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牢騷太甚者,其後必多抑塞


來源:《曾文正公嘉言鈔》,曾國藩 著 ,梁啟超 輯, 雲南人民出版社,2016年4月

曾國藩:牢騷太甚者,其後必多抑塞


1 敬以持躬,恕以待人。敬則小心翼翼,事無鉅細,皆不敢忽。恕則常留餘地以處人,功不獨居,過不推諉。

2 敬字恆字兩端,是徹始徹終工夫,鄙人生平欠此二字,至今老而無成,深自悔憾。——《復葛睪山》

3 心常用則活,不用則窒,如泉在地,不鑿汲則不得甘醴,如玉在璞,不切磋則不成令器。——《復鄧寅皆》

4 前曾語閣下以“取人為善、與人為善”。大抵取諸人者,當在小處實處;與人者,當在大處空處。——《復李申夫》

5 治心治身,理不必太多,知不可太雜,切身日日用得著的,不過一二句,所謂守約也。——《復李申夫》

曾國藩:牢騷太甚者,其後必多抑塞


6 驕、惰未有不敗者。勤字所以醫惰,慎字所以醫驕。此二字之先,須有一誠字,以立之本。——《與李申夫》

7 吾輩讀書人,大約失之笨拙,即當自安於拙,而以勤補之,以慎出之,不可弄巧賣智,而所誤更甚。——《復宋滋久》

8 詞氣宜和婉,意思宜肫誠,不可誤認簡傲為風骨。風骨者,內足自立、外無所求之謂,非傲慢之謂也。——《復李少荃》

9 以勤以本,以誠輔之。勤則雖柔必強,雖愚必明。誠則金石可穿,鬼神可格。

10 用功譬若掘井,與其多掘數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

曾國藩:牢騷太甚者,其後必多抑塞


11 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三者缺一不可。諸弟此時,惟有識不可驟幾,有志有恆,則諸弟勉之而已。

12 君子之處順境,兢兢焉常覺天之過厚於我,我當以所餘補人之不足。君子之處嗇境,亦兢兢焉常覺天之厚於我,非果厚也,以為較之尤嗇者,而我固已厚矣。古人謂境地須看不如我者,此之謂也。

13 牢騷太甚者,其後必多抑塞。蓋無故而怨天,則天必不許,無故而尤人,則人必不服,感應之理然也。——談抱怨

14 接人總宜以真心相向,不可常懷智術以相迎距。人以偽來,我以誠往,久之則偽者亦共趨於誠矣。——談待人

15 身體雖弱,卻不宜過於愛惜。精神愈用則愈出,陽氣愈提則愈盛。每日做事愈多,則夜間臨睡愈快活。若存一愛惜精神的意思,將前將卻,奄奄無氣,決難成事。——談精氣神

曾國藩:牢騷太甚者,其後必多抑塞


16 求人自輔,時時不可忘此意。——求人

17 日慎一日,以求事之濟,一懷焦憤之念,則恐無成。千萬忍耐,千萬忍耐。久而敬之四字,不特處朋友為然,即凡事亦莫不然。

18 不輕進人,即異日不輕退人之本;不妄親人,即異日不妄疏人之本。

19 凡辦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吾輩但當盡人力之所能為,而天事則聽之彼蒼,而無所容心。

20 凡事後而悔己之隙,與事後而議人之隙,皆閱歷淺耳。

曾國藩:牢騷太甚者,其後必多抑塞


21 眾口悠悠,初不知其所自起,亦不知其所由止。有才者忿疑謗之無因,而悍然不顧,則謗且日騰。有德者畏疑謗之無因,而抑然自修,則謗亦日息。吾願弟等之抑然,不願弟等之悍然也。——他人的疑謗

22 天下之事理人才,為吾輩所不深知不及料者多矣,切勿存一自是之見。

23 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餘早年於作字一道,亦嘗苦思力索,終無所成。近日朝朝摹寫,久不間斷,遂覺月異而歲不同。可見年無分老少,事無分難易,但行之有恆,自如種樹養畜,日見其大而不覺耳。——行事有恆

24 凡言兼眾長者,必其一無所長者也。——不誇誇其談

25 天下斷無易處之境遇,人生哪有空閒的光陰?

曾國藩:牢騷太甚者,其後必多抑塞


26 百種弊病,皆從懶生。懶則弛緩,弛緩則治人不嚴,而趣功不敏,一處遲則百處懈也。

27 勤勞而後憩息,一樂也。至淡以消忮心,二樂也。讀書聲出金石,三樂也。

28 凡喜譽惡毀之心,即鄙夫患得患失之心也,於此關打不破,則一切學問才智,適足以欺世盜名。

29 每日須以精心果力獨造幽奧,直湊單微,以求進境。一日無進境,則日日漸退矣。

30 於清早單開本日應了之事,本日必了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