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端午节

□李全有

我的老家在陇中农村,那里方圆十里八里都是山的世界。端午时节,早已是树木葱茏,草长莺飞,漫山遍野成为绿的世界、绿的海洋。

绿是各类生物生存的天堂,尤其是成群的牛羊,因为有了它们才有了家乡端午节“点高高山”的风俗。这个风俗是全村人赋予羊倌的一个光荣使命,也是多年流传下来的祈福活动。在我们老家蹶头山有个名叫“倒骑龙”的地方,山脊有一处比较平坦,叫高高山窝儿。离这里不远处有个唱戏台,前几年,村民还挖出了不知埋在地下多少年的檩子,据老人讲是当时搭戏台用的。节前放羊娃们就开始忙活端午节的准备工作,他们在高高山窝儿积攒柴草,也叫搬“高高山”、垒“高高山”。“高高山”并非一座大山,而是在山巅垒起来的一堆树枝柴草。待到端午这天黎明时分,放羊娃就吹响别在腰间用牛角做成的号子,家乡称作“筚篥”。当洪亮的号子响起时,全村人放出圈内的牛羊,放羊娃吆喝着将牛羊赶上高高山窝儿,点燃“高高山”,大家围着“高高山”尽情狂欢。晨曦中号子声声,吓得遍野的兔子狂奔,山鸡乱窜。

山下村外的地埂边草地上满是洗露水脸的孩子。端午是必须洗露水脸的,老人们说用露水洗了脸一年就会不生疮不害病。那时的蒿草特别茂盛,避着躲着还是会把鞋子裤管弄湿,不过在这一天不管再湿大人也不会责备孩子的。同时还要折些柳枝插在门上,窗台上,顺便还会采些带露水的草莓回家吃,新鲜至极!洗罢露水脸就开始吃早饭,最好的饭菜就是薄馍馍卷腊肉炒韭菜。还有粽子,其实就是盛上些熟米饭,上面淋上蜂蜜,或是放上一匙红糖,那可是得劲死了的事情。尽管家乡是蜜蜂的乐园,但五月初还没有新蜜,蜜是大人背着小孩留下来以备急用的陈蜜。许多人家还会煮上一盆醪糟去走亲访友、闲话家常。

当露珠儿被太阳公公全部赶走之后,我们的节饭也吃完了,大人给小孩手腕脚腕系上鲜艳的丝线,说是这样可以避免蛇虫叮咬。

光阴荏苒。那洪亮的牛角号子、洗露水脸的喜悦和粽子的香甜已成为记忆。煮粽子的父亲和我已阴阳两隔,母亲也是白发苍苍。人生易老啊!好在近年来退耕还林政策得到有效实施,山青了,水绿了。更为可喜的是昔日闭塞的山乡通了电,修了水泥路,汽车的喇叭声替代了往日的牛角号子。很多城里人沿着蜿蜒的水泥路驾车来蹶头山旅游,采撷野菜野果,摄影爱好者还会登上顶峰拍照。

更令人欣喜的大事是兰海高速将从蹶头山穿洞而过,高速公路将从老家门前通过。蹶头山真是今非昔比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