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普乐寺之传说

话说大唐乾封元年,高宗下令天下诸州各置一寺庙,后又于咸享二年兴建了洛阳龙门奉先寺,佛教从此进入了隆盛时期。却说是风仪元年,西域密宗高僧佛陀波利,欣闻东土震旦国有文殊菩萨住处清凉山,就不惜跋涉远行,历时三载到得大唐京都长安,征得高宗许可后,又辗转朝五台山行进。一直走到台南三十余里处,在虎阳岭上,只见这里草碧花香,林木葱茏,其山体峻峭,且呈五峰耸立之状。波利心生欢喜,五体投地。面对岭上祷告:“如来灭度后,众圣潜灵,唯有大圣文殊师利,大悲无尽,于此山中,激引群生,教诸菩萨。某欲亲睹圣容,远涉流沙,前来瞻礼,万望大慈,让我见到真容,聊接慈语。”说毕,波利悲泣,并再向山岭礼敬。这时,忽见一老人,立于波利眼前,用婆罗门语说:“你一片真情,远访圣踪。这汉地众生多造罪业,出家僧侣,屡犯戒律,西土有经典为《佛顶尊胜陀罗尼》,能灭众生重罪恶业,你拿来没有?”波利答道: “贫僧一心礼圣,没有拿经来。” “既然没有带来经典,你不是白来一趟吗?”老人又说:“即使是见到文殊你能认识他吗?你应迅速返回,取来此经,利益此土多苦众生,还愁见不到文殊菩萨吗?”波利听了老人的话,仿佛茅塞顿开,朝老人足底连连叩拜,待他举头望时,老人已经失其所在。佛陀波利悲喜交加,顿然悟到,自己已经见到文殊大圣了,这样更加坚定了他返回西域尊请《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的决心。

五台山普乐寺之传说

终于弘道元年,佛陀波利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返回大唐京都长安。大臣们得此消息奏报高宗,皇帝大悦,立即命令日照三藏法师与波利共同完成翻译任务,并且赐波利绸缎三千匹。波利跪在皇帝面前泣奏道: “贫僧奉文殊圣命取经,目的是为了济渡众生,并非为富贵而往还,愿陛下明察我的心思,收回所赐之物。”高宗准奏,收回赐品,将波利与三藏所译唐本赐赠西明寺,命该寺僧人正顺等再译。几经努力终于完成了陀罗尼经的译著。之后,波利携梵本前往五台山。

五台山普乐寺之传说

这次携经登五台山时,已是又一年的初夏了,佛陀波利途步艰难跋涉,行至虎阳岭下,三步一叩首,五步一礼敬,直到台怀地境。在大白塔前停留时,只见金刚窟所处山崖,光纲庄严,宝刹殊胜,圣真肃穆,林木森森。波利加快脚步,径自步人金刚窟中,其余随从眼中所见,俱是一个景象非凡的佛门寺宇,待波利人内,圣境顿失,唯有一个天然岩洞存于眼前。正待他们呼唤波利出窟时,只听洞里传来微微嗡响,继而是诵经礼佛 的声音。大家知道,西来圣僧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五台山普乐寺之传说

然而,佛陀波利带来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却盛行于世,为中外文化交流写下了重重的一笔。《华严》经中说:“华藏世界所有尘,一一尘中见法界。宝光现佛如云集,此是如来刹自在。”由此可见,金刚窟绝非凡界,真所谓不可思议。

五台山普乐寺之传说

金刚窟所处沟谷,史称楼观谷,因宋时建有五郎庙,俗称五郎谷。就是这一处庄严之境,元朝时,黄教高僧作为帝师,到五台山传法布道,在此处修习闭关,建造一座寺院,即是现在的普乐寺的前身,当时名为普宁寺,是与罗睺寺、圆照寺同时兴建的佛教寺院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