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有常是第一美德

曾國藩:有常是第一美德

曾國藩:有常是第一美德

同治元年四月,曾氏給兒子紀澤寫了一封家信,告訴他“有常”對人生的重要性。還說如果決定做一件事情,不管年紀多大,事情有多難,都應該堅持下來。

這裡的“有常”即“有恆”,指做一件事的恆心。

曾氏一直以“有志、有識、有常”來勸勉族中子弟,其中更以“有常”作為第一美德。

早在道光二十二年,他在給弟弟們的一封家信中就談到:“我每天用楷書寫日記,每天讀書十頁,每天寫《茶餘偶談》一則,這三件事我一天都沒有間斷。”

曾國藩:有常是第一美德

許多人想要學習曾國藩,卻一時難以找到突破口,那麼不妨從這三點來著手。

用楷書寫日記

寫日記的好處有很多,一是對自己的人生軌跡有一個翔實的記載,二是對發生過的事情進行反思,能夠發現自身的不足。

現在的我們身處移動互聯網時代,每天用毛筆來寫日記固然不太現實,但如果能夠堅持用電腦或者手機寫寫日記,也是一件不錯的事情。

讀書十頁

曾國藩愛讀書,求學時讀四書五經自不必說,趕考返鄉途中見到一部《二十三史》,愛不釋手,不惜典當隨身衣物買下。他在家書中也經常告誡兒子要多讀書,並與兒子探討讀書心得。

讀書容易,但每天堅持讀書則難。曾氏於是給自己量化,每天讀書十頁,這樣可以有效保證自己讀書的數量。

曾國藩:有常是第一美德

寫隨筆

《茶餘偶談》是曾氏茶餘飯後的小記錄,內容主要是和朋友交流時的思想碰撞,也有自己對人生百態的思考,就是我們所說的隨筆。這一點,對於從事創意領域的人來說尤為重要,每天記錄下來的隨筆可以成為日後靈感的來源。

其實這三件小事做起來並不難。

我們刷刷朋友圈,看個泡沫劇,時間就這麼過去了,如果把這些時間合理地利用起來,堅持一年,使之成為習慣,不久的將來,就會看到一個全新的自己。

曾國藩:有常是第一美德

曾國藩:有常是第一美德

◑同治元年四月初四日

核心提要: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

曾國藩:有常是第一美德

◆ 有常是第一美德 ◆

在這篇家書裡,曾國藩提到,兒子雖忙但不失常課,他加以肯定,並由此而展開,談到“常”對人生的重要性。

就像種樹一樣,每天澆一點水,樹苗往往在不知不覺間便成長為大樹,反之樹苗則成長緩慢甚至枯萎。

曾國藩:有常是第一美德

在唐浩明看來,“”對人來說,最平實,也最不容易

所謂平實,是指人人都可以做;所謂不容易,就在於難堅持。做十天八天可以,做十個月八個月就難了,做十年八年則難上加難。

但是又只有“有常”才能取得成效。有志於向曾國藩學習的人,不妨從“記日記、讀書、寫隨筆”這三件小事情入手,堅持不懈,可見成效!

◑ 本文內容來自【唐浩明評點】微信公眾號(hnzcwh),歡迎訂閱。

曾國藩:有常是第一美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