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證,庫里的確是體系球員!

自從2015年庫裡奪得MVP+總冠軍以來,便一直被詬病為體系球員。仔細研究後我發現,庫裡確實是體系球員。

因為,庫裡自帶體系!

從進NBA到現在,庫裡經歷了老尼爾森、斯馬特、馬克·傑克遜、科爾四任主教練。此外,庫裡還跟蒙塔·艾利斯、克萊、格林、大衛·李、伊戈達拉、杜蘭特等球員搭檔過,不僅配合地相得益彰,效率還不可思議地穩定。

那麼,庫裡職業生涯打過多少種體系呢?

論證,庫裡的確是體系球員!

剛進NBA時,蒙塔直言不想跟庫裡一起打球。他認為兩個都需要球權的小後衛一起打球是沒有前途的。於是,庫裡收斂鋒芒,幹著組織、無球等輔助性的活兒。

新秀賽季,庫裡的三分球受助攻率為74.1%,這大概是雷·阿倫2005-06年的水準,此外他還有場均5.9次助攻。二年級時,庫裡的三分球受助攻率有所降低,但也還是有61.8%。

比較諷刺的是,不想跟庫裡一起打球的蒙塔,那3個賽季卻迎來了職業生涯巔峰。2009-10賽季,蒙塔場均25.5分創下職業生涯新高,下一年,他場均24.1分,職業生涯第二。任何一個攻擊手跟不佔球權,能組織,三分球命中率還有44%的隊友搭檔,打得都不會太壞。

論證,庫裡的確是體系球員!

2012年,蒙塔被勇士送走,庫裡被扶正。後者的戰術定位也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持球比重大幅度上升。2013-14賽季,更是庫裡持球的一個頂峰(從比重來講),那個賽季,庫裡的三分球受助攻率為45.6%,也就是說超過一半的三分是幹拔三分;場均幹拔跳投10.3次,命中率44.6%;整體受助攻率則是30.1%,這大概是歐文的平均水平。

而馬克·傑克遜在那個賽季的戰術,便是把球給庫裡。勇士是全聯盟傳球最少的球隊。兩個側翼克萊、巴恩斯幾乎沒有make play的能力。勇士不缺得分手,但缺能夠處理球的球員。除了伊戈達拉以外,無人能分擔庫裡的持球壓力。

論證,庫裡的確是體系球員!

因此,當伊戈達拉受傷時,對手便瘋狂包夾庫裡,此時無人能夠幫助庫裡延展進攻。伊戈達拉受傷的比賽,勇士只有10勝9負。

庫裡賽季場均24分8.5助攻,是球隊的得分王+助攻王,也很好地體現了勇士的進攻特性。而在伊戈達拉、李、博古特加起來缺陣47場的情況下,勇士常規賽取得了51勝,季後賽博古特報銷,勇士和快船大戰7場,G7還最多領先快船12分。庫裡大量持球的打法,效果並不差。

下個賽季,馬克下課,科爾上任。科爾解決進攻單一的方法,是把格林頂上首發,給予博古特、格林支配球的權力。庫裡的場均持球時間從7.4分鐘下降到5.6分鐘。這不僅解放了庫裡,也盤活了勇士的整體進攻。勇士的場均傳球次數從243.8次漲到306.6次,助攻則由23.3次漲到27.4次。

論證,庫裡的確是體系球員!

庫裡個人的場均36分鐘數據漲幅並不大,從23.7分8.4助攻3.3三分提升到26.2分8.5助攻3.9三分。但勇士在陣容幾乎沒動的情況下,戰績從51勝提升到67勝,季後賽也一路過關斬將奪冠。

科爾可以說是把庫裡的無球能力發揮到淋漓盡致的教練。儘管這種做法壓抑了庫裡的個人輸出,但卻將庫裡對團隊的增益挖掘到無以復加。庫裡無球跑動時能夠吸引兩三個人的防守,沒有球在手也能利用跑動支撐起球隊的進攻,這種能力在歷史上聞所未聞。

庫裡也由此從全明星球員一躍進入MVP級別球員的層次。

但勇士老闆從來不會滿足。2016年總決賽鎩羽而歸後,勇士簽下自由球員凱文·杜蘭特,庫裡再一次迎來了和自己實力等量齊觀的隊友。

論證,庫裡的確是體系球員!

杜蘭特加盟後,科爾時不時會強調,庫裡不會再有過去兩個賽季的球權。在賽季頭兩個月,科爾採取的是一種平均主義的分配球方式:格林居中調度,杜庫湯無球跑動接球。無球傳切不靈時,杜蘭特便站出來解決問題。

而庫裡也心甘情願地減少了球權。12月份,庫裡的受助攻率提升到了62.3%,幾乎跟這兩賽季的埃裡克·戈登差不多,完全忘了自己是兩連MVP。

但聖誕大戰惜敗騎士後,這種平均主義的弊端開始浮出水面。庫裡持球時能在三分線外一米吸引包夾。但科爾卻為了一視同仁而浪費了庫裡的這種殺傷力。

於是,杜蘭特主動找到庫裡,表示他可以在庫裡身邊打球。

“按你的方式打球吧,不用擔心我。我會適應的,適應在你身邊打球。你是這支球隊的引擎,我很清楚這一點。我來這兒的目的不是要讓所有人和事圍著我轉。做你自己,夥計。我會圍繞著你打球,我打了很久的籃球,我知道該如何得分、如何找到球。上場打出你的風格、你的比賽吧。”

論證,庫裡的確是體系球員!

在此之後,庫裡開始找到有球無球的平衡。杜庫也找到了完美的契合點:庫裡負責發動進攻,杜蘭特負責攻堅。

全明星後,杜蘭特受傷20場,庫裡帶領勇士取得16勝4負,又切換回15-16賽季的模式。

從數據來看,庫裡上賽季每36分鐘29.7分6.8助攻4.7三分,並沒有比2015-16賽季差多少。但是,庫裡減少了一定量的持球進攻,幹拔跳投場均減少1.7次,幹拔三分則減少1.8次。但從團隊的角度而言,這確實是最優解。

論證,庫裡的確是體系球員!

所以,說庫裡是體系球員是有道理的,因為他適合所有體系,並且那些他沒打過的體系,比如十多年前小球時代流行之前的inside-out,普林斯頓等,真打起來也只好不壞。畢竟,他有組織能力,但又不黏球;能持球,投射也超群,並不挑打法。

並且,庫裡在職業生涯裡是適應過大當家、二當家、雙核之一等角色,有一天他老了,甚至打起第六人乃至板凳末端替補,相信也一定能夠完美地適應角色。

只不過還不想看到他打替補的那天,盼時間慢慢走,偶爾回回頭!

NBA最新爆點新聞——關注良耳籃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