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印發通知!甘谷撤縣設市!即將迎來大發展……

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

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實施方案的通知


甘政辦發〔2018〕153號

天水市、平涼市、慶陽市人民政府,省政府有關部門,中央在甘有關單位,省屬有關企業:

《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實施方案》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8年7月31日

(此文有刪減)

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實施方案


為推進實施《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領導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

深入貫徹落實領導人視察甘肅重要講話和“八個著力”重要指示精神,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為統領,以創新驅動發展、軍民融合發展為動力,以延續中華文脈、體現中國元素的風貌塑造為特色,

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著力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提升互聯互通水平;著力發展綠色生態產業,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著力推進改革開放,加快搶佔“一帶一路”建設制高點,將天水、平涼、慶陽打造成為全省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二)主要目標。

到2035年,天水、平涼、慶陽與關中地區城市間聯繫更加緊密,輻射帶動能力顯著增強,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鎮協調發展;城市歷史文化得到有效保護,城市特色風貌充分彰顯,生態環境質量根本好轉,生態安全格局全面建立;

以綠色生態為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基本建成,集約緊湊式開發模式成為主導;互聯互通多層次基礎設施網絡全面形成,支撐保障能力明顯提升;開放合作體制機制逐步健全,向西向南開放戰略支點作用進一步顯現,深度融入“一帶一路”格局基本形成。

二、重點任務

(一)完善城鎮功能佈局。

依託隴海鐵路、寶蘭客專、銀西高鐵和連霍高速、福銀高速、天平高速交通軸線,完善城鎮佈局,優化規模結構,強化與西安、寶雞等重點城市產業對接協作,進一步提升天水、平涼、慶陽重要節點的綜合承載能力,增強對城市群和全省發展的支撐作用。

1.做強天水重要節點城市。

發揮天水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產業、區位等優勢,推動始祖文化、石窟文化、民俗文化等特色文化資源與旅遊深度融合,提升文化旅遊品牌知名度,加快發展壯大電子信息、電工電氣、裝備製造等優勢產業,積極推進對外開放和合作交流,加強與西安、咸陽、寶雞等城市旅遊線路共建、優勢產業銜接互補,打造文化旅遊高地、國家先進製造和高新技術產業轉化基地。

以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為重點,完善基礎設施網絡,強化對外道路連接和內部路網聯通,提升通信、水利設施保障能力,健全科技、商貿、教育、文化、旅遊、衛生等服務功能,增強產業、人口集聚能力,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適度擴大城市人口規模,打造甘肅東部門戶城市。(責任單位:天水市政府)

2.建設平涼重要節點城市。

以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為牽引,著力改善平涼發展基礎條件,大力推進富民多元產業發展,著力推動煤電化冶、農產品加工等特色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壯大新材料、生物製藥、信息技術等新興產業,推動文化旅遊發展成為區域首位產業,帶動健康養生、商貿物流發展,加快貧困地區勞務輸轉,加強與關中城市產業協作和聯動發展,努力將平涼建設成為國家中醫藥養生保健旅遊創新區、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和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責任單位:平涼市政府)

3.建設慶陽重要節點城市。

圍繞油煤氣等資源深度開發利用,強化交通、能源通道建設,在改造提升農畜產品、能源化工等傳統產業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紅色旅遊和農產品加工產業,培育壯大雲計算、大數據、健康養生等新興產業,著力推進產業鏈延伸和資源利用提質增效,提升對城市群發展的支撐能力,努力將慶陽打造成為國家能源戰略重要接續區、國家重點紅色旅遊區、現代旱作農業示範區和黃土高原生態文明示範區。(責任單位:慶陽市政府)

4.培育發展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鎮。

著力提升中小城市、小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水平,聚焦資源稟賦,加快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完善服務功能,優化生態環境,提升發展品質,夯實縣域經濟發展基礎。

推動華亭、秦安、甘谷等具備條件的縣有序設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創建一批美麗特色小(城)鎮和美麗鄉村,成為產業轉型升級、輻射帶動農村發展的新載體。(責任單位:天水市、平涼市、慶陽市政府,省建設廳、省發展改革委、省民政廳、省農牧廳)

5.提升城市人口集聚能力。

進一步優化調整戶籍政策,放寬大中專畢業生、引進人才、退役士兵和轉業士官落戶條件,引導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減緩本地人口外流。

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大城鎮公共服務設施配套項目建設力度,提升落戶人口就業、教育和醫療等民生保障水平。以綠色低碳發展為核心,持續提升城市風貌和人居環境質量,強化便民利民惠民服務能力,建設生態宜居城市,增強對人口的吸引力。(責任單位:天水市、平涼市、慶陽市政府,省公安廳、省人社廳、省民政廳、省教育廳、省衛生計生委、省建設廳、省發展改革委)

(二)發展綠色生態產業。

突出高質量發展,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創新驅動發展為方向,加快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數據信息、軍民融合、文化旅遊、通道物流、循環農業、中醫中藥等綠色生態產業,構建生態產業體系,走具有甘肅特色的高質量綠色發展道路,實現綠色發展崛起。

1.著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發揮產業、技術、人才、資源等優勢,以科技體制改革、產業品質提升、人才資源集聚、產業合作發展為重點,實施重大創新工程,創建一批國家和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技術創新中心。

依託優勢企業和科研單位,建設先進製造、電子信息、電工電器等創新平臺,突破產業技術瓶頸,促進關鍵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應用。依託特色產業發展基礎,大力培育和引進電子電工、機械設備、文化旅遊等領域專業人才、技能人才,支持特色產業、重點項目和基層一線骨幹人才幹事創業,全面落實人才待遇,留住和用好現有人才。

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快“雙創”示範基地建設。推動創新政策先行先試,借鑑蘭州白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創建經驗,複製推廣創新政策,著力培育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激發各類創新主體活力,促進區域創新驅動發展。(責任單位:天水市、平涼市、慶陽市政府,省科技廳、省工信委、省發展改革委)

2.努力打造西部先進製造業基地。

發揮裝備製造和電工電子電器產業優勢,以培植優勢產業、骨幹企業、名牌產品為重點,努力打造西部先進製造業基地。

——電子電器。以天水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為平臺,重點發展微電子設計、封裝測試、芯片製造、電子測量儀器、通訊終端、行波管、磁控管、超微開關產品。

依託長城電工等重點電工設備企業,拓展高、中低壓多規格、寬領域產品體系,加快發展新一代超高壓、智能化、高可靠性輸配電產品,培育智能電網設備產業。(責任單位:天水市、平涼市政府,省工信委、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

——航空。圍繞天水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建設,依託通用飛機零部件開發製造、航空器製造和修理等領域企業,積極延伸產業鏈,重點培育發展民用大型飛機艙門組件等產品,強化與成渝地區和關中地區城市在航天產業領域的對接協作,爭取國家在天水佈局飛機航空維修整機修理基地,發展飛機託管、維修服務等業務,打造飛機零部件及服務產業基地。(責任單位:天水市政府,省工信委、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

——機械設備。加快機床、重型機械、大型成套裝備以及線纜等領域龍頭企業轉型升級,以國際先進水平為標準,大力推廣先進製造技術和清潔生產方式,發展數控機床、重型鍛壓機床設備、精密軸承、鑿岩機械、礦井機械、石油採鑽設備、制管成套設備、風力發電設備、特種線纜等產品,實施星火機床、海林中科、紅峰機械等企業出城入園和平煤機高端裝備工業園建設項目。(責任單位:天水市、平涼市、慶陽市政府,省工信委、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

——現代中醫藥。發揮中藥資源優勢,依託藥物開發生產重點企業,加快中成藥、中藥飲片、配方顆粒、中藥保健品、敷貼等產品研發生產,強化生物醫藥和特色原料藥開發,突破重大關鍵技術,構建現代中藥、創新藥物等產業鏈,培育發展中藥及中成藥醫藥產業集群。(責任單位:天水市、平涼市、慶陽市政府,省發展改革委、省衛生計生委、省科技廳、省工信委)

3.加快隴東能源基地建設。

圍繞隴東傳統能源綜合利用示範區建設,加快核桃峪、新莊等現代化煤礦建設,通過減量置換方式推進五舉、邵寨等煤礦項目核准,推動隴東能源基地煤炭優質產能釋放。

支持華亭煤業、華泓匯金等企業突破甲醇製取低碳烯烴(DMTO)三代技術、煤質芳烴、煤炭中低溫熱解、煤油共煉、煤提取煤焦油與制合成氣一體化、高參數低排放燃煤發電等能源化工關鍵核心技術,提升煤炭、石油、天然氣清潔開發利用水平。

推動煤層氣資源規模開發和有效利用,加快陝北—隴東—關中油氣管網建設。推進隴彬電力外送等電網工程建設,不斷提升電力就地消納和外送水平,努力將隴東地區打造成為國家重要的能源生產基地、西北地區重要的石油煉化基地、傳統能源和新能源綜合利用示範基地。(責任單位:天水市、平涼市、慶陽市政府,省發展改革委、省工信委)

4.打造彰顯中華文化的旅遊目的地。

以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為統攬,進一步發掘始祖文化、農耕文化、秦早期文化、道源文化、三國文化、民俗文化等歷史文化資源,做強麥積山景區及“公祭伏羲大典”節會品牌,打造以伏羲廟、崆峒山、大地灣、周祖陵為重點的華人尋根祭祖聖地國際特色旅遊目的地,提升世界華人尋根祭祖遊、中華根脈文化遊、石窟藝術遊、休閒養生度假遊等精品旅遊線路和伏羲祭祖、三國故地、崆峒武術等歷史文化旅遊品牌知名度。

積極融入城市群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加快建設武山縣、麥積區、崆峒區、涇川縣等國家和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支持崆峒山、麥積山、大雲寺—王母宮等大景區建設,推動締結旅遊產業聯盟,共同打造一批精品項目、精品線路,提升文化旅遊產業品牌化、國際化水平,努力打造世界一流旅遊目的地。

大力發展旅遊服務和節會經濟,支持清水、張家川、靈臺、崇信等縣域旅遊產業發展,加快建設天水絲綢之路產業園、卦台山伏羲始祖文化旅遊產業園、平涼中華崆峒養生地、慶陽民俗文化產業園等文化旅遊產業園區,實施城市風貌改造和景觀亮化工程,提升市政和基礎建設水平,推動特色餐飲、特產集市、藝術工廠、文化街區等產業聚集區發展。加大旅遊宣傳力度,加強與新媒體、互聯網等的合作,積極推廣文化旅遊品牌。(責任單位:天水市、平涼市、慶陽市政府,省旅遊發展委、省文化廳)

5.建設綠色生態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

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農業循環化發展水平。做大航天育種產業,支持天水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向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轉型升級。

加快建設萬畝矮化蘋果產業化基地,壯大食用菌、花椒、油用牡丹、中草藥、蔬菜等特色農產品產業,進一步開拓花牛蘋果、平涼金果等名優品牌產品市場。延長特色農業產業鏈,大力發展農產品深加工,推進果汁(果醋)、幹化膨化即食食品、中草藥功能飲料、植物蛋白和澱粉、肉製品等食品深加工產業發展,支持農業產業化重點企業做大做強。

推行無公害、綠色、有機和國家地理保護標誌農產品開發認證,建設一批地域特色鮮明的綠色生態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圍繞農業面源汙染治理、高效節水技術應用、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等突出問題,加快發展循環農業,加強廢舊農膜和廢棄玉米芯杆、秸稈、麥麩、畜禽糞便等農村生產生活廢棄物及農產品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加快旱作農業全膜雙壟溝播技術推廣。(責任單位:天水市、平涼市、慶陽市政府,省農牧廳、省發展改革委)

(三)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著力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大力推進交通和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消除瓶頸制約,加快構建互聯互通現代基礎設施網絡體系,提升對城市群發展的支撐保障能力。

1.構建綜合交通運輸網絡。

以完善路網結構為重點,加強省際出口通道連接和與周邊省區區際聯通,推進一般幹線公路聯網加密,強化國省高速公路、幹線鐵路等骨幹路網建設,實施縣級節點、重要交通樞紐、物流節點城市、重點景區道路互聯互通工程和打通斷頭路,構建內通外暢的現代交通運輸網絡。

——鐵路。加快銀西鐵路(甘肅段)等高速鐵路建設,積極推進定西—平涼—慶陽等高速鐵路前期工作,推動天水—隴南(天平鐵路南延線)、西安—平涼鐵路擴能、寶中鐵路(甘肅段)擴能、慶陽—黃陵、蘭州—天水—漢中、長慶橋—慶陽、寶雞—麟遊北沿線等普速鐵路幹線工程建設。配套建設高速鐵路站點,支持有需求的舊有站房擴容改建。(責任單位:天水市、平涼市、慶陽市政府,省發展改革委、省交通運輸廳,中鐵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

——公路。實施平涼—天水、彭陽—大橋村、甜水堡—永和等國家高速公路建設項目,推動平涼—慶陽、景泰—禮縣、涇源—華亭、靈臺—華亭、靜寧—莊浪、莊浪—天水等省級高速公路建設。加快秦州—甘谷—武山、環縣二十里溝口—車路崾峴、鎮原—王咀子、涇川—平涼、華亭—彬縣等國省幹線公路、縣鄉公路建設和升級改造,實施高莊村—麥積鎮、涇川—田家溝、慶城—周祖陵等一批景區道路建設。(責任單位:天水市、平涼市、慶陽市政府,省交通運輸廳)

——民航。加快推進天水、平涼軍民合用機場建設,強化設施配套,積極拓展對外航線。依託慶陽華池、天水張家川等通用機場建設項目,加快發展低空旅遊、飛行培訓等通航業務,培育骨幹通用航空企業。(責任單位:天水市、平涼市、慶陽市政府,省發展改革委,省公航旅集團)

——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天水、平涼區域性交通樞紐,優化樞紐內部交通組織,打造高效便捷的換乘體系,拓展多式聯運、鐵路快運物流等組織模式,推進運輸方式間智能協同調度,實現信息對接、運力匹配、時刻銜接。強化與西安綜合客貨運樞紐銜接合作,支持平涼南鐵路綜合貨場建設,構建現代貨運物流體系。(責任單位:天水市、平涼市、慶陽市政府)

——城市公共交通。優化城市換乘線路,做好城際交通和城市公共交通銜接,推進有軌電車和旅遊軌道小火車示範線路建設。健全城市交通服務功能,逐步完善LNG、CNG加氣站和加油站佈局,適當選址建設一批停車場和充電樁(站),適時發展BRT快速公交系統,加快發展NFC城市公交卡(一卡通)、停車場和高速公路出口無人收費系統。(責任單位:天水市、平涼市、慶陽市政府)

2.建設高速共享信息網絡。

支持天水率先實現光纖網絡、無線網絡全覆蓋,實施下一代互聯網協議升級改造,推動區域節點數據中心建設,持續提升網絡接入能力。

加快4G移動基站建設,實現4G網絡覆蓋城鄉,爭取5G網絡工程試點,加快推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互聯網三網融合,提升移動寬帶速率。推動天水、平涼、慶陽智慧城市建設,建立城市群政務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機制,推動電子政務平臺跨部門、跨城市橫向對接和數據共享。

以隴東南區域為整體,積極與百度、阿里巴巴、京東等知名互聯網企業在雲計算、電子商務、智慧城市、互聯網產業、智能物流等方面開展合作,提升隴東南區域特色產品在搜索引擎的排名,拓寬O2O、B2B、B2C模式應用領域和範圍,加快創建天水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引導有條件的縣、鄉、村開展電子商務三級服務體系建設,完善功能配套,支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

深入推進“互聯網+”工程,建設慶陽華為雲計算大數據中心,打造一批雲存儲和雲分析平臺,推動智慧出行、網絡教育、在線醫療等發展。(責任單位:天水市、平涼市、慶陽市政府,省工信委、省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

(四)保障生態環境安全。

優化區域生態安全格局,強化生態保護與修復,保障飲用水和農業用水安全,加強城鎮、農村汙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推進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型城市群。

1.加快構建區域生態安全格局。

圍繞城市群北部黃土高原生態屏障建設,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推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強化天然林保護、三北防護林、新一輪退耕還林以及水土流失治理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加大各級自然保護區、地質公園、森林公園、溼地公園等管控和保護,支持天水、平涼創建國家森林城市,進一步實施隴東固溝保塬工程,持續推進“再造一個子午嶺”。

圍繞貫通城市群中部渭河沿岸生態帶建設,實施渭河、涇河、藉河、葫蘆河、牛頭河等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建設涇渭河流域百萬畝林業生態基地,以恢復河流景觀及斷面完整性和河流廊道間連通性為重點,加快渭河流域生態保護與修復,優化視覺景觀,修復建設沿河綠帶,增加河流廊道連通性,逐步構建起覆蓋渭河兩岸集休閒、交通、綠化於一體的綠色生態廊道。

以隴東黃土高原等生態功能重要或生態環境敏感、脆弱的區域為重點,加快劃定生態保護紅線。(責任單位:天水市、平涼市、慶陽市政府,省林業廳、省農牧廳、省環保廳、省水利廳、省國土資源廳、省發展改革委)

2.提升水資源保障能力。

積極推進白龍江引水、慶陽馬蓮河水利樞紐等工程前期工作,實施崆峒水庫、關峽水庫、白楊林水庫、盤口水庫等骨幹水源建設工程,加快天水曲溪城鄉供水工程、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建設。

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開展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規範化建設工程,實施水庫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強化地下水型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及汙染綜合防治,加強應急備用水源建設。

加快崆峒涇河灌區、涇川南北塬等重要灌區節水改造工程建設,做好慶陽國家“海綿城市”試點,支持天水、平涼“海綿城市”建設。健全水資源管理體制,進一步推廣農業節水技術,著力提高工業用水循環利用率,加大生活節水力度,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責任單位:天水市、平涼市、慶陽市政府,省水利廳、省環保廳、省建設廳、省發展改革委)

3.強化環境綜合治理。

開展大氣汙染治理專項行動,結合煤制氣和煤層氣開發,推動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替代,加快輸氣線路和城區管網建設,實施煤改氣、煤改電、餘熱暖民工程。加快煤炭、石油化工等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技術改造,加大散煤治理力度,支持企業開展超低排放改造。(責任單位:天水市、平涼市、慶陽市政府,省環保廳、省發展改革委)

開展流域水汙染防治行動,嚴格控制流域汙染物排放總量及強度,加快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項目建設,完善城鎮汙水、汙泥、再生水管網建設,推進雨汙分流和老舊管網改造,加大黑臭水體整治力度,全面消除劣V類水體。

推進重點行業廢水清潔化改造,強化工業企業和工業集聚區汙水處理全收集、全處理和達標排放,推動汙水資源化、中水回用等項目建設。加大農業面源汙染治理力度,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責任單位:天水市、平涼市、慶陽市政府,省環保廳、省工信委、省建設廳、省水利廳、省農牧廳、省發展改革委)

開展土壤汙染防治行動,以涇川玉都石油開發土壤汙染區、華亭採煤沉陷區和耕地土壤汙染區等為重點,實施土壤汙染治理與修復,加強飲用水水源地土壤環境保護。實施農用地土壤環境分級分類管理,加大優先保護類耕地保護力度。

實施建設用地准入管理,開展關停搬遷工業企業土壤環境調查和風險評估。強化未利用地環境監管,科學有序保護和開發未利用地。(責任單位:天水市、平涼市、慶陽市政府,省環保廳、省國土資源廳、省發展改革委)

開展全域無垃圾治理行動,加大主城區、縣城、鄉鎮等垃圾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力度,增建農村生活垃圾和汙水處理設施,實施特色旅遊鄉村、易地扶貧搬遷居民點、新農村試點等地區環境綜合治理工程,逐步實現所有行政村環境綜合治理配套設施全覆蓋。(責任單位:天水市、平涼市、慶陽市政府,省環保廳、省建設廳、省發展改革委)

(五)全面提升開放合作水平。

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依託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南向通道和天水國際陸港,加強商貿物流重點工程建設,強化與成渝城市群、黔中城市群、北部灣城市群的合作,著力構建開放合作新格局。

1.建設開放合作平臺。

圍繞搶佔“一帶一路”建設文化、通道、技術、信息、生態制高點,以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南向通道為重點,以天水國際陸港和天水、慶陽、平涼機場為抓手,加快客貨運綜合樞紐建設,完善倉儲、空運、公鐵聯運、保稅物流等功能,積極謀劃發展高鐵經濟、臨空經濟,著力建設面向“一帶一路”的開放合作平臺。

加快天平鐵路南延線建設,支持天水以鐵路、公路、保稅物流、商貿服務四大中心為核心,以電子商務、農產品深加工及冷鏈物流、綠色生態產業三大園區為重點,加快打造功能完備、要素聚集、運行高效、影響力強的國際陸港。

不斷完善商貿物流網絡和功能,推動大型商品交易市場、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農貿市場等建設,實施大宗貨品集散中心、發運站、冷鏈配送中心、果蔬氣調庫、肉類和調料冷庫、分揀包裝車間等建設項目,提升貨運組織能力和國際班列運營水平,以冷鏈鮮品、糧油調料、能源化工產品、裝飾建材等為重點,建設天水現代商貿物流園、慶陽現代能源化工物流園、西峰空港物流園等大型物流平臺。

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航空、農業、電子信息、裝備製造、勞務輸出、服務外包等領域的合作,引導企業走出去跨國經營,積極支持國際產能合作。加強教育國際合作交流,搭建國際文化交流平臺,深化產學研結合、人才培養、科技成果轉化等領域的國際交流合作。(責任單位:天水市、平涼市、慶陽市政府,省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

2.強化區域交流合作。

進一步提升與城市群內城市的合作交流水平,力爭在基礎設施、產業協作、軍民融合、文化旅遊、科技教育、生態建設等領域取得一批實質性合作成果。

藉助西安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發揮人文旅遊資源優勢,與陝西聯合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國際精品旅遊線路,深化旅遊業國際合作,增強旅遊服務信息互聯互通,做好入境市場旅遊宣傳,積極推廣城市品牌。

依託西洽會、絲博會、文博會等重要節會平臺,豐富論壇、展覽、會晤機制、技術聯盟等合作形式,提高區域交流合作層次。

以產業對接協作和優勢資源互補為重點,強化與蘭西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黔中城市群、北部灣城市群的銜接合作,推動城市群內開發區深化產業合作,積極承接產業轉移,打造天水電子信息、裝備製造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支持慶陽、平涼特色產業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建設,推動在重慶、廣西等地設立集貨網點。(責任單位:天水市、平涼市、慶陽市政府,省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文化廳、省旅遊發展委)

三、保障措施

(一)明確實施主體。

在補充增加有關市州政府負責人為成員的基礎上,依託甘肅省推進新型城鎮化工作部門聯席會議制度(以下簡稱“新型城鎮化聯席會議”),統籌協調我省城市群規劃實施推進工作。天水市、平涼市、慶陽市政府作為《規劃》實施主體,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將《規劃》與本方案確定的有關重大任務、重大工程分解落實到本地區年度工作計劃中,明確責任單位,落實責任分工。

(二)建立實施機制。

新型城鎮化聯席會議辦公室(設在省發展改革委)要在新型城鎮化聯席會議的領導下,統籌推進我省城市群規劃實施和城市群建設發展,強化政策研究制定,協調解決城市群有關重大問題,加強與國家發展改革委和陝晉兩省的協調溝通,謀劃建立三省高層領導互動決策、省級發展改革部門牽頭組織省際聯席會議、市縣具體銜接落實的三級合作推進機制,抓好《規劃》實施監測和督促檢查,確保實現發展目標。

省政府有關部門要依據部門職責,強化對市州的業務指導,對照《規劃》與本方案,主動認領分解任務,明確專人負責落實,在政策、項目、資金等方面加大對《規劃》實施的支持力度,對《規劃》與本方案提出的有關重大任務、重大工程,優先納入相關規劃和計劃,對三省共同議定的重大工程項目給予政策支持,支持投融資體制機制改革創新,鼓勵利用債券、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模式開展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加強與陝晉兩省對口部門在產業、文化、旅遊、教育、衛生計生、社會保障、生態建設等領域的合作,推動《規劃》順利實施。

省政府有關部門要積極協調陝晉兩省相應部門協同建立關中平原城市群內幹部掛職和人才交流機制,暢通省際、市際間幹部和人才交流合作渠道,助推城市群建設發展。

(三)實施重大帶動性工程。

本方案對《規劃》確定的有關重大任務、重大工程進行了細化分解,提出了《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實施工作三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三年行動計劃》),並根據推進實施情況進行動態調整。天水市、平涼市、慶陽市政府和省政府有關部門要切實抓好《三年行動計劃》落實工作,保障《規劃》實施落地。

對跨省區合作項目和需要城市群內各省共同爭取的國家有關重大政策、重大產業佈局等,要按照責任分工,加強協作溝通,主動對接陝晉兩省,聯合向國家反映訴求,積極爭取國家支持。

圍繞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生態環境共建共治、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創新資源高效配置等領域,實施蘭州(定西)—平涼—慶陽—黃陵鐵路、天平鐵路南延線、天水軍民合用機場遷建工程、平涼軍民合用機場建設工程、隴彬電力外送工程、渭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隴東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董志塬固溝保塬治理工程、白龍江引水工程、慶陽馬蓮河水利樞紐工程等《規劃》確定的重大標誌性工程,爭取到2020年取得標誌性成果。

(四)加大宣傳力度。

採用多種方式和渠道,廣泛宣傳《規劃》重大意義,引導社會各界關注、支持《規劃》實施,積極調動市場主體參與城市群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形成推動《規劃》實施和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發展的良好輿論氛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