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奶粉不易溶解是不是應該換一種?

在母乳充足情況下我們一般建議母乳餵養的,可是那些母乳不足的寶寶怎麼辦呢?那就建議給寶寶使用配方奶粉餵養了。

不少寶媽都有在後臺留言說在給寶寶衝奶粉過程中,不是在瓶底有些沉澱,就是在瓶壁上附著一些顆粒,想著自己買來的奶粉也是口碑不錯的奶粉,怎麼衝調起來就是溶解不好呢?是不是奶粉的質量有問題,到底該不該換個奶粉?

其實奶粉不易溶解的現象很常見,那麼是什麼導致奶粉不易溶解,這到底是不是質量問題?

▊ 為何奶粉不易溶解

1、奶粉中的營養成分難溶於水

蛋白質和脂肪都是嬰兒配方奶粉中的主要成分,這兩種成分難溶或微溶於水。在奶粉衝調冷卻後,會有部分脂肪和蛋白質等營養物質析出並附著在瓶壁或瓶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掛壁現象。

寶寶奶粉不易溶解是不是應該換一種?

值得注意的是,酪蛋白磷酸肽(CPP)、α-乳清蛋白,益生菌,DHA,乳鐵蛋白等,為保證其營養活性,是幹法混合到奶粉裡的,也會出現溶解慢,瓶壁瓶底有白點的現象,這都是正常的,不影響奶粉質量。

因此,附著在瓶壁或沉澱在瓶底的顆粒物就是奶粉中不易溶解的營養物質,不會對寶寶造成危害。

2、配方和工藝影響奶粉溶解程度

同樣的衝調條件下,奶粉的溶解程度還受配方和生產工藝的影響。其次,同樣的配方,生產工藝不同則溶解程度不同;同樣的生產工藝,配方不同溶解程度也不同。最後,奶粉顆粒大小也影響溶解程度,顆粒大的奶粉,溶解速度很快,溶解性好。(不同批次生產奶粉存在顆粒大小、膨鬆度區別);

寶寶奶粉不易溶解是不是應該換一種?

3、衝調條件影響奶粉溶解性

在衝調過程中,水溫、水質、衝調手法、保存方式等都會影響奶粉的溶解:

寶寶奶粉不易溶解是不是應該換一種?

▊ 水溫過高或過低

水溫過高時,更容易導致奶粉中的脂肪等營養物質析出,同時吸附其他的奶粉顆粒,易形成奶粉團。析出的脂肪還易形成脂肪膜,靜止後懸浮於奶液表面。過高的水溫還使奶粉中的乳清蛋白產生凝塊,影響寶寶消化吸收。

水溫過低時,奶粉的溶解度下降,且奶粉是膠性混懸液,外層的奶液形成一個張力膜,故有出現類似“成團狀不融化”的現象。

▊ 水質差異

有些地區水質過硬,水中雜質多,用來衝奶粉就容易對溶解造成影響。

寶寶奶粉不易溶解是不是應該換一種?

▊ 奶粉保存不當

奶粉保存不當容易使奶粉受潮,由於奶粉中含有乳糖,乳糖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水份,形成結晶,引起結塊甚至變質,這種情況下也容易造成奶粉難溶的現象。

寶寶奶粉不易溶解是不是應該換一種?

▊ 易溶解的奶粉才是好奶粉嗎

奶粉溶解度不是判斷奶粉質量的標準。奶粉溶解程度好,確實看起來美觀,可並不代表奶粉有更好的營養成分。

前文中也提到,奶粉的溶解程度與多種因素有關,只看溶解度不能判定奶粉好壞。配方奶粉由奶粉、乳清粉、微量元素等諸多原料混合而成的,這些原料的質地、多寡、配比才是決定奶粉質量的關鍵因素。

寶寶奶粉不易溶解是不是應該換一種?

質量好的奶粉,應該具備營養成分全面,不含有害物質,配比符合寶寶生長髮育的各項指標,奶粉生產工藝好以及衛生指標合格等條件。

衝調奶粉正確姿勢

除掉奶粉本身不可抗的因素,衝調不當也是造成奶粉不易溶解的因素。寶媽奶爸可以從這個方面著手,提高奶粉溶解度。

▋ 適宜的水溫

水溫對於奶粉中個別成分的溶解度影響十分之大,沖泡奶粉最佳的溫度是40°至50°,這個溫度可以減輕速溶性差的現象。

寶寶奶粉不易溶解是不是應該換一種?

▋ 正確的手法

沖泡時,延長搖晃奶瓶的時間可以避免出現這種現象。一般加入奶粉後左右搖晃奶瓶(或者放在手裡來回搓)1分鐘左右會比較理想。

寶寶奶粉不易溶解是不是應該換一種?

▋ 恰當的比例

衝調比例應該按照具體奶粉的衝調比例建議進行衝調,奶粉過多會影響其溶解度。衝調次序應是先在奶瓶中加入溫水,再加入奶粉。

寶寶奶粉不易溶解是不是應該換一種?

▋ 合適的保存

若保存方法不當,奶粉受潮或變質了,會出現奶粉難溶解以及掛壁的情況。因此,開罐前需檢查奶粉的密封性及包裝是否完好,開罐後不要放冰箱保存,密封后可置於陰涼乾燥、無日光直接照射、無汙染處保存。

寶寶奶粉不易溶解是不是應該換一種?

要注意的是,奶粉開封之後的保質期限一般是一個月,若是超過一個月,剩下的奶粉就不要給寶寶吃了。

其實,有些奶粉溶解度好是含有助溶劑的,助溶劑是一種添加劑,會降低營養度,對寶寶健康沒有好處,國外很多國家明文規定不許食品裡添加助溶劑。所以,如果你買的奶粉很容易溶解,你就得當心是不是添加了助溶劑;相反,如果你的奶粉不是很好溶解,但是多搖幾下,就溶解了,應該是沒有添加助溶劑。

什麼是助溶劑?

難溶性物質與加入的第三種物質在溶劑中形成可溶性分子間的絡合物、締合物或複鹽等,以增加該種物質在溶劑中的溶解度。這第三種物質就稱為助溶劑。常用的助溶劑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某些有機酸及其鈉鹽,如:苯甲酸鈉,水楊酸鈉,對氨基苯甲酸等;另一類是酰胺類化合物,如:尿素,菸酰胺、乙酰胺等。常見的助溶劑苯甲酸鈉的溶解度在20℃就是53克,極易溶於水。

雖然助溶劑可以提高溶解度,便於食用,但是助溶機理較複雜,許多機理至今尚不清楚,對人們健康影響尚待研究。關於助溶劑的選擇尚無明確的規律可循,因此對於助溶劑,美國、德國和歐盟的有機食品指南標準明確規定有機食品中禁止添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