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農作物是外來引進的?

生猛歷史


我們常用“五穀豐登、六畜興旺”這樣美好的祝語表達對豐收的渴望,不僅僅是我們,我們的先祖對於穀物豐收的渴望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商代的甲骨文多有關於祈求風調雨順、穀物豐收的刻辭;二十四節氣是古人在天與田的俯仰之間總結出來的自然規律;鄭國渠、白渠這些古灌溉系統是先人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見證。


如今的我們旱澇保收,不再為了糧食的不足而煩憂,同時還有許多外來的作物豐富了我們的口腔,在得以果腹的同時還讓味蕾感受到不同的滋味。 如今佔據著國人餐桌上的兩大主食一為米,一為面。但是在距今4000年前的中國大地上還沒有麥子的痕跡。小麥起源於西亞,大體包括今天的巴以地區、黎巴嫩、約旦、敘利亞、伊拉克東北部和土耳其東南部。

那麼小麥何時來到中國的?

具體不詳,但至少就《左傳》記載來看應為春秋戰國期間,小麥就已經在北方地區廣為種植了。甲骨文中的“來”和“麥”這兩個字都被釋為麥類作物,“來”是小麥,“麥”是大麥。 還有一些從名字可以看出是外來的作物。


外來作物取名字的規律


1、

在秦漢和魏晉時期引入的作物往往會冠以“胡”字,比如胡椒,胡麻,胡麻就是芝麻,像我們現在餐桌基本離不開的香菜,原先叫胡荽(sui)也是外來的,另有黃瓜、蒜、核桃、蠶豆等也都是外來作物。

2、

不是所有外來的都叫胡,還有海字輩的。南北朝以後多用“海”字,海棗、海棠、海芋等等;


3、番

宋元至明清時外來的作物常用“番”字表示,如番薯,就是紅薯、花生叫番豆、番茄西紅柿等等。

4、

晚清從海路飄洋過海來的,多用“洋”,如洋芋、洋蔥、洋白菜、洋槐等。

外來作物的推廣不僅拓展了農業生產的空間,也極大地豐富了中國農業耕作制度的內容,使得傳統輪作複種、間作套種高度發展,提高了土地利用的效率。從外來作物中我們可以看到中西的交流,可以看到先人們利用自然的智慧,以及他們開放、包容的心態。


(北京民俗版權作品)近知北京風物,遠播四海民俗

“北京民俗”專注民俗文化 投稿,認識,閒扯請加民俗君微信:beijingminsu


北京民俗


時至今日,中國人的餐桌上已經有了種類豐富的農作物品種,各式各樣的五穀雜糧與蔬菜瓜果讓人們的副食營養得到了充分的提升。然而,今天我們所熟知的農作物其實都不是原產於中國,從西漢到現在的兩千餘年之間,眾多來自異域的農作物走上了我們的餐桌,成為了我們必不可少的美食享受。


絲路的饋贈

葡萄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植物之一。在中國古代,葡萄“蒲陶”(《史記·大宛列傳》)、“蒲桃”(《漢書·西域傳》)等幾種叫法。大約在5000~6000年以前,葡萄在北非、西亞與中亞等地已開始栽培。中國內地引進葡萄原來比較通行的說法是始自西漢時期的張騫出使西域,《史記·大宛列傳》和《漢書·西域傳》都有關於葡萄自西域引進的歷史。(今年來的考古資料顯示甘肅等地在張騫出使西域之前的年代就有葡萄種植的遺蹟,但是葡萄從西方傳入的結論應當是合理的。)
圖/葡萄


苜蓿,就是我們常說的三葉草的一種,是豆科多年生牧草。張騫通西域時,苜蓿作為良馬的飼料而被引入中國。《史記·大宛列傳》中記載:“大宛馬嗜苜蓿。漢使取其實來,於是天子始種苜蓿、蒲陶肥饒地。”這種苜蓿是傳說中的汗血寶馬的最愛,被人們稱作牧草之王。除了作為牲畜的飼料外,還被當作一種食用蔬菜,明代李時珍還在《本草綱目》中將其當做一味中藥使用。

圖/苜蓿


石榴,又名安石榴。張華的《博物志》中記載張騫出使西域,得塗林安石國榴種以歸,故名安石榴。在後來的中國傳統文化中,視石榴為吉祥物,與葡萄一樣寓意多子多福、兒孫滿堂。

棉花,古稱吉貝、梧桐木,也叫白疊。原產於中亞、西亞地區。《後漢書·西南夷傳》中記載哀牢人“有梧桐木華,績以為布,幅廣五尺,潔白不受垢汙。”又有《梁書·諸夷傳》曰:“高昌國……草實如繭,繭中絲如細纑,名曰白疊子,國人多取織為布。從東漢到魏晉南北朝時期,棉花已經在雲南與新疆地區成為人們日常紡織的材料。而中國內地早期則是將棉花作為一種觀賞花卉,真正普及到人們的日常衣著還是要等到元明時期。
圖/棉花


除此之外,路上絲綢之路為中國還帶來諸如(婆那娑)菠蘿蜜、(齊暾)油橄欖、胡椒、(阿月渾子)開心果、(底稱實)無花果、(波斯菜)菠菜等大量外來蔬果。

圖/菠蘿蜜


舶來的物產

玉米,原產於南美洲的墨西哥,是當地獨有的農作物品種。中國最早引入這種農作物是在明朝末年,當時的西班牙殖民者將拉丁美洲的這種稀有作物引種到東南亞,而後又輾轉至我國進行栽培。上世紀初,我國農業科學家對玉米進行了育種,使這種舶來品逐漸成為我國產量最高的農作物。
紅薯,又名甘薯。這種植物薯起源於墨西哥以及從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到秘魯一帶的熱帶美洲。後來由西班牙水手帶到今天的菲律賓種植,後來又經中國的海外客商傳入東南沿海地區。清陳世元《金薯傳習錄》中援引《採錄閩侯合志》:“按番薯種出海外呂宋。明萬曆年間閩人陳振龍貿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種之法入中國。值閩中旱飢。振龍子經綸白於巡撫金學曾令試為種時,大有收穫,可充穀食之半。這種農作物的引入大大緩解了當地因為地狹人稠的糧食缺乏局面。
圖/甘薯


馬鈴薯,就是我們熟悉的土豆。原產於南美洲安第斯山區。同樣是通過西班牙人傳入我國,後來廣泛栽種於中國北方的寒冷乾旱地區,大大提高了當地的糧食產量。

圖/土豆


以上三種農作物的傳入極大地提高了我國的農作物產量,並且讓原來難以開墾荒地得以重新利用起來。明清時期的中國人口迅速增長與這些農作物的廣泛種植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所謂的康乾盛世,很大基礎上是一個舶來農作物帶來的“盛世”。

參考文獻:1.劉啟振、王思明:《陸上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的域外農作物》
2.魏照信,陳榮賢主編,農作物制種技術,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歷史研習社


先來考大家一箇中學歷史題,下列農作物哪些是明朝時從國外引進的 :①玉米②甘薯③馬鈴薯④花生⑤向日葵⑥葡萄⑦西瓜 A、④⑤⑥⑦ B、①②⑤⑥ C、①②③④⑤ D、③⑤⑥⑦


怎麼樣,你做【cai】出來了嗎?答案就是C,其實,以上這些作物都是外來引進的,像番茄、辣椒、棉花等,中國的大部分農作物都是從外國引進的。上題中的葡萄在漢朝張騫出使西域就帶回來了,而西瓜在唐朝初年引進西域,五代時期引入內地,所以西遊記中孫悟空偷西瓜的故事應該發生在西域。

從國外引進的農作物,對中國幫助最大的就是紅薯和玉米,都引進自南美洲,為明朝解決了農民吃飯的問題。玉米是十六世紀被引進中國的,十八世紀又傳入印度,至今世界各國仍然很重視這種糧食作物。



南宋時期,從東南亞引進水稻。除此之外,黃瓜、茄子、菠菜、番茄、香菜、萵苣、胡蘿蔔、包心菜、南瓜、四季豆、西葫蘆、生菜、菜花、洋蔥、大蒜、西芹、金花菜等蔬菜也是從國外引進的。可以說,我們現在能吃飯的大部分蔬菜水果和糧食,都是國外引進的。


歷史密探


一般來說,古代引進的農作物,在名稱前大多加“胡”字,或者“番”字,或者在名字前加某個國家的簡稱,以示與吾中華物種之區別。清代以後引進的農作物或者其他產品,則在名稱前大多加“洋”字,以示區別。

比如以引進國命名的農作物:

「石榴」:最早叫安石榴,安指安國,石指的是石國,都是當時的西域國家中的中亞國家,大約在三國時期傳入中國的。

以“胡”命名的農作物:

「黃瓜」:「胡瓜」,原產於印度,由西漢時期張騫出使西域帶回。隋煬帝忌諱胡人,改為“黃瓜”。

「芝麻」:「胡麻」,張騫帶回。

「核桃」:「胡桃」,原產於中亞地帶,張騫帶回。

「胡椒」:原產於南印度,張騫帶回。

「香菜」:學名「芫荽」,「胡荽」,張騫帶回。

「蠶豆」:「胡豆」,張騫帶回。

「大蒜」:「胡蒜」,張騫帶回,對應中國本地產的「小蒜」。

「胡蘿蔔」:宋末元初傳入中國。

以“番”命名的農作物:

「玉米」:「番麥」,16世紀,明嘉靖年間前傳入中國。

「紅薯」:「番薯」,明萬曆年間傳入中國。

「向日葵」:「西番菊」,明萬曆年間前傳入中國。

「西紅柿」:「番茄」,明萬曆年間有記載。

「四季豆」:明萬曆年有記載。

「辣椒」:「番椒」,明末傳入中國。


何欣委


有很多農作物都是引進來的,比如說玉米,土豆,地瓜,番茄,胡蘿蔔,向日葵等。由於篇幅有限就說幾種常見的農作物吧!

玉米又叫苞米,棒子。玉米原產於南美洲在大航海時代散播世界各地主要種植在溫帶地區,玉米在明代中期傳入中國。玉米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包括蛋白質,脂肪,纖維素等。玉米應用面非常的廣泛既可以加工成食品又可以加工成飼料還可以生成燃料,可以說我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玉米了。



馬鈴薯又稱作土豆,原產於南美洲安第斯山區的秘魯和智利地區。土豆在很早時期得到了印第安人的種植,在哥倫布大航海時期傳入了歐洲並在歐洲廣泛種植,隨著對外貿易在17世紀傳入中國在中國地區廣泛種植。土豆產量高是很好的農作物,在多次拯救飢餓災荒中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花生又叫落花生,原產於南美洲。花生是重要的產油作物。除了日常食用還能當作一種中藥也能在工業中得到應用。花生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和維生素,花生還能控制食慾,控制血糖保持心臟健康。

辣椒原產於墨西哥,在明朝末年傳入中國在我國四川,貴州,湖南等地大面積種植。辣椒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辣椒不盡是一種調味料還是一味藥材能行血驅寒。


大明說史


中國大量的農作物及食材引進始於漢代,張騫出使西域以後,中外交流有了很大發展,從國外引進了許多食物原料,有苜蓿、葡萄、石榴、大蒜、黃瓜、胡荽、胡桃、胡蔥、胡豆,還有西瓜、南瓜、蕓薹、海棗、海芋、萵苣、菠菜、絲瓜、茄子、占城稻等。它們中的大部分很快被廣泛用於飲食烹飪中,成為常用品種,大大地豐富了中國的食物原料。

明清時期,中國從國外引進的食物原料有辣椒、番薯、番茄、呂宋芒果、洋蔥、馬鈴薯等,而影響最大的是辣椒和番薯。辣椒原產於南美洲的秘魯,在墨西哥被馴化為栽培種,15世紀傳入歐洲,明代傳入中國,被稱為番椒,只是作為觀賞花卉,後來才逐漸用作調味料。明代湯顯祖在萬曆二十六年(1598)完成的《牡丹亭》中列舉有“辣椒花”。到明末徐光啟《農政全書》才指出了辣椒的食用價值:“番椒,又名秦椒,白花,子如禿筆頭,色紅鮮可愛,味甚辣。”清代時,辣椒的食用價值被充分認識,既作蔬菜,又作辣味調料,朱彝尊在《食憲鴻秘》中正式將它列為36種香料之一。從清代開始,我國的西北、西南、中南、華南等地均大量種植辣椒,並培育出許多新品種供烹飪食用,尤其是川、滇、黔、湘更是大量和巧妙使用辣椒,使當地烹飪發生了劃時代的變化。

番薯,又名甘薯、朱薯、紅薯、地瓜、紅苕、甜薯等。它原產於美洲中南部,16世紀傳入西班牙,後由西班牙水手帶到菲律賓。明代萬曆年間商人陳振龍在菲律賓呂宋島,看到當地“朱薯被野,生熟可茹”,“功同五穀”,“民生所賴”(見《金薯傳習錄》),便經過多方努力,在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巧妙地將薯藤包紮後“偷”渡、帶回福建,試種成功,接著在福建乃至全國各地廣泛種植並食用,人們把它看作“救荒第一義”。

(因為傳播知識,無任何商業目的,所有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之,立即刪除)


美食理想


蔬菜類

一、胡蘿蔔

1.歷史來源:公元10世紀從伊朗引入歐洲大陸,約在13世紀,胡蘿蔔從伊朗引入中國,發展成中國生態型,15世紀見於英國 ,發展成歐洲生態型,16世紀傳入美國,於16世紀從中國傳入日本。

2.營養價值:胡蘿蔔營養豐富。有治療夜盲症、保護呼吸道和促進兒童生長等功能。此外還含較多的鈣、磷、鐵等礦物質。生食或熟食均可。還可醃製、醬漬、制幹或作飼料。

二、西紅柿/番茄

1.歷史:番茄最早生長於南美洲的秘魯和墨西哥,是一種生長在森林裡的野生漿果。因為色彩嬌豔,當地人把它當作有毒的果子,視為“狐狸的果實”,稱之為“狼桃”,只用來觀賞,無人敢食,只是把它作為一種觀賞植物來對待。

2.營養價值:每人每天食用50克-100克鮮番茄,即可滿足人體對幾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需要。番茄含的“番茄素”,有抑制細菌的作用;含的蘋果酸、檸檬酸和糖類,有助消化的功能。番茄含有豐富的營養,又有多種功用被稱為神奇的菜中之果。番茄內的蘋果酸和檸檬酸等有機酸,還有增加胃液酸度,幫助消化,調整胃腸功能的作用。番茄中含有果酸,能降低膽固醇的含量,對高血脂症很有益處。番茄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以及胡蘿蔔素和鈣、磷、鉀、鎂、鐵、鋅、銅和碘等多種元素,還含有蛋白質、糖類、有機酸、纖維素。

水果類

一、菠蘿/鳳梨

1.歷史:菠蘿原產於美洲的巴西,公元1492年哥倫布和水手們登上西印度群島的一個島嶼時,就已看到島上村莊闢有大片菠蘿園。這裡的印第安人,正是栽培菠蘿的開拓者。 此後,菠蘿逐步傳播到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澳大利等60多個國家,至今以夏威夷種的最多,總產量居世界第一位。而我國的菠蘿是在16世紀中期由葡萄牙傳教士帶到澳門,然後引種到華南和臺灣等地的。

2.營養價值:鳳梨營養豐富,其成分包括糖類、蛋白質、脂肪、維生素A、B1.B2.C、蛋白質分解酵素及鈣、磷、鐵、有機酸類、尼克酸等,尤其以維生素C含量最高。鳳梨味甘、微酸,性微寒,有清熱解暑、生津止渴、利小便的功效,可用於傷暑、身熱煩渴、腹中痞悶、消化不良、小便不利、頭昏眼花等症。而且在果汁中,還含有一種跟胃液相類似的酵素,可以分解蛋白,幫助消化。美味的菠蘿,這種水果不僅可以減肥,而且對身體健康有著不同的功效。

二、番石榴

1.歷史來源:番石榴是一種適應性很強的熱帶果樹。原產美洲熱帶,16-17世紀傳播至世界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如北美洲、大洋洲、新西蘭、太平洋諸島、印度尼西亞、印度、馬來西亞、北非、越南等。約17世紀末傳入中國。臺灣、海南、廣東、廣西、福建、江西、雲南等省均有栽培,有的地方已逸為野生果樹。

2.營養價值:番石榴味道甘甜多汁,果肉柔滑,果心較少無籽,常吃可以補充人體所缺乏的營養成分,可以強身健體提高身體素質。比起蘋果,番石榴所含有的脂肪少38%,卡路里少42%。

【雲種養APP—匯聚全國農技專家為你免費服務,點擊“瞭解更多”】


雲種養


主要得益於絲綢之路,玉米、馬鈴薯、番薯、花生、豌豆、大蒜、菠菜、苜蓿、葡萄、芝麻、辣椒、胡蘿蔔、核桃、西瓜、番茄等都是從國外傳入的。

從陸上絲綢之路引進的農作物有20多種,最先是西漢時期傳入的葡萄和苜蓿,繼而是東漢時期的豌豆和大蒜,還有漢代傳入的核桃、黃瓜、芝麻、石榴和棉花,以及唐代及以後傳入的胡椒、菠菜、西瓜等。比如我們最常吃的黃瓜,其實原產自喜馬拉雅山南麓;而我們穿衣必不可少的棉花,原產自印度;而夏天必備的西瓜,原產自非洲。



宋元以後,海上絲綢之路發揮重要作用。宋代引入了原產自占城的占城稻、西亞的胡蘿蔔,元代引入了原產自中亞的洋蔥,元末明初引入了原產自中南美的南瓜、原產自南美的小粒型花生,明代引入了番薯、玉米、辣椒、芒果、向日葵、番茄,明末清初引入了原產自南美的馬鈴薯,清代引入了原產自地中海東部的花菜、原產自南美的菠蘿、原產自南家索小亞細亞的西洋蘋果等。

漢代以前,我們只會利用動物油脂,現在大家可以吃到各種植物油,得益於海外油料作物的傳入。而且,農作物的品種豐富了,也促進了廚藝的創新和交流,漸漸有了我們現在各種美食,妙哉!


蛋圈一科


歷史上有哪些農作物是外來引進的?那可太多了,首先我腦子裡想到的胡蘿蔔、洋白菜、番茄、洋芋等,從這些農作物從名稱上就能看得出來是外來物種,那麼還有哪些呢?下面由我一一道來。

最常見的是小麥,中國人吃麵食的比例非常高,所以小麥應該是種植最普遍的外來物種了。小麥是4000年前從西亞傳入中國的。除了小麥之外還有大麥,也是從西亞傳入的。葡萄和苜蓿是張騫出使西域之後帶回來的物種。這兩種作物,一種給我們提供了葡萄酒,而苜蓿草則是養馬的重要飼料,這樣說來,他還對中國古代的國防力量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呢。開心果至少在唐代以前就傳入中國了。黃瓜是南北朝以前從印度或者西亞傳入中國的。從越南傳入的占城稻也是中國古代非常重要的農作物,占城稻是北宋時期傳入中國的。作為一種重要的水果,西瓜是從非洲傳入中國的。還有玉米,是從美洲印第安人最早培育,明朝時期由傳教士傳入中國的。說到印第安人,他還給我們貢獻了菸草,真不知道這是好事還是壞事?其實對於印第安人來說,菸草也是一種重要的陣痛藥材。咖啡和可可也都是從外國引進的,過去我們的老祖先都只喝茶的吧?自從這兩種作物引進來之後,我們的飲料就變得豐富多彩了。花生是也原產美洲的作物。甘薯是1593年從菲律賓引入中國的。

其實還有一種非常重要的外來物種,那就是辣椒。中國現在很多省份的人吃飯基本上離不開辣椒了。辣椒原產地是中南美洲,是明朝才傳入中國的。以前中國人主要用利用蔥蒜等烹飪出食品的辣味。肉豆蔻,丁香,桂皮,胡椒等調味品都是從印尼一代傳入國內的,所以那裡才被稱之為香料群島。自從有了這些調味料,我們的飯桌才變的豐富多彩起來了對嗎。

還有一種很重要的外來物種不是用來吃的,那就是棉花,在此之前我們的老祖宗上層人士只穿皮草或者是桑蠶絲的,而窮人則以麻製品為主。所以棉花的傳入對普通的中國老百姓來說是非常大的福音。作為植物油的重要來源芝麻、花生和葵花子都是從國外傳進來的。在此之前,中國人食用油主要以動物油為主。腰果則是20世紀30年代才從國外引進的,它的原產地是巴西的東北部。

上面說的有點亂,下面我們對外來物種進行分分類:首先是糧食作物類:這裡面最重要的就是小麥,除此之外還有大麥,占城稻,甘薯和玉米。穿著類:主要是棉花。飼料類:苜蓿。榨油類:花生、芝麻、葵花籽。釀酒類:葡萄、玉米。水果類:西瓜,葡萄,菠蘿。蔬菜類:土豆,西紅柿,黃瓜,洋白菜,西葫蘆,胡蘿蔔,南瓜,筍瓜,佛手瓜,番石榴,番荔枝,番木瓜。飲料類:咖啡和可可。調料類:肉豆蔻,丁香,桂皮,胡椒。其他分類:菸草。好了,能想到的就這麼多了,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筆耕南陽


在當代,中國人的餐桌已經有非常多的食物可以吃了,五穀雜糧,蔬菜瓜果,各種肉類,然而,其實很多大家熟悉的食物,原產地並不是中國,很多食物都是在各個朝代引進到中國的,最後變成了我們餐桌上的美食,那麼,這些食物都有什麼呢?

一辣椒 大家應該想不到,很多人包括我,最愛的辣椒,都不是中國原產的,無辣不歡呀,辣椒其實是原產地中南美洲,明朝才傳到了我國,現在很多人吃飯都離不開辣椒了吧?😄

二番茄 我們這裡俗稱的西紅柿,洋柿子,其實最早是生長於南美洲的秘魯和墨西哥,最開始因為色彩鮮豔,當地人稱為狼桃,沒人敢吃,作為觀賞食物欣賞,直到後來才開始當作食物。

三藕 在古代稱女子細嫩的手臂為藕臂,藕作為食物味道香,適合搭配多種食物,口感很好,但是藕也並不是我國的特產,是由西亞傳過來的。

四馬鈴薯 也就是大家俗稱的土豆啦。原產秘魯和玻利維亞地區,大約1570年傳入西班牙,1650年明朝末期傳入中國。

五花生 花生大家都喜歡吃吧?喝酒時來兩個花生粒,簡直就是白酒伴侶呀,原產美洲,分小粒型和大粒型,小粒型明朝引進,大粒型清代引進的

還有好多我們熟知的農作物,其實都是國外引進的,不過不管是哪裡的,都是地球上的美食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