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頌型相聲其實並不差,聽聽這幾段里觀衆的笑聲就知道曾經多紅火

歌頌型相聲是時代的產物,隨著觀眾欣賞水平的變化,這類相聲已經淡出人們的視野。

很多觀眾不愛聽這一類的相聲,包括我也不喜歡。

但是不能否認在歌頌型相聲中,也存在一些可以認真欣賞的佳作。

《勞動號子》(馬季 於世猷)

這段相聲是傳統活《賣布頭》中“對口估衣”的變體。

歌頌型相聲其實並不差,聽聽這幾段裡觀眾的笑聲就知道曾經多紅火

馬季 於世猷

節目中馬老的優美聲腔加之於世猷先生的捧哏,尺寸、勁頭都極好。

這段相聲中兩位的學唱號子,能很神奇的模仿出大合唱的效果,不能不讚嘆二位在節目上下的功夫。


《 新桃花源記 》(馬季 唐傑忠)

馬季先生擅長創新,為相聲尋找新的出路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怹創作的一些作品絕對前無古人,例如《一個推銷員》、《五官爭功》和這段《新桃花源記》。

歌頌型相聲其實並不差,聽聽這幾段裡觀眾的笑聲就知道曾經多紅火

馬季 唐傑忠

雖然這幾段到底是不是相聲一直有爭議,但是不影響它們在相聲史上的地位。

《新桃花源記》是馬老和他的弟子們在常德體驗生活時寫的一個段子。

這種"古人對新人"的演繹方式非常超前,有點反穿的意思。

(下面這張照片就是怹們在桃花源的照片,您能認出幾位?)

歌頌型相聲其實並不差,聽聽這幾段裡觀眾的笑聲就知道曾經多紅火

1977年馬季在常德體驗生活


《友誼頌》(馬季 唐傑忠)

這段相聲藝術水平並不算高,因為改動太大。這段相聲裡的不少包袱,經過領導的審核,修改了不少。

歌頌型相聲其實並不差,聽聽這幾段裡觀眾的笑聲就知道曾經多紅火

馬季 唐傑忠

比如在船上抱桅杆"高瞻遠矚"的一段,原文援建人員抱的是煙囪,所以越抱越熱。

但是領導認為不能拿援建人員抓哏,所以改成了抱桅杆,使包袱遜色了不少。

不過在那個特殊動盪的年代,文化已經出現斷層。

在此時出現《友誼頌》這樣的相聲,本身就不可思議。


《祖爺爺的煩惱》(姜昆 李文華)

這是一段宣教類的新相聲。

宣教類相聲一般都是兩個極端,要不然特別好聽,比如這段;要不然根本入不了耳,比如……

歌頌型相聲其實並不差,聽聽這幾段裡觀眾的笑聲就知道曾經多紅火

姜昆 李文華

《祖爺爺的煩惱》作為上世紀80年代的作品,夾雜了些許科學幻想方面的元素,在當時的確標新立異。

但是您要是知道這是牛群的作品,就不奇怪了。


《鼻子的故事》(姜昆 李文華)

這是一段歌唱新時代新風尚的節目,和前邊的《祖爺爺的煩惱》一樣,也是牛先生的作品。

歌頌型相聲其實並不差,聽聽這幾段裡觀眾的笑聲就知道曾經多紅火

姜昆 李文華

這段相聲保持姜昆先生一貫"小清新"的風格,與文華老的“老穩蔫”默契的相互襯托。

故事上結構完整,包袱安排合理,節奏輕快,絕對是一部佳作。


《請劇團》(劉文亨 王文玉)

《請劇團》借用《找堂會》的樑子,經過合理的改編,再加上二老深厚的表演功底,使這段相聲可以算作天津歌頌型相聲的巔峰之作。

在天津的歌頌型相聲中,在技術和難度上能和這段相比的幾乎沒有。

歌頌型相聲其實並不差,聽聽這幾段裡觀眾的笑聲就知道曾經多紅火

劉文亨 王文玉


《看紅巖》(李伯祥 杜國芝)

"我太不應該了,我不禮貌,我對不住你,你向我道歉……"

據說連老馬爺都看上了這個段子,曾經找李爺要過這塊活,就可以知道這段相聲的水平。

歌頌型相聲其實並不差,聽聽這幾段裡觀眾的笑聲就知道曾經多紅火

李伯祥 杜國芝


《一天零一夜》(劉俊傑 王宏)

這個段子相較其它幾段,名聲不顯。

近年來歌頌型相聲已近乎絕跡,此時還能有這麼一段風格清新的好節目,實在難能可貴。

歌頌型相聲其實並不差,聽聽這幾段裡觀眾的笑聲就知道曾經多紅火

劉俊傑 王宏

特別是這段相聲的底,明明知道結尾什麼樣兒,還是能安安靜靜的看完,因為演的太"狗"了!


《糖醋活魚》(侯耀文 石富寬)

《糖醋活魚》在內容上沒有新意。不過這個段子完整度很高,而且難度很大。

歌頌型相聲其實並不差,聽聽這幾段裡觀眾的笑聲就知道曾經多紅火

侯耀文 石富寬

其中對"貝蒂小姐"的獨白,和"撒切爾夫人訪美"的貫口,換誰都得泥,只有候三爺能齁得住。


《新局長到來之後》(蘇文茂 馬志存)

茂老的風格並不擅長正面宣傳的歌頌型相聲,這類節目要求演員精神要飽滿、動作幅度要大,茂老使活太溫,並不適合。

舉個例子,怹的《特殊照相》就是這樣,實在不好聽。

歌頌型相聲其實並不差,聽聽這幾段裡觀眾的笑聲就知道曾經多紅火

蘇文茂 馬志存

但是《新局長到來之後》需要立人物,以反襯出新局長的正面形象,所塑造的還是位有點文化的幹部形象。

茂老對這個可以說是輕車熟路,手到擒來,所以效果比前者好的多。

這段相聲中塑造的“蘇大秘”的形象就深入人心。


現在許多觀眾覺得歌頌型相聲不好聽,是因為口味和笑點變高了。

在上世紀五十、六十、七十年代,甚至八九十年代,那時的觀眾淳樸、天真,笑點真的很低。

您聽聽我前面介紹的幾段相聲,裡面許多包袱現在看來平平無奇。

但是觀眾的笑聲很真誠的,是發自肺腑的。

那時候可沒有人領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