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虎哥哥,你个浪呀,知你在此呢!

伯虎哥哥,你个浪呀,知你在此呢!

“他年新识如相问,只当漂流在异乡。”——唐伯虎

伯虎哥哥,你个浪呀,知你在此呢!

伯虎哥哥,你个浪呀,知你在此呢!

明朝末年,有位叫雷起剑的仁兄,在暮春时节与朋友泛舟横塘。

于野水杂树间发现了一座荒冢,牛羊践踏,满目苍凉。

凝视依稀可辨的碑文,他不禁凄然而叹:

“是朋友之罪也!

千载下读伯虎之文者皆其友,何必时与并乎?

(何必同处一个时代呢)”

于是,雷起剑便集资为冢主唐伯虎修了墓,建了祠。

伯虎哥哥,你个浪呀,知你在此呢!

不过,若魂魄犹在,唐伯虎却未必会感恩。

因为此番情景,他在《桃花庵歌》里早有预言: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尚且成了粪肥横流的农田,

至于我的吗?随它去吧......

伯虎哥哥,你个浪呀,知你在此呢!

今人认识唐伯虎,从星爷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开始。

不同于《西厢记》中张生的“望梅止渴”,电影中的唐伯虎可谓“色胆包天”。

为了“一笑留情”的秋香姐,他不惜卖身华府,猎艳寻芳,几经周折,终抱美人归。

从此,

那个聪明盖地,学问包天,形骸放浪,风流倜傥的唐伯虎便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

伯虎哥哥,你个浪呀,知你在此呢!

不过,电影是根据冯梦龙的《唐解元一笑姻缘》等民间传说杜撰的,

如果让笑舞狂歌五十四年的唐伯虎看了,八成又会意味深长地问:

后人知我不在此吗?

伯虎哥哥,你个浪呀,知你在此呢!

1470年二月初四,

苏州阊[chāng]门内皋[gāo]桥南一家唐姓人家里,一个男婴呱呱坠地。

恰逢“寅[yín]虎年”,于是父亲唐广德便给儿子取名“寅”,字“伯虎”。

唐家人丁很不兴旺,唐广德上面五辈都是战战兢兢的单传,

可能应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古语,

到了善良朴拙的唐广德这,终于得了两个儿子,一位小女,

算是吉星高照,“阿弥陀佛”了。

伯虎哥哥,你个浪呀,知你在此呢!

唐寅《松溪访隐图》

唐伯虎是长子,天资聪颖,相貌英俊,吏部尚书杨一清曾赞他“风姿楚楚玉同温”,

可怎么读怎么像喻美女,想来他年轻时也是一枚标准的“小鲜肉”。

唐家开小酒馆,谈不上富足,仅是小康。

但父亲和当时所有的家长一样,深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道理,

便请先生教他读书,巴望将来光宗耀祖。

所以,唐伯虎的少年岁月过得相当简单,

“闭门读书,与世若隔,一声清磬[qìng],半盏寒灯。”

伯虎哥哥,你个浪呀,知你在此呢!

16岁那年,他考了府学第一,相当于今天全省中考第一名,

轻轻松松拿了个秀才的title。

这一壮举,即使在才子佳人琳琅满目的苏州城,也足够家长吹牛炫耀了,

可父亲却说了句透心凉的话:

这孩子将来一定能成名,但恐怕难以成家立业啊!

伯虎哥哥,你个浪呀,知你在此呢!

果然,“知子莫若父”,唐伯虎身体里的那个小魔鬼也慢慢长大了。

在府学里,他不仅是个“不务正业”的童靴,还是个“无法无天”的潮仔。

曾光着屁股和同窗在府学的池塘中打水仗,呐喊叫嚣,

把“之乎者也”的先生们惊成泥塑;

不仅如此,他还爱狎[xiá]妓,

不仅如此,他还喜欢“拉人下水”。

比如,好友文徵[ zhēng ]明吧,也是个诗、文、书、画俱佳的全才,

他俩与祝枝山、徐祯[zhēn]卿并称“吴中四子”。

伯虎哥哥,你个浪呀,知你在此呢!

不过徵明可是个醇厚谦恭、洁身自好的杰出青年,从不狎妓。

有一次,唐伯虎召集朋友们泛舟石湖,把酒言欢,预先叫来妓女,藏在船舱中,

徵明不知底细,上船同饮,酒至半酣,唐伯虎叫出妓女:

“快给文先生敬酒!”

徵明大惊,想拔腿而逃,但四下里好一个湖水茫茫嗟呀!

正在不知所措之际,妓女们一拥而上,千娇百媚,缠绵不休。

徵明像撞了鬼魅,大叫一声,居然要跳湖!

唐伯虎笑得前仰后合,赶忙拉住他,远远喊来一叶小舟,才放了徵明一马。

伯虎哥哥,你个浪呀,知你在此呢!

唐寅《嫦娥执桂图》

尽管性格截然不同,但唐伯虎与文徵明却是终生不渝的莫逆之交,

提起这位挚友,唐伯虎曾感叹道:

“诗与画寅得与徵仲争衡(诗画水平两人有一比),至其学行(学问品行),寅将捧面而走矣。”

“捧面而走”,就是捂着脸羞愧地逃跑。

多年以后,文徵明冷对叛乱宁王的邀请,更是令唐伯虎佩服得五体投地,当然那是后话。

伯虎哥哥,你个浪呀,知你在此呢!

你可能会问了?

唐伯虎年纪轻轻,荒废学业不说,

还整日与妓女为伍,与狐朋醉酒,这钱财从哪儿来呢?

难道是个败家子吗?

这就不得不说说唐伯虎的绘画了。

他师承大画家周臣,山水、人物、仕女、花鸟无所不精,

不但能将师门画派发扬光大,还能推陈革旧,自出新意。

伯虎哥哥,你个浪呀,知你在此呢!

唐寅《春雨鸣禽图》

人们都认为他比自己的老师画的好,每每问及此事,周臣也绝无半点忌妒:

“只少唐生数千卷书。”

可见文化修养与艺术技巧是一体的两面,天下能把人、物画得栩栩如生者比比皆是,

而若要演绎一番情态,跳出一派意境,就非得文化助力不可了。

在这一点上,唐伯虎是天才。

这不,那天他又与朋友们浪游大醉了,

可酒兴未尽,一摸兜,Shit!比酒杯还干净。

于是乎大家二话不说,嘁哩喀喳脱衣裳,

唐伯虎卷了一大包拿去当铺当了,换得酒食豪饮彻夜,

自己则乘兴涂抹山水数幅。

第二天,带到市场上卖,分分钟脱销了,得钱后将典当的衣服全部赎回还了朋友。

难怪他有诗云:

无所不知方是富,有衣典酒未为贫。

伯虎哥哥,你个浪呀,知你在此呢!

这个跳“脱衣舞”,喝“典裳酒”的故事还不是最惊世骇俗的。

囊中羞涩时,唐伯虎还会去骗钱,

没错!骗达官显贵的钱。

伯虎哥哥,你个浪呀,知你在此呢!

一次,他和祝枝山,就是《唐伯虎点秋香》里那个画“小鸡吃米”图的仁兄,

浪游维扬,花中行乐,钱又花光了。

俩人一合计,认为江南盐运使搜刮民脂民膏,必定家财万贯,

于是二人假扮玄妙观化缘的道士去敲门。

盐运使大人叱咤着:

“我御史台之威严如寒霜肃杀,道士算个神马东西,敢来这里胡闹?”

唐伯虎不卑不亢,答道:

“贫道所结交的都是天下贤士,如大人不嫌弃,我们愿把菲薄文采显个眼。”

盐运使略收威严,用手指指家门前的牛眠石,示意以此为题。

只见唐、祝二人不假思索,你半句,我半句,顿就一首七律。

伯虎哥哥,你个浪呀,知你在此呢!

唐寅《落花诗册》

盐运使心说,真他外婆得好!

“二位道长,意欲何为啊?”

“玄妙观年久失修,坍塌了一角,想请盐运使出资修葺。”唐伯虎一摇拂尘,

大人名号一定会永垂不朽滴!

那天,唐、祝二人抱走了五百两银子。

据说后来盐运使知道上当了,但那时候又没有“天眼”系统,只好吃了哑巴亏。

伯虎哥哥,你个浪呀,知你在此呢!

唐伯虎就这么风流放诞、纵酒昏酣地浪到了19岁。

“男女大,当婚嫁。”不久,他娶妻徐氏。

徐氏是读书人家的小姐,温柔娴淑,知书达理,

竟让这个浪子安享清寒淡泊的婚后生活。

有诗为证呀:

“夫妻八尺床,风雨一双屩[juē](草鞋)。于人无忮求[zhì qiú](因嫉妒而贪求),于世无乞索(乞讨)。”

伯虎哥哥,你个浪呀,知你在此呢!

唐寅《仕女图》

然而好景不长,唐伯虎人生的第一段灰暗时期轰然降临。

先是父母双双病故,临终前父亲把尚未出嫁的小妹托付给他照料。

唐伯虎扛起家长的重任,操持了小妹的婚事。

不想,小妹在夫家备受虐待,郁郁寡欢,不久也死了。

没等他的“支臂之痛”痊愈,徐氏也因难产而亡。

短短几年间,“夙遭哀闵,室无强亲”,25岁的唐伯虎深受打击,他迷茫了。

一方面,人生如白驹过隙,如此短暂,他天性里埋着及时行乐的种子早已萌芽;

另一方面,既然肉体无法永恒,为何不托化不朽之功业——“立功、立德、立言”呢?

可能当时唐伯虎实在“乐”不起来,也就无所谓“及时行”了。

于是,他便将小酒馆交给弟弟打理,自己关上门,专心备考1498年的乡试。

伯虎哥哥,你个浪呀,知你在此呢!

唐寅《骑驴归思图》

“乡试”就是考“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考中举人才有资格参加在京城举行的“会试”;

然后是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第一名就是人们常说的“状元”。

一路下来,勉强貌似今天的高考、考研、考博,尽管实际上完全不同。

唐伯虎在28岁那年,不考则已,一考惊人,

如探囊取物,他直接拿了个江苏省高考第一名,化蛹蝶变“唐解元”。

众星捧月,春风得意,

“解元”!在当时华山一条路的世界,可是了不得的大人物,

将来不是皇帝的肱骨之臣,也是封疆大吏的胚子!

前几年的阴霾一扫而空,那个放浪不驯,恃才傲物的唐伯虎又回来了。

傲到什么程度?

他给自己刻了一方阳文印,所谓:

龙虎榜中名第一,烟花队里醉千场。

洋洋得意,目空一切,

同时还刻了一方阴文印,曰:

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可是,有道是“否极泰来,盛极而衰”,唐伯虎还不知道,自己这趟过山车算是坐定了。

伯虎哥哥,你个浪呀,知你在此呢!

次年,唐伯虎乘小船沿京杭大运河北上赶考,

后折入卫河、贯白河,过通州,直达北京积水潭。

结伴而来的,还有他的两个好朋友,一个叫徐经,另一个叫都穆。

徐经,名不见经传,但他的曾孙可是大名鼎鼎的旅行家徐霞客。

不过徐霞客的这位太爷爷,可一点儿不正经。

他家良田万亩,富甲一方,乡试时他就买通了考官,提前拿到考题,后请唐伯虎捉刀,

果然中了第四十一名,从此对唐伯虎感恩戴德。

这次会试,他又故技重施,收买了会试总裁程敏政的家人,又弄到了考题。

我们知道,唐伯虎这个人,绝顶聪明,却毫不精明。

当时有“试笔”的习惯,就是做模拟卷子,他虽觉得这题目来路不明,

但还是抹不开朋友的面子,拿起笔就写了。

伯虎哥哥,你个浪呀,知你在此呢!

唐寅像

考场上,试题一出来,唐伯虎真是又好笑又好气,

只叹“有钱能使鬼推磨”,这个会试的水分还不知有多大呢!

试后,不拘小节,胸无城府的唐伯虎在与都穆聊天时,

就将此事作为怪事笑谈告诉了都穆。

都穆听了,有点像狐狸遇着高处的葡萄一样,仰着白鼻子看着,又馋又生气。

很快,“科场舞弊案”东窗事发,明孝宗(明朝少有的明君)大怒,

立即革除程敏政总裁职务,勒令停止阅卷,又命锦衣卫把徐经和唐伯虎等“下诏狱”。

伯虎哥哥,你个浪呀,知你在此呢!

“下诏狱”,只要看过张震的电影《绣春刀》,你就会对锦衣卫和诏狱有所了解。

那是明朝的特务机关,独立于大明的司法体系,

专司侦察缉捕要犯,尤以“酷刑”、“墙厚”闻名。

因为审讯的残酷已达登峰造极的程度,所以就得“墙厚”,

要么让外人听到里面鬼哭狼嚎的惨叫,多闹心。

伯虎哥哥,你个浪呀,知你在此呢!

唐伯虎落到锦衣卫手里,境遇可想而知。他后来在给文徵明的信中写道:

“身贯三木,吏卒如虎,举头抢地,涕泗横集。”

这场笔墨之祸,口舌之灾不仅使唐伯虎饱受了皮肉之苦,

更使他明白了“口若悬河,也须牢闭”的真理。

要不是当时内阁首辅李东阳等爱才,多方营救,唐伯虎怕是早已死在森森诏狱之中。

朝廷最终的判决是:

取消唐寅所有功名,永世不得参加科考,发往浙江为吏。

虽然当不了官,但可以在官府里做个打杂的公务员,也是“给饭吃”。

伯虎哥哥,你个浪呀,知你在此呢!

他哪有脸去当差呢?1500年,30岁的唐伯虎落魄回乡。

北京应试的花费,上下打点的官司,已使唐家一贫如洗。

且不论乡亲的指指点点,弟弟、弟媳的嫌弃,也足已让他心碎。

酒馆儿给了弟弟,他孑然一身离家,真成了孤家寡人,所谓:

“四海资身笔一支”。

正如他在《过秦楼》中所写:

尘世上,昨日朱颜,今朝青冢,顷刻时移事变。

唐伯虎从此鬻[yù]画卖文,想凭此聊度残生。

伯虎哥哥,你个浪呀,知你在此呢!

不过,今天看来,唐伯虎仕途的戛然而止,未必是坏事。

一则:他是个彻底的艺术家,放荡不羁的性格根本与等级森严、趋炎附势的官场格格不入;

二则:他所处的时代,大明王朝已开始打着滚儿向下奔了。

搞了“弘治中兴”的明孝宗英年早逝,而继任的朱厚照却是明朝最昏庸的皇帝之一,

这家伙荒淫无度,在“豹房”里声色犬马不过瘾,还常驻宣化猎艳塞外良家妇女,后来又跑到江南巡乐。

身边呢?前有太监刘瑾的专权,后有江彬、钱宁两大奸佞的斗法,

大明王朝在一朝之内极度腐化衰败,这个官怎么当?

伯虎哥哥,你个浪呀,知你在此呢!

朱厚照、朱宸濠

后来,朱元璋的五世孙,那个被分封到江西南昌的宁王朱宸濠,见天下行将大乱,

就动起了做皇帝的美梦。

为了笼络人才,博得“礼贤下士”的声名,他不惜重金网罗天下奇才异士。

而文人荟萃的苏州城,和那个“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唐伯虎自然不能错过。

当时,宁王的聘金和书信给了唐伯虎和文徵明各一份,

但人家徵明托病,金银全部退回,也不回信。

而唐伯虎却欣然笑纳,坐上骄子直奔南昌,给宁王打起了广告。

但是唐伯虎毕竟是聪明绝顶,他很快就发现了宁王的谋反之心,

而这个人鱼肉百姓、劣迹斑斑,与朱厚照半斤八两,举兵必败。

但如果自己没有恰当的理由就离开,心怀叵测的朱宸濠必定疑窦丛生,杀人灭口,

怎么办?

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唐伯虎便日日喝得酩酊大醉,夜夜往烟花巷陌眠花宿柳。

甚至有一次,宁王府的妃嫔们乘轿出游,

他居然站在路中央,脱下裤子对着轿子撒尿,

管家呵斥,他便放声大哭,转而又仰天狂笑。

唐伯虎“疯了”!

宁王暗骂“一狂生耳”,和颜悦色赠予川资,双手合十请走瘟神。

“一路松声两腋风”,唐伯虎跑得这个快呀!

伯虎哥哥,你个浪呀,知你在此呢!

王阳明

果然不出所料,几年后宁王造反,可这老小子也真是倒霉透顶,碰上了大明第一神人王阳明,

人家一边教书,一边排兵布阵,仅用43天就把宁王的叛军给灭了。

好险!老了,老了,唐伯虎才终于精明了一把,终于从“聪明人”升级为“智者”。

伯虎哥哥,你个浪呀,知你在此呢!

后来,唐伯虎用卖字画的钱在苏州北城下的桃花坞,

建了一座称为桃花庵的房子。

还养了一头梅花鹿,小鹿在桃花林中穿行奔跑,盎然成趣。

伯虎哥哥,你个浪呀,知你在此呢!

除了好友们经常来此喝酒、闲谈、吟诗、作画,他与出家和尚的交往也多了起来。

并且根据《金刚经》四句偈[jì](佛经中的唱词):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自号“六如居士”。

伯虎哥哥,你个浪呀,知你在此呢!

唐寅《维摩诘居士》

历经坎坷后,精研佛学,使唐伯虎更能够用一种禅意的眼光看待生活:

禅者在世间,一切不刻求,心底自安适,处处享乐趣。

1524年十二月二日,54岁的唐伯虎已病卧在床很久了,

他用仅剩的一点力气写了一首绝笔诗:

一日兼作两日狂,

已过三万六千场。

他年新识如相问,

只当漂流在异乡。

虽然不算长寿,但他一日当作两日过,可以说度过了三万六千天,活到百岁了。

现在只不过要漂流到一个神秘的异乡去,但永远不会离开自己的朋友和亲人。

伯虎哥哥,你个浪呀,知你在此呢!

谈到唐伯虎,邵毅平先生曾评价:

“他一生的意义,在敢于坦率地追求一种更为自由,更为真诚的生活。

他已达到了封建时代中只有少数知识分子才能达到的精神境界。

至于他的功名是否大,著作是否多,诗画是否工,那都是次要的问题。”

伯虎哥哥,你个浪呀,知你在此呢!

我想,一个人的才智、际遇和成就的关系始终是个谜,

而解开这个谜又是一件相当无聊的事,倒不如追求自由。

自由的人,是穷理、尽性、俟命地度过一生。

来此人世一番,为名缰利锁而牵绊,多少蹉跎,

要珍惜此生,不妨穷尽万物的理则,将上天赐予的禀赋发挥尽致,以俟命运的来临。

伯虎哥哥,你个浪呀,知你在此呢!

是吧?伯虎哥哥,我们知你在此呢!

伯虎哥哥,你个浪呀,知你在此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