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则汉武,败则商纣(下)

成则汉武,败则商纣(下)

续。上文请参与历史文章:《成则汉武,败则商纣(上)》

三、政治目标

帝辛:殷商国势复兴。加强内部管理,增加国家收入,对外征伐,保障疆域安全的基础上拓展疆域。

汉武帝:开创汉武盛世。持续加强内部管理,增加国家收入,对外征伐,解决朝鲜、南越、大宛、匈奴等边境问题的同时开疆辟土。

成则汉武,败则商纣(下)

汉武时期欧亚大陆形势

四、政治手段

1、政治势力斗争

帝辛:

斗争杀三公中的两个,囚禁另外一个;后来有诛杀贵族或罢免官职,如比干、商容等。

汉武帝:

诸侯:(1)“推恩令”削弱诸侯势力;(2)借故撤销诸侯的爵位,如国家树立卜式为典型,号召国民为国家做贡献,但列侯没有响应,就借诸侯朝见“献酎金”成色和分量不足,削夺一百多人的侯位,占全部的侯爵的50%左右;(3)其他方式,如诸侯犯罪或反叛等除国,如淮南王。

权臣:(1)针对丞相,设立中朝、尚书台,限制丞相权力;借口打压杀死丞相,丞相死亡率过高,朝中大臣一度不愿意接受丞相之职;改变以前由贵族做丞相的惯例,如任用平民出身的儒生公孙弘做丞相。(2)其他主要官员也更换很频繁,一方面是不拘一格用人才,另外一方面则是避免形成势力,如太尉之职。

两者都是加强内部管理,增强天子的权力,但不同的是,帝辛把征伐诸侯的权力授予西伯昌,而汉武帝则把军队的管控权牢牢抓在自己手上,即使像田蚡(亲舅舅)、卫青(小舅子)这样的亲戚,适当的时间就升迁为丞相,以重用的名义夺去军权。

2、社会法治

帝辛:加重刑罚,有砲格的酷刑。

汉武帝:加重刑罚,有灭族、腹诽等罪名。

3、增加国家收入

帝辛:加重税赋,把鹿台钱库的钱堆得满满的,把钜桥粮仓的粮食装得满满的。

成则汉武,败则商纣(下)

帝辛加重税赋民怨四起

汉武帝:手段更多,除了加重税赋之外,还有卖官鬻爵,收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陷罪贵族、官员等没收家产收为国有等。太仓、甘泉宫仓、上林苑等都堆满了粮食和财物。

收入有部分用于提升天子生活品质,但更多的是用于国家军事行动。

4、任用“奸佞”的大臣

帝辛:任用费仲管理国家政事,费仲善于阿谀,贪图财利;任用恶来,恶来善于毁谤,喜进谗言。

汉武帝:

(1)任用商人出身、擅长敛财的桑弘羊、卜式等为官员,主管国家经济;

(2)任用张汤、宁成、赵禹、王温舒等酷吏,罗织罪名,严酷镇压,加强国内管理的同时,把贵族、官员,甚至民众的财富掠为国有。

天子任用“奸佞”的大臣,很多时候也是不得已,国家要实现宏观战略,需要调动全国的资源,但贵族、官员很多时候没有这觉悟,很少人会主动拿自己的资源来支持国家的战略,在封建专制时代,你不主动拿出来,那我就借国家机器想办法自己取咯。类比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因为与后金的战争,国家向大臣们借钱,都没有,但李自成攻入北京后,压榨出来几千万两白银,这就是现实。

(3)大量任用儒生为官员,替代原来的贵族群体。

5、贤能人士不被重用

帝辛:商容等。

成则汉武,败则商纣(下)

贤相商容

汉武帝:窦婴、汲黯等,著名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也是发生在汉武帝时期。

6、臣子的背叛

帝辛:微子启、太师、少师等投奔周。

汉武帝:贰师将军李广利、李陵等投降匈奴,淮南王等反叛。

天子处置的态度都一样,都是残酷的报复。

五、结果

帝辛:长期的对外战争,虽然胜了,但商朝国力空虚,百姓疲劳。虽然在国内的控制还是很强的,但反叛的贵族与敌国周勾结,趁虚而入,帝辛战败自杀,被后来的周朝及历史抹黑,成为暴君的典型代表,永远的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汉武帝:

国内的情况与商朝一样,但在对外战争中,汉武帝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谥号“孝武”,庙号世宗(西汉14帝,仅4位皇帝有庙号),受世人尊重。

点评

1、帝辛所谓的罪行,汉武帝有过之而无不及。帝辛也曾建立了丰功伟业,只因最终的失败而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丧,汉武帝过程中有胜有败,但最终胜利了,被世人尊重。人生如同长跑,过程并不重要,都是暂时的得失,不争一时长短,能够笑到最后才是真正的胜利。

2、成功都是相似的,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但失败各有各的原因。帝辛与汉武帝治国的大政方针高度雷同,但结果大相径庭,司马迁是想借帝辛来暗讽汉武帝呢?还是想揭示“成王败寇”的道理呢?

友友们怎么看待商纣和汉武的呢?留言区说出你们的想法吧!


本号特点:英雄权谋+厚黑历史+现代商业

欢迎友友们关注、互动及转发,您的支持是我创作的源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