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閱讀的第一原則

成年人閱讀的第一原則

作者 | 田志剛 摘自《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

成年人的閱讀有三個目的:一是求知;二是解決問題;三是好玩。

對於前兩種,必須考慮選擇問題:因為內容太多,如果不會選擇高價值的內容去學習和參考,即便你讀了很多,但對於個人成長基本上無效。

但如果你的閱讀目的是第三種,那就愛看什麼看什麼,你開心就好!


當你第一次參加某類項目,負責其中的一小部分,做完後就寫了個人總結,總結出經驗教訓各3條,上傳到項目團隊平臺的知識庫。

你去了趟斯里蘭卡,回來寫了一篇斯里蘭卡旅遊攻略,併發到網上共享。

這些內容有價值嗎?

一定有,第一起碼能夠幫助你個人的提升,通過寫作的過程實現了對自己的反思;

第二如果有人看到,會給他點啟發,知道你做過這個如果他完全不懂,可以諮詢你。

但你寫的一定是客觀、正確的嗎?

你第一次做某事情的時候,可能是這麼想。但當你做過幾個類似的項目時,你會發現你原來想的好幼稚呀,你也許會自己將自己否定。

當你的攻略發佈後,系統給你推薦了幾篇其他人的攻略,那些老鳥的攻略讓你汗顏:原來自己連玩也不會!

如果將歷年項目裡你做的那一塊的經驗教訓放到一起,大家討論一下,估計可以寫出一個做這一塊最合理的方式(流程步驟)、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和解決的對策、注意的事項等等。

成年人閱讀的第一原則

摘自《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可在京東淘寶等購買

再將這些內容找有經驗的資深人士看看(評審或評估),沒有什麼問題就可以發佈出去,作為指導下一個做這一部分工作的指導了。

但這只是項目裡的一小塊啊!

如果是整個項目呢,它有很多塊組合起來,哪些部分是核心、哪些部分易出錯、哪些容易延期,可能要多維度的反思總結,並經過多個類似項目的驗證與評審,才能真正表達出來去指導實踐。

知識是分層次的

從個人角度看:現在互聯網上、朋友圈中甚至許多出版的書籍大都是個人感受和體會,這些內容不一定錯誤,但知識含量不高,因為其普遍性和適用範圍都值得懷疑。

如果你的閱讀趣味是這種內容,即便你讀了很多,也很難真正提升你的能力,甚至會被誤導!

假如以文字量或者印刷的頁碼為分母,裡面的知識含量為分子,大致可以計算出一篇文章、一文書的

知識密度

以這樣的定義判斷,小朋友們讀的圖畫書知識密度不高。這也是因為兒童的成長階段決定了,兒童時期更需要的是建立興趣而不是大量獲取知識。

但對於整天忙於上班養家餬口的人而言,則必須考慮你閱讀(收聽)內容的知識密度問題:在有限的時間內高效率獲取知識。

一個高效率的知識學習者一定會主動甄別他的知識來源,主動去學習和獲取那類知識含量更高的內容。

通常說,知識密度高的內容無外乎教材、論文、標準、規劃等涉及抽象的概念和嚴密邏輯推理出的內容等,但這些內容都不太好讀,研讀這些內容一點也不舒服而是燒腦、費力。

成年人閱讀的第一原則

這樣就會造成許多人不願意去讀嚴肅的內容,從來不去看抽象概括性高的文章書籍,結果是,長期不去看也就看不懂了。

一個不太恰當的例子是,大部分人從來沒看過《三國志》,連《三國演義》也看不進去,但卻能聽三國演義的評書看相關的電視劇。

從企業角度說,企業內部的知識庫也存在這樣的問題:裡面存儲了太多的個人感觸而不是經過評審和驗證的可以直接指導工作的內容,雖然有作用,但作用有限。

當用戶覺得這些內容的價值不高時,也就是他們拋棄你的知識庫的時候!

要想成長快,要去讀知識密度高的內容

如果你閱讀和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提升自己,我們假設看一本書需要3個小時的時間。

你一年看10本書,就是花30個小時的時間成本。

但如果你這30個小時閱讀的內容都是知識密度極低的故事、個人感觸和不成熟的思考,這裡面真正能獲取的知識量可能是30(假設)。

但如果你讀的是知識密度極高的嚴肅、專業書籍、文獻,那可能知識量是300甚至3000。

成年人閱讀的第一原則

這就是為什麼你讀的不少,但效果卻一般的原因。

當然,上面只是一個類比!

但有兩種情況例外:

第一種,你是為放鬆和體驗去閱讀;

第二種,這個領域知識含量高的內容你都看過了,你已經走到這個領域的最前面,只能通過自己的實踐+別人的體驗來總結提升。

但這裡面也有一個問題,就是說對於知識密度高的內容看不懂、沒有興趣看下去該怎麼辦?

至於看不懂:背後可能是因為你沒有前置知識,之前的基礎不瞭解,所以看更深入的內容無法掌握。

建議從基礎開始,可以找教科書(核心概念、基礎知識)先讀,再去讀複雜內容。

至於沒興趣,背後是學習的動力不足,而學習動力不足的原因是個人目標不夠清晰,同時也沒有外部的壓力去推動。建議讀這篇關於目標的文章:我觀察了14年發現,那些很努力卻沒有成就的人都有一個特點 和這篇關於基於問題學習的方法的文章:學習的格局太低是硬傷

同樣時間下,如果你讀的都是知識密度很低的內容,你的長進一定不可能大。致力於有所成就的人,應該去選擇那些真正有價值、經過驗證、體系和結構化的內容去做,只有這樣才能在同樣時間內比你的小夥伴走的更快一些!(本文內容摘自《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該書已經上市,京東、噹噹和淘寶都有銷售)。

(本文作者為知名知識管理專家、KMCenter主任、《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你的知識需要管理》作者田志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