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普樂寺之傳說

話說大唐乾封元年,高宗下令天下諸州各置一寺廟,後又於鹹享二年興建了洛陽龍門奉先寺,佛教從此進入了隆盛時期。卻說是風儀元年,西域密宗高僧佛陀波利,欣聞東土震旦國有文殊菩薩住處清涼山,就不惜跋涉遠行,歷時三載到得大唐京都長安,徵得高宗許可後,又輾轉朝五臺山行進。一直走到臺南三十餘里處,在虎陽嶺上,只見這裡草碧花香,林木蔥蘢,其山體峻峭,且呈五峰聳立之狀。波利心生歡喜,五體投地。面對嶺上禱告:“如來滅度後,眾聖潛靈,唯有大聖文殊師利,大悲無盡,於此山中,激引群生,教諸菩薩。某欲親睹聖容,遠涉流沙,前來瞻禮,萬望大慈,讓我見到真容,聊接慈語。”說畢,波利悲泣,並再向山嶺禮敬。這時,忽見一老人,立於波利眼前,用婆羅門語說:“你一片真情,遠訪聖蹤。這漢地眾生多造罪業,出家僧侶,屢犯戒律,西土有經典為《佛頂尊勝陀羅尼》,能滅眾生重罪惡業,你拿來沒有?”波利答道: “貧僧一心禮聖,沒有拿經來。” “既然沒有帶來經典,你不是白來一趟嗎?”老人又說:“即使是見到文殊你能認識他嗎?你應迅速返回,取來此經,利益此土多苦眾生,還愁見不到文殊菩薩嗎?”波利聽了老人的話,彷彿茅塞頓開,朝老人足底連連叩拜,待他舉頭望時,老人已經失其所在。佛陀波利悲喜交加,頓然悟到,自己已經見到文殊大聖了,這樣更加堅定了他返回西域尊請《佛頂尊勝陀羅尼經》的決心。

五臺山普樂寺之傳說

終於弘道元年,佛陀波利攜《佛頂尊勝陀羅尼經》返回大唐京都長安。大臣們得此消息奏報高宗,皇帝大悅,立即命令日照三藏法師與波利共同完成翻譯任務,並且賜波利綢緞三千匹。波利跪在皇帝面前泣奏道: “貧僧奉文殊聖命取經,目的是為了濟渡眾生,並非為富貴而往還,願陛下明察我的心思,收回所賜之物。”高宗准奏,收回賜品,將波利與三藏所譯唐本賜贈西明寺,命該寺僧人正順等再譯。幾經努力終於完成了陀羅尼經的譯著。之後,波利攜梵本前往五臺山。

五臺山普樂寺之傳說

這次攜經登五臺山時,已是又一年的初夏了,佛陀波利途步艱難跋涉,行至虎陽嶺下,三步一叩首,五步一禮敬,直到臺懷地境。在大白塔前停留時,只見金剛窟所處山崖,光綱莊嚴,寶剎殊勝,聖真肅穆,林木森森。波利加快腳步,徑自步人金剛窟中,其餘隨從眼中所見,俱是一個景象非凡的佛門寺宇,待波利人內,聖境頓失,唯有一個天然巖洞存於眼前。正待他們呼喚波利出窟時,只聽洞裡傳來微微嗡響,繼而是誦經禮佛 的聲音。大家知道,西來聖僧已經找到了自己的歸宿。

五臺山普樂寺之傳說

然而,佛陀波利帶來的《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卻盛行於世,為中外文化交流寫下了重重的一筆。《華嚴》經中說:“華藏世界所有塵,一一塵中見法界。寶光現佛如雲集,此是如來剎自在。”由此可見,金剛窟絕非凡界,真所謂不可思議。

五臺山普樂寺之傳說

金剛窟所處溝谷,史稱樓觀谷,因宋時建有五郎廟,俗稱五郎谷。就是這一處莊嚴之境,元朝時,黃教高僧作為帝師,到五臺山傳法佈道,在此處修習閉關,建造一座寺院,即是現在的普樂寺的前身,當時名為普寧寺,是與羅睺寺、圓照寺同時興建的佛教寺院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