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的央視春晚,知道該如何長盛不衰了嗎?

40歲的央視春晚,知道該如何長盛不衰了嗎?

馬上要過年了,2018央視春晚準備得怎樣了?

每年春晚,總是搞得很神秘,特別是部分名人明星將上春晚,節目組就是不說明白,讓外界使勁地猜。用猜明星來炒作,保持熱度關注度,似乎已經成了套路。

譬如這回狗年春晚,最近讓大家猜得最熱鬧的,是王菲和那英是否會再次合唱。兩人曾在20年前的春晚攜手共唱《相約1998》,這回是唱《相約2018》呢,還是唱《重逢》?

40歲的央視春晚,知道該如何長盛不衰了嗎?

此外,還有說鹿晗、關曉彤、李易峰已經受邀,楊洋、陳偉霆、張藝興也會上,這是吸引90、00後;有說周杰倫將登春晚舞臺,這是召喚80後;有說賈乃亮現身語言類節目五審,這可是2018年初的熱搜明星……

有眾多明星參與,就有了粉絲效應的加持,能吸引更多觀眾坐在電視機前。但靠明星,終究不是根本。春晚好似一塊錦緞,明星們是錦上添花,要留住越來越多流失的觀眾,歸根結底還是要看節目本身。

40歲的央視春晚,知道該如何長盛不衰了嗎?

這個道理,20年前趙忠祥就看明白了。那時,趙忠祥已經擔任過十屆春節聯歡晚會主持人,而觀眾們已經對春晚出現審美疲勞了,有輿論認為,春晚應該打破傳統模式,在形式上大膽革新。

趙忠祥卻保守地認為,只要叫春節聯歡晚會,那就只能在傳統的模式上裝上新的內容奉獻給觀眾,應把精力放在節目上。

儘管趙忠祥後來因為個人作風問題名譽掃地,但他對春晚的認識,至今看來其實仍然有效。2009年央視春晚導演郎昆就曾表示,幾乎任何節目形式都在春晚登場過了,形式創新很困難。

40歲的央視春晚,知道該如何長盛不衰了嗎?

目前看來,央視春晚在形式上創新最成功的一次,應該是2015年的羊年春晚。那一年,春晚也玩“互聯網+”,引入了微信搖一搖,互動總量達到了110億次。

搖一搖搶紅包,把觀眾重新拉回春晚熒屏前,但這隻能用一次,再用就沒新意了。而央視春晚要年年換個新花樣,“搶”回被各種活動項目帶走的觀眾,甚至是被各大衛視春晚分流走的觀眾,顯然不容易。

因此,央視春晚要繼續吸引觀眾,如趙忠祥所言,還是要回到晚會節目本身,用出彩出奇的高品質優秀節目,留住觀眾。

40歲的央視春晚,知道該如何長盛不衰了嗎?

很多人認為,第一屆央視春晚在1983年,其實並不正確。周恩來侄媳鄧在軍是中央電視臺導演、春晚創始人之一,也是1983年央視春晚導演。鄧在軍介紹,1979年央視就有了第一臺春節聯歡晚會,她和《西遊記》導演楊潔執導。那時全國有電視機的家庭還不多,所以影響沒有很大。

如此算來,央視春晚已經是第40次辦了。都說四十不惑,不知道央視春晚是不是越辦越明白了,接下去該如何讓春晚成為中國乃至世界長盛不衰的經典文化節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