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職業玩家角度看,索尼Sony 這家公司的偉大之處究竟在哪裡?

從職業玩家角度看,索尼Sony 這家公司的偉大之處究竟在哪裡?

五六年前是索尼虧的最嚴重的時候,其中電視部門因為跟不上潮流,賣不過國產更別說三星了,要是其他廠家說不定早去做智能電視了,但是索尼依舊堅持自己最核心也是自己傳統—開發芯片提升畫質。這兩年索尼電視放棄華而不實的3D,推廣4k,HDR。即使安卓成熟後加入了智能電視依舊把畫質作為重中之重。

說實在索尼電視那麼多技術跟普通消費者講十人裡面沒有一個真的懂的,但是隻要一對比馬上看出差距。從電視部門虧損到盈利,努力和堅持終於得到了回報,看了讓人欣慰。

黑膠唱片夠小眾了吧?推出了PS-HX500。推出KOOV,激發兒童編程教育。

大家估計很少人知道索尼還有個項目叫做索尼探夢。索尼探夢 光與聲音的科技館 小朋友們的科普樂園。還是很有愛的。

堅持初心,有夢想,有童心,這也是索尼是一個偉大企業的一面吧。

從職業玩家角度看,索尼Sony 這家公司的偉大之處究竟在哪裡?

為了確保每晚七點整中國人民可以準時收看《新聞聯播》,索尼為央視保留了一套廣播級標清數碼磁帶生產線。

央視絕大部分節目錄制和編輯都已經淘汰了標清數碼磁帶系統,改用全文件化的網絡製播。唯獨《新聞聯播》還在繼續使用,這也是為什麼你看演播室內主播講話的畫面是高清的16:9,一到外景錄影,畫面就出了兩個黑邊變成了4:3的標清。

就這一個節目,磁帶的用量也是不小的。按規定,一盒磁帶永遠只能裝一條素材,哪怕就幾秒鐘。播出帶絕對是隻用一次,絕不能擦了複用,全部要封存的。素材帶、編輯帶一般情況下也只用一次,擦了複用的我還沒見過。為什麼這麼浪費?想象一下帶子沒擦乾淨,陳舊畫面突然亂入或者有偽影···

不管你認同還是不認同,央視新聞尤其是《新聞聯播》已經成為中國國家政治的象徵,一丁點異常,就可能引發各種聯想,帶來不可估量的後果。央視不僅大門是武警把守,進樓還有一道武警,樓內新聞直播區門口再加一道武警,特殊時期都是荷槍實彈的。

為什麼不換代?你知道《新聞聯播》主播年齡大了需要戴眼鏡,都需要報中辦批的嗎?

與網絡製播系統相比,磁帶系統也有其獨特的安全性。

沒有索尼,就沒有中國的電視事業。

反日砸車那會兒,我們臺內大家有個玩笑話:千萬要把那幫人擋在門外,他們要是進來,能從地下室砸到天線塔尖,都是日貨!

偉大在他大樓拆下的磚,我都淚流滿面的買了

從職業玩家角度看,索尼Sony 這家公司的偉大之處究竟在哪裡?

索尼的產品 太低調了… 感覺就像冰山一樣,你看到它的宣傳其實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之前買了一個Walkman,A25HN,它配了一個降噪的耳塞,這個耳塞在插那個Walkman的時候會有降噪效果,插別的設備是沒有這個效果的,當初也主要是看中了這個才買的…

直到有一天我把那個塞子插到了ex的Z3上時…發現它居然有降噪功能!!!

如果不是碰巧有個降噪塞子,也許很多小白用戶都不會知道Z3裡面還有一個降噪模塊…

這個東西要是放在別的廠商不得往死裡宣傳…

從職業玩家角度看,索尼Sony 這家公司的偉大之處究竟在哪裡?

從自己做為索尼員工的角度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本人在索尼聖莫妮卡工作室已經兩年多了,參與開發了最新的ps4的戰神,在這之前,本人在微軟343,xbox部門,還有硅谷都工作過,總體來說,索尼的遊戲部門做遊戲的態度純粹很多。

1: 索尼第一方的工作室對遊戲的投入基本上是行業裡面最下血本的,投資非常大,開發週期比較長,就是為了製作最好的遊戲,宣傳ps4這個平臺。對比一般的第三方工作室,比如insomniac這種,我們可以花更長的時間和更多的資金,把ps4獨佔的遊戲打磨的比非獨佔的遊戲好很多,就是為了證明ps4的平臺是最好的遊戲平臺。

2: 索尼包攬了幾乎全世界最頂尖的開發者,第一方工作室全球數量幾乎是最多的,而且這些幾乎都是世界最頂級的工作室,包括,索尼santa monica(戰神系列),頑皮狗(古惑狼,神秘海域,最後生還者),guerrila games(殺戮地帶,地平線),bend studio(days gone),sucker punch(狡狐大冒險,infamous)。要知道索尼是一家日本公司,但是現在是全世界console遊戲的老大了基本。

3: 軟硬都很強,上面說的是遊戲陣容,ps4硬件的強大就不用說了,這個

世代已經是遙遙領先了,還有著名的和頑皮狗在一棟樓裡面的ice team專門做底層的優化,我的弟弟就在頑皮狗工作,我們都是索尼的員工了現在。從我自己的工作經驗來看還有很多細節的優點和經歷可以說,而且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索尼發展的歷史特別是遊戲產業的歷史,從ps1,ps2的輝煌,到ps3的挫折再到ps4的輝煌,ps和索尼的遊戲給全球的玩家帶來了無數的回憶和美好時光,索尼最偉大的地方我覺得就是對遊戲一絲不苟的態度,還有他放眼全球的遊戲佈局和實力。

從職業玩家角度看,索尼Sony 這家公司的偉大之處究竟在哪裡?

雖然索尼罪大滔天,百姓怨聲載道。但是我還是要說,索尼產品質量確實非常優秀,我老家的ps1代目前還能工作,只是需要將主機豎著或是翻過來,兩個原裝手柄工作正常。

99年入手的,今年是第19年了。

請問在座各位的高端電子產品能高頻用幾年?

能做出這樣品質產品的公司,全球有幾家?

從職業玩家角度看,索尼Sony 這家公司的偉大之處究竟在哪裡?

作為一個索尼粉,使用過不少索尼的產品例如攝像機,手機等等,也跟進研究索尼好幾年了。我發現索尼連續多年虧損、乃至於發展到賣資產,剝離和關閉許多業務,大規模裁員,是由於許多日企存在一個痼疾,和日本的民族性格相吻合的痼疾,就是偏執

這種日本式驕傲或者偏執帶來的最大問題就是,索尼從來不跟隨潮流,因為它始終堅信自己能引領潮流。

以超級大公司之力,生產一些小批量的小眾產品,是導致盈利出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你開發一件產品,需要巨大的開發費用,這些是都要用均攤到每件售出產品的價格去彌補的。詳見成本會計。他們開發的時候是先預估了一個盈虧平衡銷售量,例如賣10件才能不虧,但他們的一些產品,作為一件小眾發燒級的產品,根本賣不到那個盈虧平衡點,要想回本,價格還要提升。企業要想盈利,產品要從發燒級轉為市場消費級。要麼在產品部門實行差異化戰略推出平民消費級的乞丐版拉動銷售量,要麼在營銷部門大打廣告,讓大家割腎去買。日本人固執地相信一點,就是強者為王,崇敬忍者式沉默的強者。索尼無疑是沉默的強者,但酒香也怕巷子深啊。

如果說在卡帶的時代,大家都覺得玩walkman很牛,但到了mp3的年代,你還在研究怎麼把walkman做得更極致,倒帶速度快兩倍,音質更好聽,那就好比1944年盟軍廣泛裝備衝鋒槍的時候,你日本皇軍還偏執地研究如何把單發手動的三八式步槍做得更方便好用,精度更好,如何把武士刀打磨得更加鋒利,是註定要敗得很慘的。

另外,索尼采用的是地產地銷的政策,其許多產品的裝配製造工廠在美國,歐洲,日本,而沒有在勞動力相對便宜的中國等國家,直到近些年才開始投入大量成本在中國建設工廠。這些發達地區巨大的應付職工薪酬和生產成本直接吞噬了索尼的利潤,以手機部門為例,乞丐機型並不是那麼多,走的是中高端路線,因為成本下不來,並且即使是中高端路線,也不掙錢。

再者,索尼是有名的內鬥企業,各個部門之間的協同性很差,部門管理存在問題。例如walkman的許多技術出於某些原因,並沒有分享給手機部門,也造成了同一項技術的橫向應用性差,直接提高了與這些技術相關的機器的均攤研發成本。

以手機為例,索尼的產品差異化程度不夠,最近推出的幾款z系列旗艦機都是主打三防功能,為了達到防水級別犧牲了很多硬件配置,例如外放的音質,但是手機這類產品在應用中對三防的需求並非那麼強烈。屬於對客戶需求的導向分析有誤

並且由於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壟斷地位,索尼曾一度在其數碼攝錄設備上使用非標準的接口,也削弱了自身產品的競爭力。

再次,索尼作為一家實力雄厚的企業,其銷售和服務部門在國內是一個相當大的短板,基本上在大部分二三線城市都難以見到索尼的銷售和售後點。這就好比用進口車的高帥富們,買了車不壞還好,壞了沒辦法修,修了換不了件,真是讓人充滿感動。現在看來,索尼最無能的部門就是它的銷售部門。作為一個力挺索尼的消費者,也作為一個研究公司治理的學生,我不明白他們的銷售部門到底在想什麼。

索尼執著於開發技術,卻疏於開發市場。例如,索尼筆記本vaio的娛樂功能是同類筆記本中最好的,但vaio卻虧損嚴重乃至於被剝離。索尼製造的產品都是不計成本地追求最好的,並因此造成了價格居高不下,銷售量低迷的窘境,因此它卻陷入了越好越虧,虧了之後它努力做得更好,更好更虧的怪圈。

華為並不那麼執著於開發技術,但人家開發了發展中國家市場,培育了消費需求,因此從一個寂寂無名的小公司,穩定成長為世界通訊巨頭。

注意:是穩定成長,這點十分重要,甚至重要過獲取超額利潤本身。因為一個企業沒有利潤是痛苦的,但不能穩定而正常地成長,卻是隨時可能致命的。

三星的產品,我認為技術上並不如索尼出色(個人意見),但三星每年的廣告費用達到驚人的幾百億美元。所以,雖然這是一家產品族比較雜亂的企業,但三星的銷量和佔有率一直很不錯。諸位三星的消費者,請你們算算一部手機裡面,價格構成中有多少是廣告費用。

反觀索尼,一直執著於技術,不計成本、不看潮流地在研發頂尖產品上投入,對營銷和客戶需求不聞不問,造成它生產了最優秀的產品的同時,遭受了連續多年的虧損。

我記得中學的時候學到一篇課文,說兩兄弟做靴子,做出了最好的靴子,但是卻因為固執地做靴子,不會經營,只去不停做靴子,最後餓死了。最後一句話是,他們做了頂好的靴子。

這篇文章給我的體驗,與課文想塑造的靴匠的正面形象完全相反,我認為他們這樣是固步自封的。索尼的老爺子們,跟這個做靴子的鞋匠,一樣一樣的,如果不去改變自己的經營哲學,索尼一樣會餓死。

在《財富》雜誌發佈的2011年世界500強排行榜中,索尼以83,844.8百萬美元的營業收入位列排行榜第73名。但它的利潤為-3,030百萬美元。

當然,這部分中大概有部分是因為日元升值帶來的匯兌損失(之前索尼資產的七成在海外,學會計就知道怎麼一回事了)這部分損失與經營沒關係,只是匯率的原因罷了。可是這它虧損的非常次要的原因之一。

我認為,索尼最正確的決策就是賣保險。保險的利潤填補了其餘一些部門的虧損無底洞。忍不住黑一下:索尼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家把數碼產品做到世界領先的保險公司。

不過,儘管索尼充滿了不關注形勢的偏執,我還是對索尼這樣一家執著的公司充滿了敬意。正是因為索尼的這份日本人特有的偏執,在蘋果已經有三年沒更新 iPod 產品線,甚至停產了其音質最受推崇的 iPod classic 的情況下,索尼依然按照自己的節奏更新著自家 Walkman 新品,他們正如他們的廣告語所說的那樣:“For Music Lovers,By Music Lovers”(有引用)

我在廣州太古匯試用過索尼的家庭影院,那音場,是我聽過的最好的組合音響之一。我也使用索尼的xperia手機,它的兩千萬像素鏡頭比我使用過的十來款手機中的任何一款都出色。

索尼是一家偉大的公司,摩托羅拉,柯達和諾基亞也是。偉大的公司有一些共同的特質,他們都有些自己深深堅持的樸素企業哲學,不願意迎合世俗,想把一脈相承的產品做到極致,我想,這大概才是情懷的最動人註解吧。

索尼的機器的獨特的東方工業設計感,按鈕和接口的排列,拆開機內部打磨,走線工整,無不體現這家企業那種日本式的用心。

只有日本人和德國人,才造得出這麼具有心靈的智慧的產品。

最近正在讀華為的案例,與索尼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華為十分注重抓住大多數客戶群體的體驗和需求。用過價格達七千人民幣的walkman的和索尼手機的都知道,硬件做的不錯,但是軟件方面,很多對中國用戶的實際的功能有缺失。而且,七千塊的walkman,有多少人會買呢?即使真正愛音樂的人會不計成本地去買,這樣的人足夠填平walkman巨大的開發成本並帶來利潤麼?這方面,華為和步步高做得是真心好。華為和步步高在中國的低價搶佔中低端市場政策和地毯式轟炸營銷、讓利與經銷商的政策,可圈可點,十分有效。我用過步步高的兩款安卓手機,都是移動公司贈的,便宜又流暢,摔摔碰碰沒問題,電池待機能三天,關鍵是有許多適合中國用戶使用習慣的軟件設計,屬於沒什麼亮點但性價比非常高的機器,拿著做備用機非常棒,牢牢抓住了中低端市場消費者的心。這方面,索尼做得太不夠。他們沒有看到,失去了中國市場,不關注用戶體驗,不關注新興市場用戶需求,一味追求高端和小眾市場,無異於自殺。

華為的企業文化是一切以客戶為中心,而索尼的文化是飛蛾撲火般的執著。專注而執著於技術,是索尼的企業文化,是索尼成功的法寶,也是導致索尼覆滅的原因。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索尼如果這樣繼續堅持下去的話,會破產,但是仍舊不失為一家神話般的公司。一個索尼粉深情地寫道:

相機有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全畫幅微單A7

電視有4k的代表作X9400C

手機有大法工業設計結晶Z3

耳放有配合自家設備無限加成的PHA-3

耳機有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Z7

播放器入門的有A17、發燒的有D100

遊戲機有全世界都在暢銷的PS4

還有獨享電影院的頭戴顯示器HMZ-T3

和暫未發售的虛擬現實設備Project Morpheus

深情歸深情,索尼不改變,靠賣祖產,還是會敗。

銷售額巨大,但利潤上不來,這企業有問題。這說明,虧損原因並不是因為產品不好(強勁的銷售額證明了這一切),而是因為不合潮流的虧損業務拖累了盈利業務。

不及時轉變思維,抓大放小,不行。穿新鞋走老路,更不行。

日本人習慣把小而精的東西做得精益求精,但往往常常宅於一隅,固執於自己的小世界中,並因此錯過一片片海洋。

觀操守在利害時。索尼就像一個堅持操守的老武士,不聞利害之變,拿著最鋒利的刀劍,遵從自己內心的早已不合時宜的道德律,正在面臨著拿著快槍的競爭對手的挑戰。但是,殺死這樣的武士,或者被這樣的對手殺死,都將是一種榮耀。

伴隨著領導層的變更,索尼最近在剝離資產,實現轉型,第三季度的財報也實現了盈利。索尼究竟要往何處去,我們拭目以待。

(我是因為通訊錄被索尼手機搞沒有了想吐槽一下它的界面,也是不怎麼嚴謹)

從職業玩家角度看,索尼Sony 這家公司的偉大之處究竟在哪裡?

給Sony VAIO筆記本做過Destop APP。就是你們買到SONY筆記本後,裡面搭載的那些原始APP,有影音娛樂的,有基礎設置管理的。種類繁雜。

SONY的每一款搭載APP的研發都是有一套標準流程的。企劃給出概念,就類似廣告創意那種,然後業務部會規劃功能,接著美工部會做界面設計並作出動畫效果(模擬軟件使用場景),接著會出一個給我們開發用的軟件的概念設計書。我們根據美工和企劃部給我們所有資料作開發。全部界面上的所有元素都是美工切圖給我們的。開發進入測試階段,我們會有專門一類BUG叫:Design BUG。就是我們開發完軟件同時發佈給測試,企劃和美工部。企劃主要看功能上是否和當初對軟件的設想有偏差,測試主要測功能問題,美工部主要就是對軟件每個界面截圖,挨個用PS與原設計圖對比,差一個像素都不行,美工提出的bug就是Design BUG。

作為給很多公司做過軟件的人,我想我很願意去買SONY的電子產品,感覺會很有特色,也會覺得很放心。

從職業玩家角度看,索尼Sony 這家公司的偉大之處究竟在哪裡?

出去浪了兩個周,終於歸來。

針對大家說兩個關鍵問題聊一下。

1。美工

嘿嘿嘿,這個吧,我是抄的郵件裡的當用漢字。至於人傢俱體叫什麼我還是真的不知道。只知道那個部門人超級多,每個人負責一部分,各種給我們程序猿畫圖,切圖,做動畫。我只想說我恨他們,他們是用作圖軟件實現,我卻要用代碼實現。動不動還要改設計,神煩。

2。VAIO內置軟件導致筆記本超級卡,而且這些軟件水的可以。

這個吧,怎麼說,我也覺得筆記本卡。

我開發用的開發機也是請測試組幫我刷的空系統,然後把dll拷貝到測試機上測試,不然我會崩潰。(PS:我覺得對於系統搭建最厲害的永遠是測試人員而不是程序猿)

我覺得這可能有這麼幾個原因吧,

一,跟VAIO對自己的定位有關係。它主推影音娛樂,它不惜浪費特別多的資源去做一些沒有用的事兒,比如過分關心音效,過分關心界面動畫等而且自己想得還特別理想化,導致它並不適合辦公。

二,不適宜國內人對於軟件的使用習慣。我之前也吐槽我開發的播放器是一坨佔地方翔,總是想盡辦法刷機並裝上自己喜歡的播放器。直到出差美國(大概6年前),發現很多同事的筆記本里除了office基本沒有其他軟件,內置的播放器,瀏覽器,社交軟件等在當時不僅能滿足一般的生活需求,還帶來許多非常好的體驗。前提是你有足夠快的網絡和足夠大的網絡覆蓋度,並且瞭解軟件掃描本地數據的默認路徑。但是當時國內的使用狀況是:打開軟件一片黑,等了許久推薦了一堆不知道什麼鬼的東西,國外的網站連不上,點什麼什麼一片空白。我的數據就放在我的D盤,憑什麼就找不到。

三,上市的電腦有滯後性。不知道sony咋回事兒,在國內市場上市的電腦和我們從小日本要的開發機大概有2-3代的差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