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端午節

□李全有

我的老家在隴中農村,那裡方圓十里八里都是山的世界。端午時節,早已是樹木蔥蘢,草長鶯飛,漫山遍野成為綠的世界、綠的海洋。

綠是各類生物生存的天堂,尤其是成群的牛羊,因為有了它們才有了家鄉端午節“點高高山”的風俗。這個風俗是全村人賦予羊倌的一個光榮使命,也是多年流傳下來的祈福活動。在我們老家蹶頭山有個名叫“倒騎龍”的地方,山脊有一處比較平坦,叫高高山窩兒。離這裡不遠處有個唱戲臺,前幾年,村民還挖出了不知埋在地下多少年的檁子,據老人講是當時搭戲臺用的。節前放羊娃們就開始忙活端午節的準備工作,他們在高高山窩兒積攢柴草,也叫搬“高高山”、壘“高高山”。“高高山”並非一座大山,而是在山巔壘起來的一堆樹枝柴草。待到端午這天黎明時分,放羊娃就吹響別在腰間用牛角做成的號子,家鄉稱作“篳篥”。當洪亮的號子響起時,全村人放出圈內的牛羊,放羊娃吆喝著將牛羊趕上高高山窩兒,點燃“高高山”,大家圍著“高高山”盡情狂歡。晨曦中號子聲聲,嚇得遍野的兔子狂奔,山雞亂竄。

山下村外的地埂邊草地上滿是洗露水臉的孩子。端午是必須洗露水臉的,老人們說用露水洗了臉一年就會不生瘡不害病。那時的蒿草特別茂盛,避著躲著還是會把鞋子褲管弄溼,不過在這一天不管再溼大人也不會責備孩子的。同時還要折些柳枝插在門上,窗臺上,順便還會採些帶露水的草莓回家吃,新鮮至極!洗罷露水臉就開始吃早飯,最好的飯菜就是薄饃饃卷臘肉炒韭菜。還有粽子,其實就是盛上些熟米飯,上面淋上蜂蜜,或是放上一匙紅糖,那可是得勁死了的事情。儘管家鄉是蜜蜂的樂園,但五月初還沒有新蜜,蜜是大人揹著小孩留下來以備急用的陳蜜。許多人家還會煮上一盆醪糟去走親訪友、閒話家常。

當露珠兒被太陽公公全部趕走之後,我們的節飯也吃完了,大人給小孩手腕腳腕繫上鮮豔的絲線,說是這樣可以避免蛇蟲叮咬。

光陰荏苒。那洪亮的牛角號子、洗露水臉的喜悅和粽子的香甜已成為記憶。煮粽子的父親和我已陰陽兩隔,母親也是白髮蒼蒼。人生易老啊!好在近年來退耕還林政策得到有效實施,山青了,水綠了。更為可喜的是昔日閉塞的山鄉通了電,修了水泥路,汽車的喇叭聲替代了往日的牛角號子。很多城裡人沿著蜿蜒的水泥路駕車來蹶頭山旅遊,採擷野菜野果,攝影愛好者還會登上頂峰拍照。

更令人欣喜的大事是蘭海高速將從蹶頭山穿洞而過,高速公路將從老家門前通過。蹶頭山真是今非昔比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