万块钱左右,办酒席咱们一桌也就一百元左右,在酒店至少三百到五百,十桌就将近三四千。该村村民代表大会还民主推选出5名热心服务、公平公正且有一定礼仪特长的老人组成红白理事会,制定了《村风文明理事会章程》。

目前,方正县8个乡镇67个行政村已经成立文明理事会10个,建立文明理事会办事场所试点29处;建成村级公益性墓地4处,还有15处正在建设中。部分农民在文明理事会办事场所举办婚丧嫁娶事宜,比在县城节约50%以上,既省钱又省事,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文化先行 做乡亲们的精神加油站晚饭时间刚过,方正县政府楼前的世纪广场便聚集了来参与或者观看精彩演出的乡亲们。观看精彩演出的村民们说,原来吃完饭就聚堆打麻将,一晚上坐的腰酸腿疼还经常因为几块钱的事吵起来,现在吃完饭都不用约,大家就都跑广场跳舞来了,大人孩子跳的舞都有,一家好几口就都过来了,这跳完精气神也足了,回去干活也有劲。现在都有口号了,“广场舞就是棒,从此不再打麻将”。两年间,方正县广泛发动社会团体、文艺骨干与乡镇村屯,特别是美丽乡村示范点、旅游景区开展结对子辅导培训工作,把文化种子种到群众家门口。以节庆文化活动为依托,承办了庆七一、莲花节等重大节庆文艺演出活动及慰问演出、广场舞、秧歌大赛、全县中小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展演等,专场演出累计50余场,参加国外、国内剪纸展览20多场,送文化下乡60余场,送电影下乡800余场。极大丰富了乡亲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让群众共享幸福文明好生活。助力振兴 让富足的精神带动致富的干劲在方正县天门乡天门村,整洁干净的道路两旁坐落着大大小小的农家乐。一个农庄的主人喜滋滋地说:“我这个农庄现在养的鸭子、鹅、鸡啥的吃的都是富硒的,就是我们这大米蔬菜啥的也全是富硒产品,现在城里人来就愿意吃我们这的农家菜。原来城里人不乐意来,院里不干净道还难走,现在垃圾找都找不出来,有的城里来的说没想到能这么干净,这都是这两年环境好了,现在我们收入也跟着好了。”近年来,方正县天门乡围绕农民增收这一目标,确定了“一主一辅多特”产业布局。以特色稻米为主攻方向,先后发展了富硒米、富铬米、SOD米、覆膜米、鸭稻米、蟹稻米等,市场销售价格远高于普通稻米,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建成2个食用菌基地,年栽培食用菌300万袋,带动5个村14个屯160户农户增收。针对乡里居住环境问题,天门乡集中力量整治乱堆、乱倒、乱扔、乱排、乱拉现象。2014年投资240万元建设了垃圾处理厂,每年投入垃圾收集转运经费60万元,现已构建起了“户分类、屯收集、村转运、乡处理”和一个屯、一名保洁员、一台转运车、一万元经费的“四个一”运转保障机制。目前,方正县建成美丽乡村样板村25个、重点村30个,以及方正镇国家级生态乡镇、会发镇等7个省级生态乡镇,建国村等44个国家级、省级生态村,打造了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广大农民充分利用承包土地和自家庭院,大力发展富硒水稻、食用菌栽培、鸭稻蟹稻、芽菜种植、畜禽养殖等增收致富项目,还有一部分人就近或出县、出省、出国打工,提高了收入水平。2017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869元,同比增长6.7%。通过大力营造见贤思齐、向善向上的文明乡风,方正县为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乡村提振了精神,凝聚了新力量。

运营人员:春生

审核:于论
聚文明力量促乡村振兴方正县紧抓乡风文明 打造宜居宜业新乡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