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則漢武,敗則商紂(下)

成則漢武,敗則商紂(下)

續。上文請參與歷史文章:《成則漢武,敗則商紂(上)》

三、政治目標

帝辛:殷商國勢復興。加強內部管理,增加國家收入,對外征伐,保障疆域安全的基礎上拓展疆域。

漢武帝:開創漢武盛世。持續加強內部管理,增加國家收入,對外征伐,解決朝鮮、南越、大宛、匈奴等邊境問題的同時開疆闢土。

成則漢武,敗則商紂(下)

漢武時期歐亞大陸形勢

四、政治手段

1、政治勢力鬥爭

帝辛:

鬥爭殺三公中的兩個,囚禁另外一個;後來有誅殺貴族或罷免官職,如比干、商容等。

漢武帝:

諸侯:(1)“推恩令”削弱諸侯勢力;(2)藉故撤銷諸侯的爵位,如國家樹立卜式為典型,號召國民為國家做貢獻,但列侯沒有響應,就借諸侯朝見“獻酎金”成色和分量不足,削奪一百多人的侯位,佔全部的侯爵的50%左右;(3)其他方式,如諸侯犯罪或反叛等除國,如淮南王。

權臣:(1)針對丞相,設立中朝、尚書檯,限制丞相權力;藉口打壓殺死丞相,丞相死亡率過高,朝中大臣一度不願意接受丞相之職;改變以前由貴族做丞相的慣例,如任用平民出身的儒生公孫弘做丞相。(2)其他主要官員也更換很頻繁,一方面是不拘一格用人才,另外一方面則是避免形成勢力,如太尉之職。

兩者都是加強內部管理,增強天子的權力,但不同的是,帝辛把征伐諸侯的權力授予西伯昌,而漢武帝則把軍隊的管控權牢牢抓在自己手上,即使像田蚡(親舅舅)、衛青(小舅子)這樣的親戚,適當的時間就升遷為丞相,以重用的名義奪去軍權。

2、社會法治

帝辛:加重刑罰,有砲格的酷刑。

漢武帝:加重刑罰,有滅族、腹誹等罪名。

3、增加國家收入

帝辛:加重稅賦,把鹿臺錢庫的錢堆得滿滿的,把鉅橋糧倉的糧食裝得滿滿的。

成則漢武,敗則商紂(下)

帝辛加重稅賦民怨四起

漢武帝:手段更多,除了加重稅賦之外,還有賣官鬻爵,收鹽鐵和鑄幣權收歸中央,陷罪貴族、官員等沒收家產收為國有等。太倉、甘泉宮倉、上林苑等都堆滿了糧食和財物。

收入有部分用於提升天子生活品質,但更多的是用於國家軍事行動。

4、任用“奸佞”的大臣

帝辛:任用費仲管理國家政事,費仲善於阿諛,貪圖財利;任用惡來,惡來善於毀謗,喜進讒言。

漢武帝:

(1)任用商人出身、擅長斂財的桑弘羊、卜式等為官員,主管國家經濟;

(2)任用張湯、寧成、趙禹、王溫舒等酷吏,羅織罪名,嚴酷鎮壓,加強國內管理的同時,把貴族、官員,甚至民眾的財富掠為國有。

天子任用“奸佞”的大臣,很多時候也是不得已,國家要實現宏觀戰略,需要調動全國的資源,但貴族、官員很多時候沒有這覺悟,很少人會主動拿自己的資源來支持國家的戰略,在封建專制時代,你不主動拿出來,那我就借國家機器想辦法自己取咯。類比明朝末代皇帝崇禎,因為與後金的戰爭,國家向大臣們借錢,都沒有,但李自成攻入北京後,壓榨出來幾千萬兩白銀,這就是現實。

(3)大量任用儒生為官員,替代原來的貴族群體。

5、賢能人士不被重用

帝辛:商容等。

成則漢武,敗則商紂(下)

賢相商容

漢武帝:竇嬰、汲黯等,著名的“馮唐易老,李廣難封”也是發生在漢武帝時期。

6、臣子的背叛

帝辛:微子啟、太師、少師等投奔周。

漢武帝:貳師將軍李廣利、李陵等投降匈奴,淮南王等反叛。

天子處置的態度都一樣,都是殘酷的報復。

五、結果

帝辛:長期的對外戰爭,雖然勝了,但商朝國力空虛,百姓疲勞。雖然在國內的控制還是很強的,但反叛的貴族與敵國周勾結,趁虛而入,帝辛戰敗自殺,被後來的周朝及歷史抹黑,成為暴君的典型代表,永遠的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漢武帝:

國內的情況與商朝一樣,但在對外戰爭中,漢武帝取得了最終的勝利,諡號“孝武”,廟號世宗(西漢14帝,僅4位皇帝有廟號),受世人尊重。

點評

1、帝辛所謂的罪行,漢武帝有過之而無不及。帝辛也曾建立了豐功偉業,只因最終的失敗而被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喪,漢武帝過程中有勝有敗,但最終勝利了,被世人尊重。人生如同長跑,過程並不重要,都是暫時的得失,不爭一時長短,能夠笑到最後才是真正的勝利。

2、成功都是相似的,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但失敗各有各的原因。帝辛與漢武帝治國的大政方針高度雷同,但結果大相徑庭,司馬遷是想借帝辛來暗諷漢武帝呢?還是想揭示“成王敗寇”的道理呢?

友友們怎麼看待商紂和漢武的呢?留言區說出你們的想法吧!


本號特點:英雄權謀+厚黑歷史+現代商業

歡迎友友們關注、互動及轉發,您的支持是我創作的源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