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業進入最黑暗期 海外市場決定首批脫困者

光伏业进入最黑暗期 海外市场决定首批脱困者

【無所不能 文 | 吳晶】“531”新政發佈已經過去了兩個多月,新政衝擊波的影響正進一步加劇。

新政收縮了光伏電站指標,降低了補貼標準,導致今年下半年中國市場光伏新增裝機規模斷崖式下跌,供需矛盾凸顯,加速了中國光伏製造業的產能更替、優勝劣汰。

有限市場倒逼效應下,光伏製造業正處在供需再平衡過程中,競爭力不足的光伏企業將面臨擠出效應,從市場退出。

海外市場成為衡量光伏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指標,擁有強海外開拓能力的光伏企業將在這一過程中具有更多優勢,相反,那些無力開拓海外市場的光伏企業,可能面臨被淘汰的命運。

光伏业进入最黑暗期 海外市场决定首批脱困者

競爭壓力日趨增加,一線品牌優勢凸顯

在這場集體趨同開拓海外市場的浪潮中,資深一線光伏企業先天優勢日益凸顯。

光伏市場發源於海外。2005年開始,以日本、德國、意大利、西班牙為代表的歐洲等國用穩定的電價政策鼓勵光伏電站建設,中國光伏製造業乘著東風壯大。2008年之後,國內市場逐漸開啟,並逐步發展為全球最大的光伏新增裝機市場。

伴隨著全球光伏市場的發展,資深的光伏企業,特別是一線光伏組件大廠,沉澱了海外市場的寶貴資產。

一是這些早期成立的光伏企業,一直保有海外市場的品牌認知度、銷售渠道及客戶關係,這部分市場,成了國內市場急降後的強有力的支撐。如晶澳、晶科、天合、阿特斯等,海外市場遠大於國內市場,這使他們它們在這輪產業波動期,受創最小。

二是2012年往後,以歐盟、美國為首的海外市場興起貿易保護主義,高舉“雙反”大棒,壓制了中國光伏企業在這些市場的競爭優勢,但同時也加速了行業整合,間接地將這些市場份額,集中到一線光伏組件廠手中。

比如,歐盟的最低限價措施,由於一線大廠競爭力更強,以及公司實力更強,仍可以適應規則,獲得一定市場份額。而原本一道出口歐洲的中國光伏中小企業,面臨這一局面,只能選擇放棄歐洲市場。

再如,美國市場對華光伏組件、電池“雙反”,中國光伏企業應對手段之一,是海外設廠,這仍然是一線組件大廠才有的行為,中小光伏企業實力不足。

穩固歐盟、美國等重要海外光伏市場的同時,開拓新興市場,成為一線組件大廠的趨同選擇,經過這些年的拓展,一線組件大廠在新興市場站穩了腳跟,競爭格局也趨向穩定。

近些年來,美國、歐盟之外,印度、日本、中南美、東南亞等市場也頗具規模。天合光能2017在印度市場出貨量第一;晶澳2018年上半年在日本市場出貨量第一累計出貨已經超過3.3GW,是日本市場的老大。其他的一線組件廠在各個市場也均有相對穩定的市場地位

但目前國內市場急降,迫使更多光伏企業將目光轉向海外,海外市場的競爭也日趨激烈。

比如隆基股份,2017年全球出貨量排在第七位,尤其是國內市場發展迅速,掩蓋了海外市場拓展不足問題,導致單一市場佔比過大,隱藏風險。531新政帶來中國市場萎縮後,加速開拓海外市場已然迫在眉睫。

海外各市場也各有特點。印度市場對價格敏感度極高,今年1-5月隆基在印度市場出貨量登頂,天合光能地位已然不保,這是後來者可以借力價格武器,快速開拓的市場。

晶澳佔優勢的日本市場格局則相對穩定。日本市場對品牌認知度高,注重長期關係,對產品的品質有高要求,對新進入者的認可需要一個過程。

在捍衛成熟市場市佔率同時,一線組件品牌也正在向更外圍的新興市場拓展。

這其中動作最大是晶澳太陽能。從去年開始,晶澳細化其海外市場,拓展了新興市場的邊界。2017年設立了墨西哥分公司,今年這一決策開花結果,近日,晶澳中標墨西哥利伯塔德港太陽能電站,供貨404兆瓦光伏組件,此外,晶澳在約旦、澳大利亞等市場都是最早進入者之一,市場佔有率保持領先。

因此,儘管海外市場的競爭正在加劇,但相比新進入者,一線的光伏組件大廠除了具備成熟市場的品牌、渠道優勢外,在新興市場的拓展與佈局更早、更全面。

海外拓展力成關鍵指標 能力不足者將被淘汰

在中國光伏市場的高速增長期,海外市場是公司業績的重要支撐,但在中國市場的下行期,海外市場地位更為凸顯,光伏企業亟待開拓海外市場來補足國內市場的損失。

但對那些海外市場拓展能力不足的光伏企業來說,這一能力短板可能會決定公司熬不過這波產業危機。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預計今年全年國內市場裝機約35GW,上半年國內光伏裝機已經超過了24GW,這意味下半年還有約11GW的市場空間。第三方分析機構EnergyTrend的預測更悲觀,下半年新增裝機不到8GW,2018年中國新增裝機比去年大降40%。

下半年中國市場的光伏新增裝機集中在領跑者基地和光伏扶貧項目。由於光伏全產業鏈處在降價通道,預計投資商將處於觀望態度,需求釋放將在4季度,三季度將是最難熬的時期。

即使這部分需求,競爭也將十分激烈,最終將由能承受更低成本,提供更高質量的供應商獲得,這意味著,下半年國內市場將更集中在一線組件品牌手中,中小光伏企業的生存空間更為狹小。

對一線組件品牌來說,有海外市場做緩衝,國內的市場損失,屬於有限損失,並且公司實力相對雄厚,可以承受國內市場收入、利潤的降低。

拿晶澳舉例,四季度領跑者基地和扶貧項目需求集中釋放,晶澳以其在國內市場的認可度必將獲得一杯羹,到明年一季度,日本市場迎來2017財年的最後一季度,出於2018財年FIT電價降低預期,日本市場將迎來搶裝潮。同時,在歐盟、北美、澳大利亞、南美、東南亞等全球市場的優勢也將成為晶澳在需求寒冬中的有效支撐,晶澳可以更好的平衡各市場,很快度過這場危機,迎接平價上網的到來。

對競爭力不足的中小光伏企業來說,在這長達大半年的時間內,國內競爭不過一線大廠,海外市場拓展能力不足,很可能面臨無訂單在手,產線停工的狀態,這將導致現金流斷流,很可能企業就無法生存下去,倒在光伏產業再平衡的進程中,倒在光伏平價上網的前夜。

投稿郵箱 | [email protected]

找能豆君 | icaixinenergy ; icaixinenergy2

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帳號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無所不能更多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