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困局唐軍聲東擊西,滅叛軍劉仁軌兵圍周留城(173)

破困局唐軍聲東擊西,滅叛軍劉仁軌兵圍周留城(173)

上回說到,倭國人登陸朝鮮半島後,迅速佔領了沙鼻歧和奴江兩座要塞,再次切斷了新羅對唐軍的補給線。

好不容易取得的優勢再次丟失,此時留給唐軍的機會已經不多了,怎麼辦?

什麼怎麼辦!抓緊幹他丫的倭國矬子,拿回要塞,重新打通補給線啊!

沒錯,幾乎所有唐軍將領都認為,當務之急是要拼命把丟掉的再奪回來。

只有一個人除外,劉仁軌。

如果放在幾個月前,他當然也會這打算,因為那個時候,想方設法讓唐軍生存下來才是重中之重。然而幾天前一個人的到來,卻讓他有了一個更好的選擇。

來到的不是別人,正是奉李治詔令前來支援百濟的孫仁師。與他一同前來的,還有剛剛從山東抽調的近萬士兵以及上百艘戰艦。孫仁師的及時到來,讓唐軍的兵力一夜之間便翻了一番。

手上沒兵的時候,劉仁軌只能爭取保自己的命;現在有了兵,他就打算要別人的命了。從當初受命遠征的一刻,劉仁軌便立志要蕩平百濟,揚國威於海外。雖歷經坎坷,但這一決心卻從無半分動搖。

“敵軍以為我們必然要重新打通糧道,所以他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新羅和百濟之間。我們應當趁此時機,反其道而行,引軍向西,直取叛軍老巢周留城。只要拿下了周留城,其餘地方的叛軍自然會不戰而降。”當著諸位將官,劉仁軌緩緩說出了他的打算。

是的,生存從來不是我的目的,平定叛亂,恢復大唐這片土地的統治才是我們的使命所在。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十分大膽且天才的戰略構想。叛軍想要圍點打援,可劉仁軌偏不上套,反而將計就計來了一招圍魏救趙。

破困局唐軍聲東擊西,滅叛軍劉仁軌兵圍周留城(173)

之後的戰況表明,劉仁軌對戰局的判斷完全準確。叛軍根本沒有料到唐軍竟然會來得如此迅猛,在主力部隊根本來不及回援的情況下,位於錦江口附近的叛軍大本營周留城很快便陷入唐軍的包圍之中。

此時,包括扶余豐在內的幾乎所有叛軍頭頭都還在周留城內。由於這座城池三面環山,一面臨水,所以當陷入唐軍包圍之後,錦江便成了叛軍聯通外界的最後通道。

只要這條水上交通線還在,那麼周留城就不算死城,叛軍就仍有迴旋的餘地。

對於這一點,劉仁軌清楚,扶余豐清楚,遠在島國的中大兄皇子同樣也清楚。

於是,所有的成敗都集中到了這片並不遼闊的水域上。

如果唐軍控制了這一汪水,那麼周留城必破,百濟叛軍必滅。反之,如果叛軍獲勝,那麼不僅之前的戰果化為烏有,唐軍更會因為陸上補給線的丟失,而陷入比之前更加危險的境地。

錦江口,三年前,蘇定方正是在這裡一戰擊潰百濟主力,讓大唐的旗幟飄揚在了朝鮮半島。如今,這裡再次戰鼓擂動。唯一不同的是,當年的起點變成了今天的終點,一切彷彿冥冥之中早已註定……

破困局唐軍聲東擊西,滅叛軍劉仁軌兵圍周留城(173)

看脫水完整版,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王稻侃大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