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陆海统筹,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全国海洋产业发展研讨会暨第三届深圳海洋发展论坛在深召开

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本报讯(记者 刘肖勇 莫文艺 通讯员 韩战锋 朱文兴)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实施这一重大部署,对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8月16-17日,由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及中国海洋学会联合主办,深圳市海洋学会承办的“全国海洋产业发展研讨会暨第三届深圳海洋发展论坛”在深圳市五洲宾馆举行。

坚持陆海统筹,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中国海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主任蒋兴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包振民,深圳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林洁,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科协主席蒋宇扬,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主任黄晶等嘉宾出席16日上午论坛开幕式及主论坛。

林洁表示,深圳将抢抓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重大机遇,坚持陆海统筹,科学开发,将海洋事业发展放在城市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蒋兴伟指出,深圳市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以改革为引领,拥有一大批高科技高水平企业,与此同时,深圳人才优势、研发优势突出,为实现海洋创新合作,海洋技术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论坛中,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兴伟、包振民,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主任黄晶,中广核集团副总裁施兵,中国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招商蛇口董事长孙承铭,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海军装备部原副部长(少将)赵登平等专家学者围绕海洋强国战略、海洋产业发展与合作、海洋科技和产业发展,以及海洋产业国际合作等领域作了专题报告。

近来年,海洋产业正在成为科技革命的重要分支,竞争已从传统领域延伸至科技、金融、高端服务等具有更高附加值的领域。在国家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推动下,海洋产业也被赋予了向更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据悉,深圳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具有优越的区位、政策、环境等优势,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初步建立海洋产业、海洋科技、生态环保、教育人才等发展体系。

“全国海洋产业发展研讨会暨第三届深圳海洋发展论坛”紧紧围绕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以及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战略部署,以“梦逐大海,走向深蓝”为主题,秉承“更高水准、更高要求、更高目标”的原则,共组织开展了5场论坛,其中主论坛以“科技兴海,共筑强国梦”为主题,4场平行论坛主题分别为“创新驱动海工装备发展”“走进大数据时代,共建智慧海洋”“海洋生物产业创新发展”“海洋金融及海洋现代服务业”。大会为每场论坛邀请了超过8名行业专家、企业代表作演讲,对海洋相关技术、产业进行全面研讨,旨在为全国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和新兴海洋产业领域间项目对接、技术交流和投融资服务合作搭建一个高端、便捷的平台。

本次论坛得到国家自然资源部、深圳市人民政府以及国内相关涉海部门、研究机构、企业的大力支持,国内海洋领域专家、科研院校代表、沿海部分省(市)相关部门领导、涉海相关企业代表以及媒体代表约500人参加了会议。

专家观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兴伟:

海洋卫星是空间遥感的一个重要部分,海洋空间遥感已经广泛应用于海洋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在海洋的资源环境和海洋防灾减灾方面都做出了很好的贡献,海洋空间遥感已经进入到系列化和业务化,之前发射的海洋卫星属于有科研性质和实验性质的,但也用于海洋空间遥感的监测。我们目前有5颗海洋卫星待发,后面还有9颗海洋卫星在立项待研,到2020年前后,我们将有7颗海洋卫星发射上天,形成了全球的海洋监测的能力。十二五期间我们从单一型号到多种型号,从实验应用到优化应用服务转型,现在我们在瞄着事业化和业务化快速发展,地面布局继续完善,现在有北京、海南、牡丹江和杭州接收站,构成了海洋卫星地面系统。

我国在2002年发射了海洋1号,结束了没有海洋卫星的历史,实现了零的突破,它虽然还是实验卫星,但是应用了将近8年的时间,打破了海洋空间遥感卫星里面长寿命卫星的记录。海洋2号卫星是海洋动力环境探测卫星,是我国首颗集主、被动微波遥感器于一体的遥感卫星,高分3号卫星也为海洋监测提供了很好的数据。到2020年我们将发射14颗海洋卫星,实现我国海洋水色卫星星座、海洋动力卫星星座等监测平台,还将打造一系列的后续的海洋二号卫星,同时发展海洋三号和高轨道卫星,形成三大系列的海洋卫星的系列。后续我国还将发展新兴的海洋卫星,进行海面盐度、海流观测、次表层观测、海洋成分探测,海洋凝视观测、海底探测等,未来也将对海洋进行遥感探测。我们的海洋卫星将会助力海洋强国的建设,为整个海洋事业的快速发展做好服务支撑。

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赵登平:

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了坚持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什么是海洋强国?海洋强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一是要拥有强大的海上力量,能够为国家提供海洋方向的安全保障,有效地维护国家海洋利益。二是具有较高的海洋科技水平,在海洋开发利用方面成效显著。三是拥有发达的海洋军事,在国家海洋经济总量中占有重要地位。四是国民具有较强的海洋意识和海洋文化。最后,在国际海洋事务中,有较大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能够为世界海洋事业发展,保护海洋环境,维护海洋安全作出较大的贡献。

其中,增强国民海洋意识,培育海洋文化对于建设海洋强国意义重大,也十分迫切,海洋领域的专家学者不仅要在战略层面为建设海洋强国献计献策,还应该作为海洋意识和海洋文化的现行者和启蒙者,加快推进海洋知识进学校,进课堂,进教材的要求,为海洋意识和海洋文化纳入教育体系作出贡献;媒体在涉及海洋经济和海洋文化的重要纪念日和节日应该重点进行宣传;教育机构、社会团体应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海洋文化活动;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制订措施,与全社会一起鼓励、支持年轻人到海上去,从事与海洋有关的工作。

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主任黄晶:

我们国家对海洋的关注与日俱增,非常重视,但我国海洋基础研究相对薄弱,原始创新显著不足,海洋科技成果能力转化不足,海洋科技资源分散,整合能力不足,科技支撑海洋安全保障的能力不足。而深圳具有区位优势、经济实力、创新创业的环境优势、人才优势、金融资本的优势等特色和优势。对此建议在战略规划机制统筹、多元化投入机制、机构建设、多元化发展等方面综合发展。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科技与信息化部主任刘飞:

虽然近几年我们在深海开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美国、欧洲等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大量的配套系统和设备都依赖进口,我们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我们必须建立起自主创新、核心可控的发展体系,与重大深海工程项目带动深圳科研等重大能力的提升,以高端装备的产业化发展带动深海装备制造业集群式发展,提升我国高端海洋装备制造整体。

这要求我们要坚持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积极开发深海装备,此外,只有深海装备全产业链的协同,开放创新才能保证我国深海装备和技术不断适应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按照党中央的要求,中船重工作为从事海洋装备制造的大型央企,将进一步强化与国内外相关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地方政府的深入合作,统筹深海装备,大力推动协同壮心,积极探索新型创新体系,构建覆盖全国的装备和网络,实现资源共享的创新,努力实现海洋强国的梦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