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人的故事:大医精诚,专访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主任马方

今年的夏天格外热,可当记者走近今天的采访人物——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委会主任委员马方教授时,暑热马上被他平和的笑容和平实的语言驱散。从天时地利人和到说文解字;从营养的维护和修复功能到治未病;从一个联盟平台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之路,马方教授学识渊博、思维敏捷、风趣幽默,采访从高考志愿、专业选择谈起——

专业和兴趣并重

报考医学专业是听家长的话,当年的高考成绩是在清华大学录取分之上,但我却没有选择服从专业分配,被二志愿北京医科大学录取,选择的是公共卫生专业,这也是我自己的选择,主要是源于兴趣。

协和人的故事:大医精诚,专访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主任马方

对公共卫生领域的事情感兴趣,对环保感兴趣,对人们的健康感兴趣,对烹饪感兴趣,这是我的初衷。兴趣往往是最好的老师,6年的学习坚定了马方教授的选择。1987年,由于品学兼优,马方大学毕业后直接选择到了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工作。当时营养科有三位老前辈,他们很注重培养年轻人,这对马方等年轻营养师来说无疑是非常幸运,老前辈们亲自带着查房,外出会诊,对临床营养重新学起。临床营养的精髓和内涵在实际中得到学习和成长。

北京协和医院在建院初期就有营养科,在老一辈营养专家的言传身教下,和其它科室一起合作,营养科和所有疾病都相关,面对全院所有的科室,有营养问题会找我们进行会诊。马方教授在临床营养科研方面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协和人的故事:大医精诚,专访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主任马方

1995年就被任命为营养科副主任、行政第一负责人,那时他正值而立之年,可以说是“协和”历史上最年轻的科室领导人之一。谦逊的马教授将这些成绩归功于老一辈营养专家的栽培。

大夫方舟 引营养学发展新方向

营养科的工作过程是再学习的过程,更是实践的过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一句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人生哲理,也是最朴素的一句从医的真理。

协和人的故事:大医精诚,专访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主任马方

营养科很大一部分工作是对医院其他科室配合治疗,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治疗方面有两个成功的例子:一个是神经性厌食的女孩子,来就医时瘦得皮包骨头,眼皮上的血管能看得很清楚,我们在治疗过程中,带着她亲自做饭,配合心理辅导,调养,在我们这里经过一段时间的饮食调整后,由60斤增加到了80斤。

还有一个印象极为深刻的患者,是一位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现在也是一种疑难病,肠子上全是溃疡,当时都已经给家属下了病危通知,医院在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包括肠内肠外营养、普通膳食营养进行营养搭配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挽救了病人的生命。那时行医,我们医院的医生还会在病人痊愈出院后去做家访,病人恢复了健康,一家人都很感激。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根据不同的病人给出不同的营养方剂,一对一的因人而施救,一个个不同病患的病人都到救治,我所做的工作得到临床的认可,得到患者的认可,实现了社会价值,这也正是我行医的初衷。

在北京协和医院工作了31年,管理营养科22年,做营养科主任18年,可以说,我见证了临床营养改革开放后的变化,那就是营养科逐渐成为规范的一个学科。我的名字是一个“方”字,在《说文解字》中,“方”字似两舟并行,这也恰似医院各临床科室与营养科室的关系。

协和人的故事:大医精诚,专访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主任马方

2018年是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第二个“三年计划”的开局之年。过去3年,改善医疗服务工作扎实推进,取得显著成效,为“新三年”打下了坚实基础。新的三年,国民营养健康方案越来越提上日程,如何把国民营养健康进一步向纵深推进、再上新台阶,需要全社会一起行动起来。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在营养治疗与健康膳食营养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我国临床营养人员的培训基地和成长摇篮,数十年来为我国培养了大量营养专业人才,今后,我们会持续为规范全民健康营养体系做出贡献。今后我们会从医院走向院外,发挥更多的作用。

营养与保健 要持有正见

营养与社会上所 称 的“保健品”有什么差异,作为权威专家,马方教授给出权威的正见------营养与保健很难分开,但营养是专业性、学术性很强的一个独立的学科体系。界定范围从人群来看,分为健康人,特殊阶段(儿童期、孕期),亚健康阶段,病人,所需要营养不一样。从营养的概念来讲,不是简单的吃与不吃的问题,什么是营养,正确的定义是“吃东西后能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利用,达到增加体质的作用;不能被消化的排除体外,这人体代谢的整个过程称为营养”,怎么吃,吃得是否有用,营养要有针对性,要发挥正常作用。保健是正常营养素,起到预防作用;而疾病营养很复杂,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是治疗作用,疾病对人体的伤害是不能充分吸收营养物,常见的七大营养素,要合理补充,保持人体正常机能,让人体正常机能恢复,修复功能,变成正常状态,恢复健康。药物是帮助控制疾病,营养作用是修复,恢复健康。

对于营养,第一不要过于夸大,第二要了解营养两大功能,维护正常功能,和修复患者吸收正常营养的功能,深奥的道理在其中,需要专业的人士要花很大精力,营养是专业性、学术性很强的一个独立的学科体系。

修复作用的营养品分为三种,一是普通食品,二是食物中的一些营养成分提炼出来,比如单纯的一个维生素A,维生素C等片剂;三是功能性食品,如营养粉、营养液等,有共用的,有专病用的,比如肾病、糖尿病专用的,再往上是药品,这都是西医的体系,这些年我们希望在中医的体系深入挖掘一下,比如药食同源,药膳等。再往下,可深入到治未病,起到预防的作用。

营养与“天时、地利、人和”相关。天时来讲,与年龄、性别、天气,以及四季等因素相关;地利来讲,不同的地域、民族、种族,不同的饮食结构、不同的工作环境(高危或高寒)、不同的肠道功能、肠道微生态都相关;人和来讲,与人的健康、亚健康、病态,具很强的个体化差异。

专家简介

协和人的故事:大医精诚,专访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主任马方

马方,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营养部主任。担任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营养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临床营养专业委员,北京卫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兼任中国烹饪协会营养执委,中国美食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烹饪协会常务理事。

从事临床营养工作30余年,擅长糖尿病、痛风、肥胖等慢性疾病的营养治疗。著有或参与编著《现代临床营养学》、《哮喘病学》、《临床营养学教材》、《欧米伽膳食》等多部专业及科普书籍。2007年担任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带领协会主要进行营养科规范化建设与管理工作,并受卫生部医政司委托组织开展全国范围内172家医疗机构临床营养科的试点工作及组织编写了《临床营养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营养诊疗指南》。近年来致力于营养知识的宣传与普及,组织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的营养专家开展了社区及家庭的营养教育,主编和出版了相应的教材。

关注“北京尤迈医学诊所”或“尤迈健康”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健康资讯和协和大专家背后的故事。若确认需要预约北京协和专家服务,可添加微信号youmaizs,进行咨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