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识:那么多名家,为什么只有苏文茂被尊为“文哏大师”?

很多相声爱好者不知道哪些段子是"文哏相声",也不知道怎么区分 "文哏相声",今天就和大家简单的探讨一下。

先简单的介绍一下"文哏相声"。

普遍认为,"文哏"和 "腿子活""子母哏"或者"伦理哏"一样,是一种相声节目的类型。

众说周知,擅长使"文哏相声"的相声名家有苏文茂先生、苏文茂先生和苏文茂先生。

不是耍贫,这说明在相声的发展过程当中,文哏从来都不是相声的主流,能把"文哏"使出精髓的,只有以茂老为代表的少数几位名家。

小知识:那么多名家,为什么只有苏文茂被尊为“文哏大师”?

苏文茂 崔金泉

对于"文哏"的定义一直比较模糊,没有准确的说法。

最早的时候,只是荤门把清门的节目都叫做文哏。这样,撇开伦理哏、荤段子就基本上都是"文哏相声"了。可见这种说法太过宽泛,不够准确。


所以比较广泛的认知是:以文学、戏曲或者历史知识等作为包袱主要内容的相声节目,可以叫做"文哏相声"。

主要是文字游戏和批讲类的段子,比如《文章会》、《批三国》、《讲四书》、《打灯迷》、《三字经》、《对春联》、《八扇屏》等等。

这种说法比较中肯,但是经不起琢磨。

茂老的《文章会》, 是公认的"文哏"代表作之一。可是少马爷也有段《文章会》啊,人家是武着使的,使法不一样,还是不是"文哏相声"?

小知识:那么多名家,为什么只有苏文茂被尊为“文哏大师”?

马志明 黄族民《文章会》

赵振铎先生的《八扇屏》,把文人的小情调刻画的淋漓尽致,是《八扇屏》所有版本的教科书。但是赵伟洲先生的《八扇屏》……

您瞧这范儿,说是"文哏"似乎不太合适。

小知识:那么多名家,为什么只有苏文茂被尊为“文哏大师”?

赵伟洲 杨少华《八扇屏》

所以,我的理解, "文哏"是相声表演的风格。

茂老使的《文章会》就是"文哏相声"。

茂老凭借着怹的个人风格,把本人的书生气或者说文人气融入了作品之中,让人感觉到节目的"文气"。所以说,茂老的节目都像是"文哏相声"。民间尊称"文哏大师"就是这么来的。

小知识:那么多名家,为什么只有苏文茂被尊为“文哏大师”?

赵振铎 赵世忠

赵振铎先生的《八扇屏》也是"文哏相声",怹的节目"文人气"也比较重,所以是除了茂老,另外一位"文哏相声"的名家。

最后还有位王世臣老先生很有特色,肚囊宽绰,怹的表演风格因节目的变化而变化。《怯洗澡》、《拉洋片》风格火爆。但是《朱夫子》等几个段子使的就比较温,就是按"文哏相声"的风格来演的。

小知识:那么多名家,为什么只有苏文茂被尊为“文哏大师”?

王世臣 赵世忠《朱夫子》

综上所述,所谓 "文哏相声":

1、 节目不能脏

2、 要按"文"着演

3、 演员要有"文气"

这些只是一个外行爱好者的理解。也不知道对不对,只是说出来大家听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