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咸阳旬邑“花子馍”

周末随朋友来到咸阳旬邑县,体验一了把地道的旬邑风情,印象极为深刻。

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旬邑、彬县一带是周人祖先最初活动的地方,后来才南迁到“周原”,即今岐山、凤翔一带,并开始日益强大,所以旬邑民间至今保留着周人的风俗习惯。早上9点,主人开始招呼我们吃饭,我开玩笑说:“这时候吃饭算是早饭还是午饭?”

陕西咸阳旬邑“花子馍”

朋友笑了笑说:“旬邑人招待尊贵客人必须用‘早汤午席’”。

“早汤午席?”我大惑不解?

朋友说:“对,早汤午席。我们现在要吃的就是‘早汤’:简单的4个凉菜,主要是‘汤’,即有名的饸饹饭,因为以汤饸饹为主,故名早汤。午席就是中午1点左右吃午饭时,才正式喝酒、吃菜,故名“午席。”

“早汤”上来时,果然如朋友所言。然而“早汤”吸引我的并不是我以前吃过的主角“汤饸饹”,而是一种我以前没有见过的白馍。这种面白如雪,形状如两朵花并蒂而开,像极了并蒂莲花,看着十分诱人。

朋友见我目不转睛地看着盘子里的白馍,知道我不了解,连忙介绍说:“这就是上过央视的、极具我们旬邑特色的花子馍。“

陕西咸阳旬邑“花子馍”

“花子馍?“

”对,花子馍,又叫心连心,是旬邑特色小吃。据考,花子馍源于周代的礼馍,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我们旬邑民间,无论是逢年过节,还是庆生、祝寿、婚丧、嫁娶、建房筑屋等重大活动中极为流行的小吃。因其系纯手工制作,纯碱面发酵,口味筋道,深受大众的喜爱。“

说话间,朋友用筷子夹了一个花子馍给,我拿在手中,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顿时,一股浓浓的麦香味直入心脾,馍味非常浓厚,这种地道的馍味道已经久违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城里是绝对吃不到的。

​趁着我品尝花子馍的时间,朋友继续给我介绍说:” 花子馍制作工艺较为复杂。制作前要先将上好的麦面发酵成面团,取适量的干面粉、食用碱和入面团揉匀,使面团酸碱度呈中性、筋光状,再揉搓成圆条,揪成面提,备用。

接着,要将面提反复揉搓成馒头状,用手压成直径约15厘米、厚约5厘米的面饼,在其一面涂上猪油,取两快相向叠盖、压实,用切面刀十字等分成4份。取其一份,用双手捏住两个底角,轻轻拉长成带状,在底部同向相缠,做成底座即成。

做够一屉后,用大火蒸约20分钟就可出锅食用。出锅后的花子馍,两瓣分开,呈心心相连状,莹白如玉,美观美味。 “

陕西咸阳旬邑“花子馍”

最后,朋友告诉我说:”来旬邑,不吃花子馍就不算来过旬邑。下午回去带些花子馍回去,让你的亲朋好友们尝尝,更欢迎广大朋友来我们旬邑旅游、品尝旬邑特色小吃花子馍“。

我连声说道:”好的,好的,一定,一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